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日子關在家的你也感到焦慮了嗎?但現在或許是與自己、與身邊重要的人再次拉近的好機會。

清明連假許多人待在家堅守防疫,許多人仍忍不住想出遊解悶,看著新聞報導著幾處景點名勝引爆人潮,社交距離難維持增加群聚風險,研究指出無聊與精神疲乏對心理健康是傷害,但是暴露在群聚場所同樣具風險,心理充滿矛盾這時的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

社交距離能減少感染風險,但也的確會對我們的心理產生影響,早在當年 SARS 就有相關心理研究,心理學家認為不需要對這樣的情緒反應視而不見,應該做的事情是正視我們的心理需求,並與防疫工作取得平衡,一起挺過這次疫情。隔離、社交距離,疫情下的心理焦慮,比起出門找樂子或許有更好的方式調節。


圖片|來源

缺乏社交對心理造成影響 增加對生活的可控感

馬里蘭州貝塞斯達的統一服務大學的精神病學家和災難心理健康專家約書亞.摩根斯坦(Joshua Morganstein)表示,對於某些人來說,缺乏社交聯繫就像沒有進食一樣會對身心造成影響。

儘管生活在遭受冠狀病毒感染的國家中的大多數人沒有被隔離,但是我們也的確與他人疏遠盡量維持「社交距離」、減少社交活動與戶外旅遊。

專注社群行為的心理治療師安吉麗克.波特說認為,人類感到有保障、有安全感的就是擁有一個居住的地方,確保自己與家人物資充足,能出門與外在環境互動。前所未有的疫情,存在很多恐懼和不確定性。與他人隔絕的的確會增加群眾的憂鬱、焦慮與壓力水平。

推薦閱讀:遠距在家工作幸福故事:每天和三隻貓相處,還能吃到熱的飯菜

當疫情無法預料,日後大環境充滿未知數,治療師建議,我們能做的事情是增加個人對環境和時間控制感以減輕壓力,盡可能專注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例如,使用 YouTube 影片在家進行鍛鍊,或是善用應用程式冥想和正念活動可以減輕壓力。當然,也可以藉由畫畫、聽音樂或播放音樂等藝術活動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這些活動已證實能有效減輕壓力,甚至可以增強免疫系統。

這些日子,身邊不少朋友因為就學、工作,從疫區返台,需遵守居家檢疫隔離,作為隔離者的朋友有能適度的關心,透過網路能和他們遠端保持社群互動,心理學家建議透過 FaceTimes 視訊或是文字訊息交流,邀請朋友一起觀看 Netflix。藉由從事其他活動,能避免無意識的瀏覽社群媒體,受到太多疫情相關新聞洗版會讓恐慌和焦慮加劇。


圖片|來源

遠距工作術養成 同事社交互動不可少

遠端工作的你調適的還好嗎?研究表明,與在辦公室工作的同事相比,遠程工作者的工作時間往往更多,家庭和工作生活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當我們在辦公室工作時,自然的有收工時間,在遠距工作下,更重要的是生活與工作的平衡和時間規劃。

建議可以選擇關閉房門,和家人遠較離的空間作為工作區,同時在心理上也要與外界干擾保持距離,最好也能和家人溝通自己的工作與休息時間。在工作中,學習善用蕃茄鐘工作法,能夠在休息與工作之間良好切換,遵守特定的時間表,在工作結束時停止查看工作電子郵件或私訊等等。

推薦閱讀:「錯誤放鬆,反而更累?」善用假日深度休息的六種方法

就算在家工作與同事的社交仍可以持續,少了面對面的互動,善用貼圖、表情符號適時給予同事回饋還是相當重要的,直接透過語音、視訊溝通也能增加臨場感。工作之餘依然可像在辦公室那樣自然分享近況,雖然是公事討論,但除了分享在家工作的心情和轉換,彼此互相加油打氣,也可以分享在家工作期間的飲食。

當作 Gap Year 好好檢視內在需求

以往我們的生活需要好多的外在刺激,旅行、看電影、從事各色各樣的活動,在非常時期我們減少多數的生活樂趣,漸漸發現省下不少錢,多出許多時間可以開始獨處,發揮安靜的力量與自我心靈對話,可以告訴自己今年是另類的 Gap Year,少了許多物質的誘惑,此時此刻正可以好好檢視內需,原來一直以來需要充實的不是社群動態的出國打卡地點、不是刻意營造熱鬧歡騰的聚會活動,正視內心真正渴求的真正力量,透過閱讀、自我訓練、自我對話,經過一番沈澱蛻變出新的自己。

同場加映:人生需要偶爾暫停!開啟自我對話的書單推薦

同時,也可以試想如何做最壞的打算,如果工作也受到疫情威脅,與其繼續焦慮,不如好好思考應變計畫,進修課程讓自己能轉職,閱讀書籍、線上課程平台都是吸取養份的方式,讓人感到欣慰的是,之前可能無法靜下心思考的你現在有很多時間與專注力學習自我精進。
回顧從一月底至今面對幾波的風暴,口罩之亂、物資瘋搶、全球蔓延、境外移入確診潮,社群從猜忌、指責、社交疏遠等負面情緒,淬煉出另一股正向氛圍,對防疫前線者的感恩之心、家人之間的凝聚,重視個人身心健康更愛自己,身在台灣的我們是幸福的,懂得知足善待身邊每個人,面對疏忽防疫者、假訊息攻擊,理性的溝通和適當的迴避,與家人朋友相互提醒、加油打氣,一起挺過這場暴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