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不停的比較,內心其實是在懷疑著:「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好的,我想確認,我是好的。」然而親愛的,請你一定要記得:你不需要透過「比較」去證明自己的好。

你只需要大聲地說出:「我很好!」

前兩天帶《行動心理學:拖延症&完美主義》工作坊,學員問起「比較」。

習慣跟他人比較,一直覺得自己不夠好怎麼辦?

從心理學的角度,「社會比較理論」告訴我們,人在缺乏客觀標準的情況下,需要透過與他人的比較,來建立對自己的評價。

當你不停的比較,內心其實是在懷疑著:「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好的,我想確認,我是好的。」

在你考完學測/指考的那一瞬間,我們就告別人生最後的客觀標準,陷入遑遑不可終日的比較地獄。

他比我瘦、他比我漂亮、他學歷比我高、他比我聰明、他比我賺錢多、他工作表現比我好⋯⋯什麼都能拿出來比,永遠也不缺比較的對象。

比贏了,你會馬上找到下一個更高的標準折磨自己;比輸了,你會自我懷疑和批判,無法面對這個失敗的自己。

反正比贏比輸,你都不開心。


圖片|Photo by PanKR on PIXTA

人都愛比較,我也超愛比較的呀。

最近 Clubhouse 熱潮,我和夥伴們也開了房間聊聊各式各樣的心理困擾。

某天晚上,我和許庭韶心理師、張宇傑心理師、吳姵瑩心理師和海苔熊幾位夥伴大半夜開完房,隔天白天我就看到海苔熊寫了一篇落落長、有條有理、引經據典的文章,談昨晚的討論,並增加論述和研究補充。

我都驚呆了,我們不是在同一個房間、聽同樣的對話嗎?為什麼在我腦袋空空的情況下,海苔熊已經寫成一篇如此完整的文章?

當下我心想:天啊!我真是超廢的。

我知道我正在「比較」。

比較心理引發了各種情緒,自我懷疑、羨慕、焦慮⋯⋯順便自我批判一番。

但大概維持幾秒,這個感覺就退散了。

因為我明白比較的背後發生什麼事:我對自己的寫作能力很不滿意,因此這些不滿就投射到了海苔熊身上,我用他來貶損自己。

海苔熊躺著也中槍。

同場加映:專訪海苔熊:生命中所有的傷疤,往往是看不見的那個最深

快速脫離「比較」,避免自我折磨的方法是:幫自己設定主題

我的優勢能力是講課、帶工作坊,在演說與表達能力上,多年來我下了很多功夫。反而寫作、寫文章的能力,我從小都不太行。

講課,就是我的主題。

聚焦在自己的主題上,關注你在主題領域的學習與成長,這才是最重要的事。

比起過去,現在的自己哪些地方進步了?今年的課程和去年有什麼不同?我學會哪些新的技巧?我把時間花在課程設計、演講授課、帶領工作坊,就算一不小心陷入比較漩渦,也會記得快速拉回來看自己的主題。

不然比來比去,永遠也比不完。

一定要記得:你不需要透過「比較」去證明自己的好

你是人,有缺點,當然也有優點。每一天都要選擇放過自己。

在接納自身不完美的過程中,我們才終於找到了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