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希望在別人眼中保持良好形象,將自己改造成符合他人期望的樣貌,卻忘了「自己」才是我們該努力的對象。

文|珍妮 Jane's Reality

在 Amy Cuddy 知名的 TED 演講「Your body language may shape who you are」中,她提出了刻意練習的重要性主旨,是如果我們想成為一個大方、有自信的人,需要透過不斷地刻意練習,直到肢體語言成為反射動作時,我們就能成為那樣的人。

正如影片結尾所出現的名句:「Don’t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fake it ‘till you become it.」

對於身為內向者這件事,我算是蠻早就有自知之明。

唸書的時候,內向的人總是能安安靜靜地坐在位置上,是會被老師稱讚的類型。再稍微大一點後,因為想要訓練表達能力,於是自願當幹部、自願參加各種社團等,也希望能多交一些朋友。認為自己只要多訓練,就能和外向人一樣,輕鬆自在地上台講話,並且身旁總是有一群朋友圍繞。

同場加映:「有時健談有時沈默」性格測驗量表:我屬於內向還是外向者?

這樣的方法逐漸開始奏效,我結交愈來愈多新朋友,在眾人面前發言也不太緊張,甚至還能搞笑。一切都看似正往良好的方向前進,我感覺自己就快要可以成為「圈內人」、成為「人緣好的人」,以及「很酷的、會說話的人」。

直到有一次,在參加一個長期的營隊活動過程中,我連續好幾天處於需要在大量人群前說話、需要一直社交的狀態。我站在台上,報告完一連串的事項後,忽然心一沉,有一種強烈的被掏空的感覺。

在那瞬間突然不想講任何話,所有的活力像是被突然出現的巨大黑洞吞噬一樣。於是將需要交代的內容草草帶過後,便趕緊下台,回到座位上待著。

在那之後我便開始質疑這個理論,刻意練習的方式會不會其實有限制?會不會練習到一個程度,就碰到某個類似天花板的東西,無法再進一步了呢?

在現代社會中,外向的特質是受到推崇的。現代人住在都市與摩天大樓裡,在廣大的人群中,要讓自己被看見,需要良好的表達能力;要快速認識人並建立關係,需要良好的社交能力。

在這樣的情形下,內向者容易顯得「能力不足」,然而,如果內向者試圖克服這樣的「弱勢狀態」,又容易感到渾身不自在,甚至覺得「心很累」。


圖片|Photo by JJ Jordan on Unsplash

我也曾陷入這樣的死胡同,不知該如何是好。自己思考了許久,也問了一些朋友,都沒有答案。看了許多溝通表達相關的書,甚至去上溝通課程,但一直覺得心中有一個沒解開的結,卡著難受,彷彿在逼自己成為另一個人。

延伸閱讀:「我不是討厭你,只是不想聊天」五個內向者會有感的時刻

有一天,無意間看到《我們安靜,我們成功》這本書。有別於一般的雞湯文,或是單純寫給內向者的建議。作者貝絲・碧洛是內向企業家顧問公司(Introvert Entrepreneur)的創辦人,書中明確地指出內向者在創辦企業時,可能會面臨的挑戰,以及她是如何一步步克服的。

書中描述了貝絲一路走來內心的糾結與掙扎,以及她如何將內向的特質轉化為力量。在遇到不擅長的事情時,又該如何應對。是本讀完後會充滿自信的書。

讀完這本書之後,我仍似懂非懂,直到聽到某位 podcaster 的一段話,我心中的結才算完全解開。大意是說,他也是個內向的人,但是為了讓他的事業更上一層樓,這些打開自己(錄音頻、拍影片等等)的事情,都是必須要去克服的。

就這樣短短的平淡的幾句話,讓我頓時恍然大悟。原來我過去,都在為了別人而努力,從來不是為了我自己。

學生時期為了需要上台報告的科目能有個好成績,為了對老師們期待的眼光有一個好的交代。出社會後則是為了面試官和主管的眼光,裝出一副外向的樣子,好讓他們覺得我能勝任這些工作。

甚至看似「自己去參加社團活動、自己報名溝通課程」的出發點也不是自己。而是因為我的潛意識知道,在社會大眾的眼光裡,外向的特質是一個值得稱讚、值得推崇的樣子,而我想要改造自己,去符合那個樣子。

所以我才會痛苦。我認為如果我無法成為外向者的樣子的話,那些我欣賞的人,或是那些權威人士,就不會覺得我是一個優秀的人。於是努力改造自我,但我從來沒有發現自己努力的動機竟是「為了符合主流社會價值」、「為了讓重要他人欣賞我」。

於是從今以後,無論我想要進行什麼樣的改變或努力,那都是為了我自己,以我本人的意志為出發點,不會再是其他人或社會大眾。

如果我想要去和陌生人搭話,那是我自己想要且願意的;如果我面對群眾說話,那也是因為我想發表與分享。而不再是「我好像應該要說點什麼,不然他會不會覺得我很無趣」,或是「大家都說領導者應該培養公眾演說的能力,我應該要多多訓練」。

我必須為每個跨出舒適圈的舉動,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充分理由。這麼做是為了我自己,因為我想要這麼做。不是為了工作、為了交差,更不是因為不這麼做會被看不起。

我很高興現在的我已經找到了自己的理由與答案,如果你也是一位內向者,希望你可以為自己擁有的內向者特質感到自豪,並且在需要展現外向者特質時,找到屬於你自己的理由。

Don’t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unless you want it.

你會喜歡:「喜歡參加聚會,但沒過多久就想獨處」非內向也非外向的第三種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