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爆炸性訊息、煽動情緒的資訊、非自願危機這四個因素,都是使我們過度憂慮的肇因。

「請給我一份恐懼特效藥」我們到底在排隊買什麼?張宇傑諮商心理師

想信我們心裡有一組敢之危險的按鈕,上面分別寫著一些字眼

全球感染人數、目前死亡人數、延後開學、居家自主健康管理、社區感染、台灣第一起死亡案例⋯⋯

新型冠狀病毒把一整排按鈕都按滿了

我們對自身健康的恐慌來到最高點

但到底是哪些因素讓我們這麼恐慌?

1.未知新玩意

這些現象或專有名詞你原本熟悉嗎?

不,這對我們來說非常陌生。

未知會帶來恐懼,讓我們高估它的威脅。

此外,我們習慣將精力集中在新威脅上。

這會大幅提升我們的警覺系統,並尋找任何引發擔憂的原因。

導致我們沉迷於最糟糕的消息和情況上。

2. 爆炸性訊息

媒體及社群網站 24 小時地瘋狂轟炸

訊息普遍性會瘋狂渲染情緒強度

左右我們對事件發生頻率的判斷。

「好像走出門我就會被感染」

恐懼不斷蔓延在每一寸角落

3. 情緒操偶師

你可能看過一些令人不安的畫面

封城、骯髒凌亂的市場、醫院集中營化⋯⋯是不是把你嚇壞了?

如果一個危機看起來特別痛苦或令人不安

我們會提高這危機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機率

這是情緒衝動壓倒了認知判斷能力

4.非自願危機

你知道一年車禍死亡的人數遠高於恐怖攻擊嗎?

但我們對恐怖攻擊的焦慮及預防程度仍遠高於車禍

「車禍這種事情才不會發生在我身上,因為車是我開的,但是遇上恐怖攻擊又不是我能控制的!」

被迫面臨的威脅,會令我們更焦慮,因為我們害怕失控

即便研究發現,如果我們把危險視為可選擇的,危險反而會增加一千倍

但我們仍然相信自己選擇來的危險會比較安全

親愛們,我們真正害怕的不是危機的風險,而是危機的感覺

恐懼沒有特效藥

理解正確資訊、宣洩焦慮不安情緒、適切自我保護、人繼支持連結,才能陪我們走過這一遭

別讓恐懼牽著你的鼻子走

把主控權還給自己吧:)

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別讓恐懼吞噬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