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我們意識到自己內心真正的渴望,但仍會擔心那是不是比較不安全的路。但你要相信,熱情會帶領你到你想去的地方。

週末受凡妮莎邀請,在新竹舉辦了《有一種工作,叫生活》新書講座,凡妮莎安排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橋段——翻書占卜。

推薦閱讀:為你選書|《有一種工作,叫生活》包含物質和人際,或許你需要的沒那麼多

大家隨意翻開書中的一頁,看看那段文字與自己有什麼聯結,啟發了什麼感受?原本從沒想過自己的書可以這樣用,但現場觀眾翻開書頁時,臉上紛紛冒出驚訝或認真的神情,有某種光亮被點醒,心事被觸動的神奇。

一位老家在台南的男生翻到了〈老屋信徒〉那篇,剛好就是講台南老屋民宿「謝宅」的故事,他想起自己將來的願望,就是能在北海道買一間老房子,每天在海邊看日出日落,聽海浪潮起潮落,與這個世界同步作息,悠悠哉哉度過老後的日子。聽著他說自己的夢想,現場每個人彷彿都到了北海道,跟著他一起感受那片明媚的午後斜陽。

另一位坐在他身後的女孩,也迫不及待舉起手分享,她叫小蓁,即將從法律系畢業,正在準備國考,但其實她的興趣不在這裡,而是身心靈領域,她找了位老師潛心學習,不過家人的期待,與法律系的光環,讓她很難卸下這個角色,轉身追尋自己真正想要的未來。

就這麼剛好,她翻到的〈行動是唯一路徑〉就寫到:「對於改變者來說,最難的其實不是來自外在的聲音,而是我們自己也有那些強烈懷疑。因為我們也共享著那些心智模式,相信安定、穩健的生活方式是重要的,相信到了三十歲人生就該定下來,相信公司都會視變動的人為不安定,而不是多樣探索,因為我們自己也認同那些聲音,所以前行的腳步才會如此艱難。」

我告訴小蓁,正是因為她自己認同也喜歡來自法律系的光環,所以才會覺得這個光環很重要,是難以卸下的美好;可是一個人真正的美好,不是來自他的身份、地位、角色,應該是源於他內在靈魂無可替代的獨特之處。

同場加映:臺大畢業生致詞:我們不是迷航,只是正在定位方向


圖片|來源

我曾經到訪過台南一間咖啡廳,這間咖啡廳也是由老屋改建,質樸的透天厝座落在靜謐巷弄,相當愜意舒適。咖啡廳老闆長期關注社會議題,整個空間就像他的倡議所,貼滿了反核能、挺同婚的標語,也不時舉辦各種講座,邀請來自北部的重量級講者,在當時的台南來說,相當稀奇且珍貴,就像十七世紀的法國沙龍。

早已久聞這間咖啡廳的我,帶著仰慕的心情過去,老闆只大我五歲,卻擁有一間自己的咖啡廳,開創了這麼獨特的事業,我一直用冒著星星的眼神偷看他,相當崇拜他的事業。我發現他不時站起來招呼客人,每個都像多年摯友或家人一樣,彼此臉上帶著喜悅的笑容;當他走到廚房,帶著專注神情靜靜手沖咖啡,每一步都相當認真講究;比較空閒的時候,他會走向書櫃,一本一本把書擺回正確的分類位置,讓他們整整齊齊、漂漂亮亮。

我看著看著,突然明白了他厲害的地方,不在於他是一間咖啡廳老闆,而是他的友善、專注與堅持,因為熱烈愛著自己在做的事,堅定相信他們的價值,所以願意投入所有心力好好經營,才釀造出一個這樣舒適美好的空間。外在身份只是一個結果,一個過程,能帶他走到這裡的,從來就不是身份地位,而是他內在的純粹與相信。

推薦閱讀:日本環島大叔教我的事:完全的自由,意味著完全的責任

當我們羨慕他人身上的光環,或是執著於某種身份地位,代表我們對於自己的內在相當自卑,才會覺得需要有一個外在的加持,來確定自己是可以發光的。可是請記得,唯有你努力讓內在擁有正直、良善、勇敢、真誠這些美好特質,才真正能讓自己由內而外發出光芒,這些光亮,不會隨著外在環境有所改變,不會因為身份角色不同就被抹滅,他永遠在你身上,誰也搶不去、偷不走,一輩子都在。

就像我自己,從一個喜歡寫字的素人,到專欄作者,再到出了書成為作家,我知道外界會投射許多欽羨目光,但只有我自己明白,是那些勇於面對恐懼、理性拆解問題、真誠分享自己的特質,讓我能夠在這裏寫字說故事,讓我的文章能夠被閱讀,甚至被喜愛。

請看回自己的內心,尋找潛藏在心底的專屬特質,那些都是你天生的點點星光,早已存在很久,等著自己看見跟磨亮,你不再需要外界給你星星徽章,你自成一個無敵發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