womany 編按:

在《背叛,最不能碰觸的真相:外遇,你真的不知情?》中,我們曾探討過婚姻不忠的背叛。在《背叛,最不能碰觸的真相:家暴,別再默默忍受》裡,我們也看到了面對家暴,有人選擇不面對。我們常忽略背叛這件事,以無視背叛來保護自己;但另一方面,視而不見也會讓我們付出沉痛而深遠的代價。 

這次,讓我們來看看若群眾選擇漠視性侵,會為受害者帶來多大的影響?
讓我們一起勇敢面對,不害怕背叛。

你也有強暴迷思嗎?

二○○八年八月,筆者兩人一同列席一場聯邦刑事訴訟庭訊。

珍妮佛.弗雷為此一訴訟案的顧問與專家證人。她受託為陪審團解說學術研究的成果,解釋性侵受害者的各種反應。我們發現大部分民眾對性侵的真實情況一無所知,如果陪審員對許多事情愚鈍無知,又甚至是對危險的迷思執迷不悟,刑事正義系統就會岌岌可危。許多人並不了解受害者心理,反而多多少少相信一些謬論,學者將這些謬論稱為「強暴迷思」或「性侵兒童迷思」。

強暴迷思指的是為施暴者開罪、將強暴歸咎為受害者責任的錯誤想法。之所以錯誤,是因為這種說法與科學實證不符。例如,相信這種說法的人會認為是受害人的衣著打扮招來強暴犯,又或者是男人無法控制自己的性慾。性侵兒童也是一樣,也有人有錯誤的想法,認為是孩子自己的行為或衣著招來毒手。這些迷思嚴重阻礙社會正義伸張,導致受害者——在遭受了不義罪行的背叛後——再度遭法庭背叛。

弗雷擔任專家證人的這宗刑事案是一起強制猥褻案件,罪行在飛機裡發生,受害者是一位十六歲少女,被告是少女的三十二歲教練。

被告向聯邦調查局(FBI)探員承認他當時確實有猥褻行為。事情發生前並沒有任何浪漫的氣氛、調情,也沒有任何一方提出暗示。原告與被告當時結束一場運動比賽,正在搭機返家的路上。受害者坐在靠窗的位置,蓋著毯子睡著了,被告的座位就在她旁邊。事情發生時正是晚上,飛機裡一片漆黑。女孩醒來時,發現教練把手伸到她衣服裡撫摸她。受害者發現自己的尷尬處境後,反應是有點消極、或「僵住」的情況。

在美國聯邦法律中,只要當事人年滿十六歲以上,就可以因未違反其意願的理由而判決妨害性自主不成立。被告試圖將此一事件描繪為兩情相悅發生的性關係,不斷強調以下這個充滿暗示性的問題:如果她沒有意願,為何不主動反抗?被告律師在結案陳詞時主張,受害者與她的教練在飛機上一起創造了一個「親密泡泡」,後來泡泡破滅了,導致受害者「後悔從事性行為」,才聲稱當時的事件違反其意願。

在美國性侵案件當中,當事人意願的認定仍然是十分棘手的議題。弗雷作證時引用受害者研究的相關成果,讓陪審團了解性侵的受害者選擇消極以對其實並不罕見,另外還有一些研究探討與消極反應相關的因素,例如恐懼或認為自己無力(perceived powerlessness)等等。在這起案件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背叛。這名女孩必須倚靠教練才能保全自己在隊裡的地位,她也信任這位教練。他的年紀是她的兩倍,而且還負責照顧她。少女的消極反應,完全符合盲視背叛的特質。檢方在結案陳詞時提醒陪審團,犯罪受害人消極對抗並不罕見,並且再度檢視重大證據,證明辯方提出的當事人同意論點不成立。陪審團最後判決被告有罪。

womany 與你分享:讓我們一起打破強暴迷思

想知道更多,請看〈背叛:最不能碰觸的真相〉

圖片來源: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