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迷人來稿,細看建築界的性別議題,從普立茲克建築獎設置至今,僅有 2 位女性建築師獲獎。

作者|朱怡臻(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生)

普立茲克建築獎就像是建築界的諾貝爾獎一樣,其設置於 1987 年,至今已有 30 餘年的歷史,但唯獨 2 位女性建築師得過獎,分別在 2004 年 Zaha Hadid 與 2010 年妹島和世,由此可見女性建築師在近 13 年來才開始慢慢受到建築界評委的肯定,也因為 2004 年 Zaha Hadid 得獎開始,引起各界媒體與學者對於女性在建築界的奇特之處,Zaha Hadid 在媒體再現下被描述成比男人更前瞻的女性建築師,其背後的意涵隱約透露女性必須要比男人更陽剛才能在建築界展露頭角。


|妹島和世

可見建築界從古至今一直是以男性為主導的專業領域,從大學建築教育養成到工作職場的女性無法突破一個透明玻璃天花板。從台灣女性建築師的執業過程就可發現,無論是在事務所進行口頭簡報或是去工地查驗,都會歷經其他男性的挑戰,包括性別歧視、專業懷疑等,使得女性建築師必須先透過說服身邊有權力的男性建築工作者,再讓底下跟班建築工作者看到後,才得以在專業領域中取得一點點說話的份量,尤其在工地查驗的時候,面對營造業的工人,此般情境更為明顯,都讓女性在建築界的發展受到很大的壓迫。

推薦閱讀:【時尚穿搭】建築師 Monling Lee:人生就要鮮明撞色

除此之外,女性建築師也必須面對家庭與事業的選擇,女性從建築系畢業後,邊工作邊考取建築師的牌照,順利的話也年近 30 歲,甚至超過,有很多女性建築師一直保持單身或有伴未婚的狀態,因為台灣一直以來認為「母職」是義務性,當女性在三十初想要成立自己的事務所或工作室,同時間又有家庭歸宿的願望,是很難的一件事情,因此會看到女性建築師必須要在其中擇一,而男性建築師不需要有這樣的轉折思考,因為台灣大部分的家庭仍屬於傳統的性別分工,大多數男性建築師能夠從早到晚在公司加班趕圖,是因為家中有妻子可以幫他處理好家務事,也顯現男女在婚姻選擇下的不平等。

再來以建築生態與環境的面向來看,皆是對女性十分不友善,建築工作者基本的生活型態就是熬夜、趕圖,對於女性而言,常常會面臨不孕症、肝指數過高、精神不濟、肥胖、頭痛等疾病,因此,在醫療層面女性建築師受到建築生態的影響很深,這也成為她們受迫害的一大來源。


|Zaha Hadid

我們從不同面向來看皆可看到女性建築師在建築界是很難被認定為成功的建築師,尤其在現在是全球化的時代,在國際間更可明顯的感受到,普立茲克建築獎得獎的女性建築師,其建築設計風格必須比一般的男性更為獨特,甚至陽剛,才能在建築界被人看見。其中也有不少媒體去訪問 Zaha Hadid 身為女性建築師在英國的處境,因為英國建築界中以白人男性為主導,當 Zaha Hadid 身為一位阿拉伯人女性,如何在這樣的處境下突破與展現身為女性設計的建築是可以說服大眾,這與種族、階級、性別交織有關。再者透過他獨樹一幟的建築風格及與週遭環境的對話的獨特性,更加顯現出她比男人更男人的一面,才得以在建築界中脫穎而出,成為當代建築大師。

除此之外,Zaha Hadid 也發展許多副業,像是室內設計、服裝設計、鞋子設計,他除了具有比男性更佳陽剛的建築氣魄之外,同時也在副業中展現出女性陰柔的設計,因此,從她的副業中可以發現,女性建築師在某部分的成就與創意是高於男性,但是由於專業領域一直是以男性為主,倘若 Zaha 未曾獲得普立茲克建築獎,也不會享譽國際認同女性建築師的成就,而可能把她的成就歸於在某個副業之下,因此,Zaha Hadid 的成功是女性建築師在建築界的一大性別轉折。但很可惜的是 Zaha Hadid 去年年滿 65 歲,因心臟病而逝去,震撼建築界的所有人,很多建築人在媒體的報導下,會去反思這是不是與整天熬夜趕圖,為了拼出自己的一片天而導致的結果,而更多的女性建築人在此同時也會去深省醫療健康的重要性,甚至有許多建築系女學生看到後以此作為警惕,開始反省自己過去不顧身體健康,只為了在期末發展 30 分鐘的評圖,而讓自己的健康慢慢的走向死亡之路。(推薦閱讀:
從空中眺望城市印象:盤點十座最美城市

Zaha Hadid 建築師為當代建築界所崇拜的對象,對男性而言所景仰的是她的建築形式與風格,對女性來說是一線女性在建築界發展的希望,因為她引起媒體的轟動而引發許多女性反思自我處境的不平等與壓迫,然而,我相信在台灣不只有建築業有這樣的困境,在許多陽剛氣質濃厚的職場中,女性的處境是需要被拿出來討論,包括是否同工同酬、性別歧視、職場友善程度等,期許提出此現象能夠被看見並且改善,達成人人心中的性別平等的友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