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裡庸庸碌碌過了好一陣子,你是否時常在生活中感受到無力?可望改變的想法時不時在你的耳畔響起,但為什麼你卻沒有去追求想要的生活?

也許改變並不是重點。重要在於你明白自己想要什麼、該怎麼做、去哪裡完成、然後決定接下來在人間的日子,一心一意成為它。

「我們這個月出版了新書《人生半熟》,可以說是中年版的《有一種工作,叫生活》!」

出版社把這本書推薦給我,覺得作者寬寬與我的處世哲學非常相似。

「書裡談到,許多人對中年有很多的想像,身分地位、成家立業等等;但過了 30 後,我們都漸漸明白,人生沒有標準答案,反之是一連串的抉擇與破滅,我們必須銘記於心的,是過一種有選擇的生活。」

這段介紹非常打動我,比起追求外境,我們更在意內在的探尋。我很期待地把書打開,發現真的好像,但寬寬的覺察與醒悟,比我又更加深刻。

寬寬是今年三十六歲的中國寫作者,三年前從北京移居大理,與丈夫和孩子一起開始「減法」生活,不去上不愛上的班,不賺不想賺的錢,看清自己想要的生活,全心投入喜愛的志趣,經營咖啡廳,偶爾寫寫作。

離開大多數人追捧的主流道路,走上一條人煙罕至的小徑,過程有心慌也有懷疑,寬寬說自己一開始根本停不下來,每天焦慮要找到事情做。但她漸漸透過「轉變環境」、「貼近內心」、「為生活生定力」,慢慢安頓慌亂的靈魂,一天天活出成熟的樣子。

為什麼你沒有去追求想要的生活?

寬寬與丈夫原本都在北京大公司工作,節節高升、光鮮亮麗,但某天晚上,當他們聊到將來對女兒的期許,丈夫說:「爸爸希望妳永遠去追求想要的生活,實現妳的獨特價值。」

寬寬反過來問:「可是她如果問你,爸爸你這輩子過的是想要的生活嗎?」

丈夫搖頭說沒有,接著感嘆:「她會不會問我,為什麼你沒有去追求想要的生活?」

那晚的對話成為關鍵,啟動後來全家移居大理的決定,轉變環境,離開了終日汲汲營營的大城市,終於開始過真正想要的日子。

寬寬說面對眼花撩亂的選項和慾望,我們必須常常自問,自己餘生還想得到什麼?「因為每一項得到,都不會白來,要用餘下的生命和時光去換取,如此一想,很多答案就會默默退場。」

她也是發現想擁有的事物,都不必花太多錢:「這讓我不需要為了滿足這具身體的需要,而把這具身體變成慾望的奴隸。」有了清晰的想望,你便可拋去沈重,輕盈地飛翔。


圖片|Photo by Aditya Saxena on Unsplash

這一生到底所為何來?

寬寬的縱身改變並不夢幻,反而務實得很,她明顯地感受到即便內心覺醒了,不意味著就可以迅速解脫,往往先來的是痛苦。「因身體浸在現實的強大慣性和責任裡,而靈魂先一步要求結束,反而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走了。」

這是所有跨出改變的人,都曾經歷的過程,半夢半醒、昏昏沈沈,還想再睡去。而讓自己真正甦醒,唯一的方法就是貼近內心,去聽內在所有的聲音與感受,誠誠實實面對他們。

現代人常常是做了所有「我應該」,代價卻是壓抑「我願意」。我們拿生命滿足他人期許,卻忽視壓抑了真實感受,活得不甘不願。

寬寬舉作家村上春樹為例,他原是一間咖啡廳的經營者,某天下午就像「天啟」一般,冒出「我也許可以來寫小說」的念頭。他不加懷疑這個靈光一現,就像天氣預報一樣,天空有什麼東西飄然落下,而他打開雙手接住了它。

而後他為了能穩定創作小說,每天清晨起床,運動、寫作,像馬拉松長跑一樣,穩穩過了三十年,成就他的創作宇宙。

「大事隨心,跟著感覺走,小事理性,仰賴鐵一般的紀律。」寬寬由此得出一個選擇的準則。若想問自己這一生所為何來,想完成什麼,只要夠貼近內心,就會得到澄澄澈澈的答案,然後相信它,活出它。

你拿人間的日子做什麼?

大多數人羨慕自由工作,或是不必被工作綑綁的人,但事實是:「如果心裡沒有一種穩定的能量,在外面瞎晃的時間越多,心裡越空虛。」

所以轉換了環境,追尋想要的生活後,餘下的時間該拿來做什麼?寬寬從自身的經驗得出,生命需要「生定力」的東西。比如:規律的作息、熱愛且頻繁的運動、能投注時間的業餘愛好、一段日久生情的關係、每日固定的獨處時光,或是每晚睡前讀十頁書的小習慣等等。

這些日常的小事物「是將人漂浮的思緒收回來的方法,也是人在浮躁世間靜心度日的定力之源。」寬寬的深刻體悟,是對現代人的溫柔提醒,我們每天被餵食太多資訊和慾望,浮浮沈沈,不知所以,為靈魂定錨不需要大決心,但要找到一位、一件、一個,你願投注時間終生不渝的人事物。

「唯有灌注心意,使自身與物品、與世界、與天地完成深刻的連結,最終成為一個能在穩定的座標中獲得持續能量的自己。」

寬寬的故事從離開大城市開始,而我則是從離開主流職場起頭,但離開都不是重點,重要的是你想清楚了想要什麼、該怎麼做、去哪裡完成、然後決定接下來在人間的日子,一心一意成為它。

追尋的過程依舊會充滿挑戰,但正如寬寬書裡的最後一句,最終你會明白:「一個足夠清醒而積極努力的過程,本身就已是人生路上豐厚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