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期間不論你選擇用什麼方法維持社交能量,讓我們一起主動一點點,架構出自己覺得最舒適的人際網絡。

跟朋友說:「我很期待,能面對面吃頓飯的那一天。」

已經連續三週,因為疫情的關係,幾乎足不出戶。從工作、餐食到日常休閒,都只能仰賴「家」的空間完成。這段時間,不免累積些許鬱悶,幾週下來,若是家人間彼此各忙各的,不說話是常有的事。

也因此,「傾訴」這個在人際關係間很重要的儀式,在過去幾週似乎以一種我們難以發現的姿態,被淡忘在彼此互不相通的狀態裡。

日前,女人迷針對「沒有社交生活(或約會)對你來說最大的困擾?」邀請讀者留言,我們發現,對沒有社交生活感到焦慮的人們,多半提到了「快被悶壞」、「太無聊」、「想面對面說話」等幾個關鍵字,好比說:

  • 居家隔離時間久了,會不會失去說話的能力呢?
  • 很困擾,想跟真人有接觸,想面對面說話,想散步。待在家裡整天做的事就那幾件,很無聊,快悶壞了!
  • 老公在台北暫時不回家,朋友沒得見,外面沒的玩耍,要公園遛小孩也沒辦法了,整天面對面在房子裡,感覺呼吸困難!
  • 跟自己相處是很好,但也要適可而止吧。
  • 太久沒說話,會隔著門跟外送員說拜拜!

當然,除了大聲疾呼「很困擾」的讀者之外,我們也觀察到,相當多的讀者對於「沒有社交生活」感到輕鬆自在,其主要的原因包含以下幾種:

  • 沒困擾,有更多時間獨處自我對話,做自己想做的事,反而過得比沒疫情更充實自在。
  • 沒困擾。本來就是社交絕緣體。ㄧ個人很自在,不用受氣。
  • 社交生活中有些只是閒聊是非,人與人之間則一些利益上關係的族群,不如做想做的事充實自我。

合理的推測,很多讀者大概也和我一樣,屬於貨真價實的「內向者」。比起頻繁的社交,內向者通常需要獨處來為自己充電,內向者通常不會選擇與他人正面交鋒,他們喜好深度和沈思,而這在「外向者本位」的社會網絡中,有時會產生非常大的窒礙,因為你會看起來「反應慢」、「不夠熱情」而且「無爭」。

這也是為什麼短期的社交屏障,對於內向者來說反而不亦樂乎的原因。


圖片|Photo by Aki Tolentino on Unsplash

然而話雖如此,但有時絕對的孤獨有其盲點,自己才最了解自己這件事情,已有其限制,恰當的自我理解,有賴於內傾與外傾雙向互動後的反饋,把內部對自我的理解,和外部對自己的認識結合起來,才能感到滿足。

「完全的孤獨的自我,是很難全然理解自己的。」——中國著名思想家 劉擎

因此,在疫情的這段期間,你享受獨處、或渴望依賴他人,都是很正常的,當你因為人際疏離感到寂寞,或因為欲說無人聽,缺乏團體活動的激活,而感到卡關,那麼可以藉此作為一個新的契機,釐清自己對獨處與社交的需求,找到最讓你感到舒適的團體,展開梳理自己的旅程。

延伸閱讀:你害怕獨處嗎?給獨居者的 3 個居家防疫建議:把注意力放回想做的事情上

內向者真的不需要社交?錯,你只是需要「有質量」的社交

無論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在這段社交封鎖期間,好好盤整自己的關係網絡都是重要的。

根據美國一項研究指出,疫情大流行期間,社交距離限制了人們與朋友互動的能力,大多數的研究受試者認為,他們的友誼因為大流行而產生極大的變化——包括對於友誼質量的認知,以及人們對「朋友」的感受。

這件事情確實發生,以我為例,在居家防疫的前兩週,除了伴侶 L 之外,我幾乎沒有和任何其他人產生交流(除了工作之外,甚至連傳訊息都懶),過沒幾週,便發現有些不對勁,感覺自己心裡蓄積了滿滿的東西,無從發洩。於是我對 L 說:「我發現我這陣子除了你之外,幾乎沒有跟其他人對話欸,好悶喔。」當然,這段期間仍經常揪團打遊戲的 L,並不會有這種感受,他只回了「是喔。」不以為意地繼續看他的日劇。

伴侶相處時有固定模式,你們的閒談常被彼此的生活細節填滿,小至今晚吃了什麼,大至今天的投資獲利,雖然看似無所不談,但其實大多時候淪於漫談。即便你覺得有什麼事情想說,但總是卡在:「啊,這件事情和講過了,好像不用重提;那件事他也知道,也不用再多說。」通常在這種時候,第三方的角色尤其重要,你可以超脫伴侶身份,把你的生活重新理過一遍。

心理學家暨友誼專家 Marisa Franco 博士提到,彼此聯繫是身心健康很重要的一環,「我們時常將『浪漫關係』視為主要的聯繫形式,但是,朋友之於『我們的身份』和『我們是誰』的感覺非常重要,如果你只求助於一個人,那麼你只會體驗到自己的一面。要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你需要一個社群來展現你身份的各方各面。」


圖片|Photo by Aliaksei on Unsplash

3 種方法,找到合適你的人際關係

在疫情期間,無論你對於長時間社交脫節感到焦慮、抑或感到自在,大概都免不了長時間與自我相處,一但隔離時間一長,你便更有機會理解自己的人際相處臨界值在哪。

「內向者」如我,即便平時對於社交場合上的「Small Talk」感到抗拒且耗能,但卻十分需要定期的深度交流來維持能量,譬如與 1 到 2 位知心好友的漫長對話,或者定時的近況分享。

當你意識到自己的「需求」,再來就是如何展開行動。在維持社交距離的期間,重燃友情可以激起一種溫暖卻又陌生的新鮮感,但在展開行動之前,我想最重要的事情是思考:近期,我們與朋友之間疏離的關係,全是因為距離與無法見面,還是由其他因素導致?

如果一段友誼總是令人感到筋疲力竭,而且幾乎沒有帶來什麼快樂,那麼也許是時候反思究竟「是什麼讓你保持這樣的關係」了。

而這件事情需要謹慎執行,因友誼無論好壞,都是自願的關係,需要雙方都同意才能繼續下去。當然,在進行這項思考時,你也必須清楚:結束一段友誼很難,尤其是結束一段有著豐富、共同歷史的友誼會讓你失去很多,一但你走上了這條路,通常就是一去不復返的。因此所有的思考,都需飽含理性與感性。


圖片|Photo by Simon Maage on Unsplash

當你嘗試著在居家防疫期間,重建,或者說,重拾你的人際關係,可以嘗試以下三個步驟,循序漸進。

1. 認識自己,設計交流方法

首先,你得先了解自己的社交傾向,若你偏好「由外傾世界」獲取能量,喜愛跟人相處、隨意交流、廣泛互動,那麼你很有可能具有「外向者」特質;而如果你傾向「由內傾世界」獲取能量,喜歡獨處,朋友求精不求多,熱愛沈澱與思考,那們你極有可能具有「內向者」特質。

兩種人格特質所需要的交往情境也不同,你可以試著回想過去讓你感到舒適的社交形式,如:

  • 人多熱鬧的 Party V.S 兩人單獨的聚會
  • 三五聚在一起喝酒聊天 V.S 一場咖啡廳的小團體聚會
  • 大團體的桌遊聚會 V.S 與摯友的小酌時光

不同形式的聚會,其參與的群象也不同,有些人喜歡熱鬧,而有些人愛好安靜,從過往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去區分哪些朋友最合適你現階段的人際連結需求,開啟合適彼此的交流活動,更有助於你透過人際的連結恢復能量。

同場加映:面對疫情,生活節奏被打亂了怎麼辦?重新檢視自己的需求,保持能量穩定不憂鬱

2. 列出最小可行性計畫

清楚自己需求之後,進入到「執行前」階段。

有時光用想的,你很難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或是有哪些事情具有把握,此時建議可以為自己設定「最小可行性計畫/方案」,畢竟,有時高大上的計劃會淪為與「年度計畫」共同下場,年初時躍躍欲試地覺得自己肯定能做出改變,到了年中,才發現很多事情被一再拖磨,卡在人的惰性,在優先序位中不斷的被拉低標準。

最小可行性計畫,顧名思義是不用付出太大的成本,此刻便能開始嘗試的行動。

蝴蝶效應是這麼來的,從一點點小小的改變,為自己創造一些動能與契機。而從中得到一些滋養的你,才有興致可以繼續堅持下去。

接下來,可以嘗試「女人迷時間管理課程」中學到的方法,針對「疫情期間,避免人際疏離」做出最小可行性計畫,藉此,我們反而能夠對自己的生活注入新的嘗試,找到不論有沒有疫情,都值得做的友誼經營儀式。

首先,以「日」或「週」為單位,不用看得太遠,我們目的是讓自己知道:這些事情現在可以做,而且不用付出太多的成本,為何不試試呢?

再來,多寫幾個,自我腦力激盪,嘗試更開放性的去思考,什麼我曾經做過、哪些值得嘗試?整理後,寫下三個,你會找到最合適此刻,也最令你心動的方法。


圖片|女人迷時間管理課程

3. 給予自己至少 3 種舒適的社交行動

釐清需求、列出方案後,可以就 3 個 MVP 的其中一項展開嘗試,以「嘗試入門檻低的線上活動」來說,推薦大家以下 3 種我已經嘗試過的方法,可以作為疫情期間,維繫摯友圈、增進人際交流的參考。

  • 語音聊天室(2 人)

當你意識到「和自己相處」已經到達臨界時,可以嘗試主動求援。

以我自己為例,作為一個典型的內向者,過往在人際關係經營上,一直處於比較被動的角色,當世界維持正常運轉,時不時便會有三五好友發來的邀約,我要做的,就是儘量地告訴自己,邀約來時,大方接受,感受人際的溫暖,從中釋放些什麼、也給予一些什麼。

然而,當實體的社交生活暫停運作,一個人長時間獨處,總有需要與信任的人相互擁抱的時候,此時,記得你手機通訊錄裡頭,那些標上星星的摯友們,也許他們也正在等你一通電話,主動關心,你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你會喜歡:專訪 Kiwebaby 與摯友麥基:當你非常喜歡自己時,這世界才會回過頭來擁抱你

  • 線上讀書會(2-5 人)

把交友圈再擴大出去一點點,找到志同道合的 2 到 5 位朋友,一起共讀一本書,約好一個時間,開啟視訊軟體(可以是 LINE、Google Meet 或是 Zoom)為彼此的共讀設下規則,比如:一人導讀一週,彼此分享在各章節看到的小心得。可以有關工作,也可以無關,讀書之餘能獲得更多不同的視角,能讓你對眼前這位熟悉的朋友,多一些些不同的認識。

  • 線上桌遊團(5-10 人)

如果能量可及,可以嘗試再大一點點的交流社群,桌遊會是沒有殺傷力、也無需太耗能地聊天,卻可以透過遊戲相互舒壓的好方法。上週末我也嘗試與其他 8 個大學友人玩起線上狼人殺(因為我們本身就有在玩實體的狼人殺,所以對於該遊戲的入門檻較低),推薦可以上網搜尋「線上桌遊 App」,有相當多可行的選項,如:K 歌、誰是臥底、狼人殺等等。遊戲,應該是生命當中重要的部分。

無論你選擇什麼方式在疫情期間維持自己的社交能量,與必要的人際連結,最重要的請記得關注自己的能量與需求,讓我們一起主動一點點,為自己架構出最舒適的人際網絡。一起期待,能面對面吃頓飯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