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入境隨俗」,來到印度,當然要體驗一下印度人最愛的休閒活動:看電影。

 

大家都知道,美國的好萊塢是世界電影發展重鎮,但其實印度的寶萊塢也不遑多讓。1977年印度政府在孟買設置廣達200公頃的電影城,取孟買的英文舊名 Bombay 和美國的 Hollywood 合稱 “Bollywood” 而得名,希望印度電影也能和好萊塢電影一樣發光發熱,沒想到青出於藍更出於藍,印度電影的產值,早已超越好萊塢,並且在國際上漸漸受肯定,其中2008年橫掃全球,創下1億5千萬美金票房,改編自小說《Q&A》的《Slumdog Millionaire 貧民百萬富翁》最具代表性。

 

 


只要生活過得去的印度人,就會常到電影院捧場

 

 

近幾年,拜網路發達之賜,印度電影從網路紅到實體電影院,例如《Three Idiots 三個傻瓜》和《My Name is Khan 我的名字叫可汗》,都曾在台灣上映。離開印度之前,我們在瓦拉納西找了家電影院,挑了一部當紅院線片《Veer》,是一部關於國仇家恨的愛情故事,故事有點八股,但是印度的電影脫離不了這種劇情,灑狗血的程度不下於我們的八點檔,舉凡堅貞愛情、三角關係、不怕死的英雄、童年失散的兄弟姊妹、綁架、貪汙政客等等,都是題材,而且英雄都是男主角,也是最後的勝利者。

 

 


印度電影院和早期台灣電影院很類似,外牆掛著帆布電影海報。

 

 

電影院內的販賣部,有一些印度零嘴,爆米花當然也少不了,只是買的人不多,不像我們人手一包爆米花加超大杯可樂。

 

 

印度和巴基斯坦長久以來因為喀什米爾邊界糾紛,炸彈攻擊時有所聞,因此電影院只有一個小小的入口,站著持長槍的警衛把關,進去之前要先搜身,女生當然由女警搜身,在印度,搜身的女警都沒在客氣,從頭到腳摸透透,襲胸一點都不奇怪。走入電影院內,沒有空調,也沒有明亮清楚的指示,空氣中彌漫著奇特的味道,我們看不到座位號碼,只好隨便找空位坐,較後面的座位都差不多坐滿了(週間下午還這麼多人,可見印度人真的很愛看電影),只剩靠近螢幕的位子。開演沒多久,鏡頭便開始跟著男女主角唱唱跳跳轉來轉去,加上又悶又有異味的空氣,沒一會兒,我就暈了,被迫結束短暫的體驗。

 

歌唱和舞蹈一直是 Bollywood 電影的招牌,印度人從小就看這種又唱又跳的電影,早已習慣,如果電影裡歌舞的比重不高,會被認為是騙錢!因此演員們一定要會跳舞,歌唱部分如果唱的不好,可以用配音員代勞,演員對嘴演出。Bollywood 舞蹈早期融合傳統舞蹈、民族舞蹈和舊時北印度宮廷舞蹈,形成風格特殊的舞蹈;近代則受西方文化影響,加入流行舞蹈,傳統風格較淡。

 

來到印度,學學當地人走進電影院看場電影,不過三個多小時的片長,要有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