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閱讀流行文化經典《娃娃谷》,看見賈桂琳.蘇珊的前衛與狂野,在六○年代即刻劃出狀似當前社會的寫實預言。

講話含糊的輕浮女子,噴出的香檳木塞,刺傷視網膜的閃爍燈泡。雖然毫無才華,但豐滿的妞兒荷包滿滿。在乎身材的A咖明星不惜一切,只為減掉嬰兒肥。偷偷打砲,自尊脆弱,女同志卿卿我我。聽起來很像二○一六年會發生的事情,對吧?寶貝,這是半世紀之前的描寫。

賈桂琳.蘇珊在一九六六年,向不疑有他的大眾發行了《娃娃谷》一書,同年,彩色電視才開始普及。她是那個時代的先驅。本書訴說的更像是二○一六年的物質主義和加油添醋的價值觀,而不是六○年代「隨風而逝」的那種理想主義氛圍。本書的描述跨越一九四五到一九六五年,但事實難以磨滅,本書甫一發行,就成為暢銷作品,狼吞虎嚥的讀者一點都不想放過。之後,本書又繼續熱銷超過三千一百萬冊。

名聲、金錢、權力及處方藥上癮,《娃娃谷》的主題感覺相當「現代」:溫柔的麻痺感慢慢蔓延到她的身體各處。噢,天啊!如果沒有這些美麗的紅娃娃,她該怎麼辦啊?

《娃娃谷》首次發行時,藥物問題還不流行。同年,滾石樂隊在他們的暢銷歌曲〈媽媽的小幫手〉一曲中嘲諷吞藥的憂鬱郊區主婦。那個年代身穿圖騰長袍、跟得上流行的女性,我在腦海裡看見瑪莉安.菲絲佛(Marianne Faithfull)及安妮塔.帕倫貝格(Anita Pallenberg)懶洋洋地靠在摩洛哥地毯上,同時漫不經心地撥著西塔琴,感覺她們比較容易被人看到在抽大麻,而不是配著蘇格蘭威士忌或汽水吞鎮定劑。回到現在,搖起來咯咯作響的藥瓶是我們這個年代的主題曲。歡迎來到充滿贊安諾、利他能、可待因、奧施康定、地美露、二氫嗎啡酮、快樂丸的深谷。


圖片|來源

《娃娃谷》裡另一個未必符合當時年代的主題(同時更符合現代,而不是那個年代),就是特別專注在名人老化這件事情上:年紀在一般人身上會手下留情,但對名人,特別是女明星,年齡則會變成一把破壞藝術品的手斧。

推薦你看:撕掉年齡標籤!成熟的女人更美麗

在故事裡,金髮美女珍妮佛一度接受藥物引發的睡眠治療,一來減肥,二來躲過上述那把手斧。如同今日的實境秀「明星」,她將身體不同部位視為收入及認可的來源。

事實上,先不說「權力歸花兒」的精神,同性戀在《娃娃谷》出版時,還是一種禁忌,不過賈桂琳已經是彩虹聯盟的一分子。本書上市一年後,英國才讓同性戀合法。同志社群的成員並沒有受到本書大量使用的「玻璃」(fag)字眼侮辱,反而對終於能夠躍上國際舞台由衷高興。重點不是同志角色的出現,或是稀鬆平常地提到男同性戀,《娃娃谷》最終端出來的是正面也肯定的同志訊息。如果我們有點賤,那又如何?到處都有我們這種人哪。

最後,還有貪得無厭、緊抓不放又赤裸裸的野心:等到我的下一部電影上映,我就是真正的大明星了⋯⋯當妳是電影明星的時候,妳才會享受到真正的明星待遇⋯⋯當妳炙手可熱的時候,好比說現在的我,他們就會對妳百依百順⋯⋯好比說首映典禮,他們就會派車跟司機來接我,還借我各式各樣的皮草及禮服。

妮莉這個人很像是會出現在今日《每日郵報》上的人物。妮莉似乎帶有茱蒂.嘉蘭的影子,也像之後的⋯⋯算了,咱們別點名了。

同時,妮莉的朋友小安一開始是位泰然自若的東岸女孩,懷有簡單、謹慎的野心,換句話說,就是個完美的實習生人選。與吉蓮彩妝的合作讓她荷包滿滿,引發全美矚目。藉由向單純的大眾推銷化妝品,婊子也能成為品牌,讓我們歡迎「吉女郎」入場。

小安的經紀人也是恩師享利.貝拉米建議道:妳是個優秀的祕書,現在,如果妳要去當吉女郎,妳就當最棒的吉女郎。再說,妳還有什麼事情可以做?

小安(或賈桂琳她本人)如果在今天,也許會成為 Instagram 女王或《創智贏家》(Shark Tank)節目的評審(曉得小安並非事事如意,也許能夠讓你鬆口氣,最後,她也掉進娃娃的陷阱裡。寓意是什麼?就算是手腕高強的代言人婊子也能陷入維持假象的壓力之中)。

海倫.勞森,嫁過六任丈夫的老鍋爐,是能讓我徹底共鳴的瘋女人角色。專業、台柱,工作不懈,因為她有足夠的紀律能乖乖上工,然後全身而退。#瑪丹娜#珍.芳達#梅莉.史翠普#黛安.基頓#莉莉.湯琳#我

還沒看過書的人大概已經看過電影了,真是皇家饗宴。芭芭拉.帕金斯(小安)、帕蒂.杜克(妮莉)、莎朗.蒂(珍妮佛)及蘇珊.海華(海倫)在書頁上嬉鬧的駭人形象輕快出現在你的腦海裡,的確是一大樂事。角色都描繪得很全面,而情感爆裂的灼熱對話會讓你覺得自己好像被羽毛圍巾抽了幾下。


圖片|來源

不過,醜話說在前頭,這不是什麼寶瓶世紀的黎明曙光。《娃娃谷》是一則無情的寓言。有湯瑪斯.哈代的黑暗,巴爾札克的荒涼,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灰棕色調。沒有快樂結局,成就腐化人心,讓人身敗名裂,美夢變成噩夢,金錢侵蝕一切,有錢男人都是豬哥,穩紮穩打的中產階級男人無趣呆板。鄉村生活令人窒息,大城市則是蛇鼠黑窩。沒有好人,每個人都是一團糟。

延伸閱讀:給大人的寓言!《動物方城市》:你是誰,你想成為誰?

換句話說,也就是今日文化的完美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