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dsome Lady,不為世人眼光而穿,歲月無懼,你看黑色西裝裡的小野洋子,活得多有魅力。

小野洋子,前衛藝術家、和平倡議者、詩人、導演、音樂人,她擁有多重身份,即使她從未遇見約翰藍儂、即使她從未成為他的妻,即使她不是部分披頭四狂熱粉絲的眼中釘,她的想像力、她的意志力與她的藝術存在仍能使世界驚艷。

1966 年,她與約翰藍儂相識,當時藍儂 24 歲,小野洋子已經 32 歲了,早在相識之前,小野洋子早就是前衛的「新浪潮」藝術(Fluxus)中不可輕忽的存在。


Photo by Michael Putland/Getty Images

洋子誕生在 1933 年的東京富有家庭,她的成長經驗在當年日本非比尋常,她從小就悠遊世界,大學在紐約就讀 Sarah Lawrence College,在那裡遇上許多基進份子、嬉皮士和藝術家,並與他們墜入愛河,這些在 1960 年代左右屏棄傳統生活與衣著的年輕人,又被後世稱為「垮掉的一代」(beatnik)。

很快地,洋子在紐約成為藝術新浪潮運動中的活躍份子,她的作品擁有狂放的概念性和實驗性,「爭議性是藝術和創造力的本質之一」,她曾經這麼說。

在 1964 年的《切碎》行動藝術表演中,她邀請觀眾拿著剪刀剪下她身上的衣物。

1960 年代,也是女性的身體大片在衣料中露出的年代。

與 1960 年代的時尚截然不同,1947 年由巴黎男性設計師 Dior 桌上設計圖誕生的「新風貌」(New Look)時尚——緊勒出女性的極細腰身、以過膝的蓬裙雕琢重塑身體曲線,使女性身姿看起來優雅。然而,這樣的設計卻也束縛著女性的行動。

到了大談解放的 1960,時尚的湧動轉向,從倫敦的街頭向世界發出訊號。


圖片來源:Pinterest

1960 年代是反思的年代,思想解放、身體解放,這些也反映在衣著上。

1964 年,設計師 Mary Quant 受夠了女性衣著上的繁重裝飾、以及使人難以呼吸的束腰,她與丈夫在 Kings Road 開了一間屬於自己的小店「Bazzer」,在店裡出售她們設計的無腰身 A-line 迷你裙和連身裙,不刻意擠壓或塑造女性身材曲線,穿上它輕便也輕快。

引燃迷妳裙流行的 Mary Quant 並不認為是自己發明了迷你裙,「我也是身處這股潮流中的一員,它本身就在醞釀,我只不過參與到了其中。」

那是一個關於身體解放與自主的年代,也是在這個時期,複合口服避孕藥首次被批准使用。


圖片來源:Mary Quant

街頭的時尚潮流裡,小野洋子也走在其中,她與藍儂在 1969 年的婚禮合影,洋子穿著多層次的白色縐綢迷你裙、套著白色長襪、白色帆布鞋,省去了繁複厚重的白紗,俏皮卻也自由,照片裡的洋子多麽愉快,她的喜悅與她身穿的白色一樣純粹。

但她仍保有自己原色,在流行俐落短髮與鮑伯頭的六〇年代,洋子散著披肩的長髮,帶著一頂帽沿寬大的白色圓頂遮陽帽,一片潔白之下仍是黑色的狂野。


圖片來源:小野洋子〈Bed-In〉

兩人著名的行動〈Bed-In〉,她與侶藍儂一起穿著白色的睡衣。如果說白色是關於和平、關於愛,黑色則是屬於力量、關於自我。

1980 年 12 月 8日,紐約自家門口的一聲槍響,將洋子的生命轟然斷代、一分為二:自此,是有藍儂的紀年、與沒有藍儂的紀年。

在藍儂離開之後,世人的記憶裡,洋子更常穿著全黑色系的西裝,戴著黑色英式常禮帽,將嬌小的身軀以黑色包裹起來,這使她看起來充滿能量與爆發力。


圖片來源:Interview Magazine

她最著名的作品之一《Painting To Be Stepped On》(1960),是將一塊黑色帆布丟在地上,這塊帆布被許多腳印踩過之後,轉化成藝術。她曾在採訪中,從這幅作品回想自己一生,「很多事情毫無預警地發生、並且踩上我的生命,沒有任何一本指導手冊教我怎麼做,但我挺過來了,一天一天地走過。」

她帶著兒子,笑著挺過生命巨變,或許少有人比超過 80 歲的洋子更適合穿著黑色的機車皮夾克,她是穿越生命的狂風暴雨,風馳電掣而來的帥氣女騎士。

但洋子仍思慕與藍儂一起度過的 1970 年代,直到今日,我們仍能從衣著上看出她對 1970 年代的留戀。

1970 年代雖不若 60 或 80 年代那樣風格鮮明,但仍有屬於那個時代的時尚遺產,喇叭褲套裝(Flared Pant Suit/Flared Trouser Suit)便是其中之一。

喇叭褲套裝的特點是上身長度齊臀、略微收腰的,下身為 70 年代特有的「高腰喇叭褲」,這種褲型的喇叭始於大腿處,相對於 80 年代的誇張迪斯可風格,70 年代的喇叭幅度較小。

呈現筆直 A-line 線條的喇叭褲型,外觀上看起來精神也硬挺,雖然包覆了女性的雙腿,卻也替身體留有空間,布料偶爾輕觸肌膚,卻也保有呼吸的溫柔。

穿著衣裝的身體仍有記憶,洋子將自己的身體放入 1970 年代的時光裡,讓肌膚與衣料替她溫習,在愛得燦爛熱烈的年代,在身體與布料穿上又褪去的那些肉身記憶中,藍儂始終和她在一起。


圖片來源:東京現代美術館


圖片來源:Interview Magazine


圖片來源:Getty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