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定型心態」的人,還是「成長心態」的人?面對挑戰時,不管你會如何做選擇,我們都需要對自己說一聲 not yet,帶你認識「還沒」的力量!

文|朵瑞斯

最近跟一位剛大學畢業的年輕女孩 C 聊天,她提到自己考上了台大醫學院相關科系的研究所,從私立大學畢業的她擔心自己的程度比不上班上的同學,這令她在還沒入學前就在擔心著自己能不能畢業。

這讓我想起史丹佛大學的心理學系教授 Carol Dweck 研究的 mindset 概念,她把心態分成定型心態(the fixed mindset)和成長心態(the growth mindset)兩類,定型心態者害怕面對挑戰,急著跟他人比較以證明自己,盡量避免失敗的可能; 而成長心態的人能夠將困難與挑戰視為學習的機會,並享受在挑戰以及跳出舒適圈的過程裡,並相信自己可以透過努力,以及吸取新知來幫助自己面對困難。

資質聰明或駑鈍?

在 mindset 概念的概念裡,認為定型心態者及成長心態者看待困難的角度不同:

定型心態

認為自己的資質是無法由後天努力而有所改變或成長的,定型心態者會記錄著自己的智慧才能,試圖留下證明自己「很好很棒」的印記,花較多時間在希望自己可以看起來聰明,害怕自己在他人眼中是愚鈍的,因此花力氣於避免失敗,而較少嘗試開發自己的才能。遇到挫折時,放棄速度快,立即想去尋找下個可能成功的事情做,並認為只有天生資質傑出的人才能獲得成功。

延伸閱讀:職場該有的改變心態:你不是不行,只是還沒學會

成長心態

持成長心態的人,相信自己的潛能會隨著時間、經歷、後天嘗試的過程中而有所成長,相信自己可以透過堅持、努力和學習來變聰明,且認為每一個人都可以透過學習與嘗試越來越好。

小鴨症候群(Duck Syndrome)

鴨子在水面上滑行的時候,在水面上看起來的樣子是平靜的,但卻看不到水面下拼命奮力滑行的腳,正努力讓自己可以維持優雅。小鴨症候群並不是一個正式的診斷名稱,但往往在諮商現場看到,這以很多憂鬱、躁鬱、焦慮的形式呈現著。

在我們的文化裡,我們很容易被訓練成只能讓別人看到自己的優點的樣子,因此也盡量挑「我覺得可以完成的、做好的」事情來做,迴避失誤的可能。故我們往往「報喜不報憂」,盡力地找出在自己身上可以被獎勵與稱讚的事蹟,隱藏那些不能浮上檯面的錯誤,這讓我們不能活在沒有獎勵的世界,因為當獎勵與稱讚消失時,我們心中就又會油然而生「我這樣夠好嗎?」的自我懷疑。


圖片|來源

「我們家人非常瞧不起我讀的大學,甚至還在所有人面前說我唸流氓學校,我當天回到家還跟我爸道歉說,對不起,讓你很沒面子」、「我的家人自從我唸私校後段大學,整個大家庭沒人會跟我說話,直到我考上台大,所有人就開始靠近我,甚至還會關心我。」-女孩 C

在我們的文化裡,很容易信奉著單一的智能標準,推崇以學業成績與未來成就地位,來決定一個人的價值。相信藉由比較,我們就會被激勵,我們就會進步,但在諮商現場,往往看到這很容易只是反其道而行,或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也許,有些人因此得到更高的學歷地位,比如女孩 C,因為被激到,所以大學努力的唸書,考取好的研究所,但仍然對自己沒有自信,時時擔心著他人對自己的評價,辛苦而努力的滑行著,深怕自己還是會再掉下去。

世代的傷,彼此的坎

也許我們所接受到長輩們的那些指責、揶揄嘲笑和諷刺也是他們自己的限制,可能也是他們在這個文化系統底下的成長過程中,過不去的坎,無法允許自己變成一個怎樣怎樣的人,所以對自己也有許多的「應該」、「必須」,擔心成為一個「沒有價值的人」,所以也很努力的讓自己變好,當看到我們不如他們所預期的「夠好」時,投射了焦慮到我們的身上,因為這都是他們不能接受的自己,所以不一定是你的錯,也不是任何人的錯。因為在這些攻擊底下,其實都是不安。

袒露限制,反而更有力量

比起被稱讚,我更希望有一個可以接納我缺點的人。

「因為家庭背景的因素,加上大學系上老師們給的期望很高,自大一成為學霸開始,大一下懵懂的被一位教授說服加入他的研究室,這位教授也非常在意成績,我就因此從大一撐到大四學業成績沒有掉過兩名之外,想起這個過程真的很崩潰。

當我們處在所有人為我們設下的標準時,我們會很害怕犯錯、獻醜,甚至擔心自己的這些行為舉止在別人眼中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我們會不斷的掩飾自己的缺點,刻意包裝自己的種種。但是,檯面上的我們真的如別人想像中的完美嗎?而我們真的願意這樣疲累的度過每一天嗎?其實不然。

我最近一直在嘗試改變自己,轉換心態,讓自己能夠放下所謂的光環限制。

上週,一位背景不凡的老師傳來一則小簡訊給我,內容是和我分享莫內睡蓮系列的畫作,當時的我不自覺地想要完美分享自己的看法來回應這位老師,確實,我真的這麼做了。而後,老師的回應是稱讚我的文筆很好,跟我的成績一樣優秀。


圖片|來源

當時,我看了覺得有點難過,因為我不想被認為我是完美的,我很渴望有一位真正可以接納我的缺點,容許我犯錯的教師。因此我決定直接跟這位深得信任的老師暴露我的缺點,告訴他我的不足,這也算是大學畢業前圓了自己一個小夢,我想讓老師知道我不是那種喜歡活在光環下的人類。」-女孩 C

我們用各種「成就結果」來蓋住不安的黑洞,而無法肯定並享受「過程」當中的起伏,總是想要「控制」著自己的生活和一切的嘗試,不至於摔落跌跤。但回頭看,發現我們失去的太多,錯過了一些機會,逃避了一些可能。

從避免犯錯到承認限制,漸漸的把自己認回來,從追求完美到認回完整的自己,知道自己有所長、有所限,放下無謂的堅持,不需時刻優雅。

表達自己的限制,並不會讓你變糟,反而有可能是成長的開始。就像影片中一開始提到的「還沒」,不拿一時的成敗定義自己,我們需要認知到決定成功與否除了努力之外,還有運氣、條件、環境的允許,我們需要對自己說一聲「還沒」,練習等待,給自己多一點的耐心,我們不是不夠好,而是正走在慢慢變好的路上。

延伸閱讀:【靈魂想說的是】奧修禪卡:抽離當下,轉變心態就能改變心情

引用我最愛的電影『三個傻瓜』裡的台詞:

追求卓越,成功自會跟隨 Chase excellence, success will fol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