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才知道自己擁有什麼樣的愛情,就已足夠。不論是財務或是愛情,需要學習的其實是「捨」的能力,因為關鍵不是金額,而是精神上的平衡。

我是柚子甜,一位商學院出身的心靈作家。在接觸靈性領域前,我是在商業圈打滾的國外業務,念大學就開始接觸投資理財,很早就和「金錢」的關係非常緊密。

在進入身心靈圈之後,意識到「金錢」不只是一種能量,更是一種「關係」。我本是兩性作者起家,善於分析關係議題,而透過這樣的經驗,我將在系列文中,分享如何經營一段我們極為渴求,卻又總是捉摸不透的關係──我們和「金錢」的戀愛學。


圖片|Photo by Anthony Tran on Unsplash

今年上半,《致富心態》這本書像漲潮一般漫流過同溫層和異溫層。在投資理財或商管領域,因為多位重量級意見領袖的推薦,這本書成為第一線的熱潮,人人手捧的聖經。但有意思的是,滑開身心靈或其他和金錢不相干的粉專,依舊被這本白底綠框,鑲著金色勳章的書洗版。

第一時間忍不住開玩笑想,金錢果然是人性的共同語言,講到致富,大家都是相親相愛同一國。可玩笑歸玩笑,等我真的也跳進這個圈子閱讀完之後,我完全可以理解為什麼這本書可以橫掃各類異溫層──因為他講的不只是金錢,也是人性。

其中一章,我讀到一段相當喜歡的概念:財務獨立。

財務獨立並不意味要停止工作,而是意味著只要你想要,就可以在想要的時間,和喜歡的人做喜歡的工作。

《致富心態》

大部分的人對「財務獨立」的想像,很直觀的就是「有錢」。畢竟沒有錢,談何獨立?而對當中的許多人而言,財務獨立意味著環遊世界、對老闆拍桌子說我不幹了,買得上名車美屋,或買盡所有看上眼的東西。或多或少,我們都把想過而不可得的自由投射在財務獨立上。然而對某些精於財富之道的人來說,這卻是兩種不同的東西。

波克夏.海瑟威的副董事長查里.蒙格曾說:「我沒打算致富,我只想要財務獨立。」

致富和財務獨立之間有個巧妙的界線,或許關鍵不是金額,而是某種精神上的平衡。如果一時之間很難摸透,屬於自己的「財務獨立」是什麼,這一次的文章,我們或許可以從「戀愛」的角度去拆解。

同場加映:財務、美感,實用型!六個不同類型的極簡主義者,你是哪一種?

金錢戀愛學第八課|我的感情獨立,不代表我放棄愛情

把前述這段話改寫成愛情也成立:感情獨立並不意味著要停止戀愛,而是意味著只要你想要,就可以在想要的時間,和喜歡的人建立喜歡的關係。

我們並不會覺得要感情獨立,就得日日精緻打扮,亂撒費洛蒙四處吸引目光,以彰顯自身市場價值;同樣的,也不會從此不談戀愛,絕緣於人群不動凡心──而是當我喜歡、想要的時候,我有拿取和選擇的力量和權力。

是的,「財務獨立」和「感情獨立」有個微妙的關鍵字,那就是「選擇權」。

選擇權,並非立基於「取」,恰恰好是相反的「捨」;

而「捨」要捨什麼,根植於足夠的自我覺察與探索。

我想到一位心靈療癒的案主,告訴我關於「捨」的故事。

她長相清秀,個性也溫順,學生時期在戀愛市場就吃得開,談感情沒有空窗,總是結束一個馬上找到下一個。她是一個有能力「取」的人,也曾經在雕琢容貌、吸引男人上下足功夫,但卻意識到這樣的能力,沒有換來想要的安穩,而是讓靈魂千瘡百孔,戀愛越談越孤單。

當一次戀情結束時,她傷心地大量閱讀各種療癒書籍,書中引導她透過內在探索,好好覺察過去的人生,才發現這種過度攫取的模式,來自於原生家庭的復刻──覺得女生脆弱、無用、沒有自主能力,導致自己總是想攀附一個對象,引導她或救贖她。

當下她震驚莫名,下定決心放掉這種束縛,願意開始信任自己其實也可以有力量,有能力安頓自己的人生。

她沒有接受別人說「妳條件好,再找下一個就有了」,因為那種「取」,不會給她自由,更不是真正的獨立。

延伸閱讀:30 歲後的你:懂得並捨得對自己好,心也安定了

而那次單身的歷程中,她生命又出現這樣一個人,強勢又有主導欲,跟她說只要你聽我的,當個乖巧的女孩在我身邊就好。以往的她一定會以弱女子之姿,緊抱對方的救贖不放,視為救命繩索。

然而這次她猶豫了一下,勇敢縮手了,因為她知道這不是她要的愛情,基於覺察和長出對自己的愛,她做到了「感情獨立」──唯有我想要的時候,才會在想要的時間建立喜歡的關係。

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擁有什麼樣的愛情就足夠,這樣的「捨」,就是感情獨立──而「財務獨立」也是如此。

以往我也誤以為,財務獨立的前提是擁有很多資產,上班族時期瘋狂地存錢和投資,以便換取未來更多的物質基礎;但我身邊的人都發現,成為自由工作者之後,我對金錢的追求度驟降至不可思議,口頭禪是「這樣就夠啦」,不會想吃虧,也不會想多拿,物質生活能更好當然開心,但如果這代表更多的工作,或一個比一個大的野心,我都會爽快地說「謝謝,不用了。」

中間的脫胎換骨,也是透過一次次的覺察,慢慢摸清楚自己能「捨」什麼。一點一點地放下緊抓在手上的石子,這一顆是一定要買房子的期待,那一顆是戶頭一定要有多少存款的期待,最後連沒有穩定收入都能放下,我才發現,心中沒有預期中的恐慌,反而因為覺察後意識自己要的不多,更能恰如其分地,「在想要的時間,和喜歡的人做喜歡的工作。」

如果你在感情或財務上,感受到追求愈多,反而愈不快樂──或許你需要的已經不是更多,而是「捨」的能力。

祝福大家在金錢的課題上,都能成為真正獨立且擁有選擇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