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教育」對我們的意義僅僅是學校課堂上、考卷裡、教科書中的內容,而教育的意義都是為了要考上好高中好大學。現在回首,在人生重要的轉折,幫助自己度過難關、走過低潮的不是課表上考試會考科目,而是平時在生活裡累積的日常和運動習慣。擺脫傳統教育觀念,掌握自我學習的能力,才能在長長的生命裡,從容不迫面對每一道關卡

最近我看了兩篇文章,內容天差地遠,但卻讓我想到一樣的事情。

一則是我朋友參與的「美感細胞-教科書再造計畫」,另外一個是 Ptt 上面的文章「紂王是不是領先世界 3000 年」,前者是一個立意良善的計畫,想要重新設計不一樣、有美感的教科書,讓學童可以從更小的年紀當中就接觸美、感受美、並且欣賞美這件事情。後者則是在探討我們歷史上是不是冤屈了紂王,他被武王討伐的幾個原因,不敬鬼神、聽婦人言、不重用親戚、任用逃犯做官等,從現在的角度來看,或許都是先進的概念,而同樣的質疑出現在古代、近代、甚至民國初年。但我們的小學課本依舊是採用了單一史觀。


圖片來源

而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運動這件事情。我記得很清楚,小學的時候,我們其實有一本運動課本,但裡面的東西都是一些很制式的內容,有一些沒有見過任何人使用過的神秘姿勢,沒有人把這本課本當作一回事,而上體育課的時候,老師自己也不把它當一回事,比較偷懶的小學運動老師,就是讓同學做做暖身操之後,一群人就開始自己打籃球、躲避球,其他人就是在旁邊聊天打屁。而這種情況隨著我們的年級增長只會越演越烈,國中高中的時候,可以很明顯的看見,不喜歡運動的人開始體育課永遠都不運動了,而喜歡運動的人被一些外在的課業壓力所限,也沒有辦法好好的運動。

台灣運動為什麼不強,因為從很小的時候我們就從我們的課本、我的老師身上學會了什麼叫做「敷衍了事」。「反正這樣就好了,大家都麻這樣做,應該沒什麼關係吧?」的觀念從非常小的時候就深深植入在我們的腦中。而我們也從來有被告知說運動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也從來沒有人教我們怎麼好好的學習它、感受它、體會它。沒有人告訴我們運動可以是一門很精密的科學,大至你對自己身體的感知、對空間的體會、對身體能量三大系統的理解,小至你如何預防受傷、如何正確的暖身、如何保養、如何吃。他是一門落地之後可以生根、可以開枝立葉、由簡到繁的一道學問。

推薦閱讀:【運動小姐】接納現在的自己,才能抵達更遠的彼方

現在大學的教育強調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而公司內部也要求員工要有創意、要有想法、要積極、要主動。但這些特質其實源自於我們「早期的學習經驗」。一個完整的學習應該經過幾個步驟:激發興趣、好奇、了解、思考、假設、實證的幾個過程。但我們的早年學習經驗卻不是如此,它是一個充滿疑惑、挫敗、責罵、麻木與放棄的過程。從來沒有人跟我們說過學這些東西可以幹麻,我們為什麼要學?於是我們創造出一批又一批麻木的人才,對生命沒有熱情,對人生沒有目標,對一切沒有方向。而我也是其中的一員。

推薦閱讀:趙德胤X張鐵志:失控的時代,更要培養獨立思考

回頭看我一路學習的過程,我很慶幸我有在運動這件事情上面一路堅持。它在我每個生命的難關或抉擇的路口扮演著支撐的動力,沒有運動,我現在會過著另外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人生,而我相信應該會更慘一點。但我也時常覺得可惜,沒有在早一點的時候培養我對音樂的知識,以及對美學的素養,以致於我現在要花更多的力氣去找回這些東西。

孩子是一張白紙,而早期留下的痕跡將會跟著他一輩子。單一的歷史史觀將會造就一個盲信的恐怖心靈,而早期接觸多元的史觀能夠讓他們知道不同的學說、不同的論點,他們將會學到如何分析每一個不同論點背後的道理、如何自己去找到答案,以及如何選擇要相信什麼。學習數學運算的過程,能夠讓他們建立基本的邏輯與發展出相對縝密的思考步驟。學習文學能讓他們從小說當中知道怎麼去說一個故事、從散文裡面瞭解幾代人的娓娓情懷、從詩當中培養不急不躁的浪漫節奏。學習自然能夠讓他們了解這個世界、學習去尊重並珍惜有別於我們的其他生命、知道如何謙卑地去與自然共存。學習美學能夠讓孩子知道怎麼去點綴自己的人生、知道怎麼樣去尊重我們與他人的文化。

推薦閱讀:與體制分手!我和孩子的自學教育之路

而最重要的,學習運動,能夠讓孩子知道怎麼去體會自己的身體、了解空間、培養協調。透過身體的痛苦去培養堅持與忍耐,透過運動競爭的失敗了解自己的不足與挫折,透過一次次的失敗當中去學著怎麼腳踏實地、培養耐心。最後,學習如何誠實面對自己的懦弱、並且擁抱恐懼的勇氣。

沒有不喜歡學習的孩子,只有不知道怎麼教他們的大人。

最後還要提一下,最近網路上有一段瘋傳的影片,關於一個美國人評論千禧世代發生了什麼問題。平心而論,我沒有很喜歡這支影片,也不完全贊同他的論點。但我承認他有一段話說得很好,至少在台灣的情況是如此,他說,我們這個世代經歷了一整段失敗的早年教育。

推薦閱讀:瘋狂比較、人手一機、媒體亂象:漸漸與世界脫軌的台灣

台灣的教育很失敗。這的確造就了我這一個世代的一些問題,但我們有許多人還是成功的挺過來了,在不同地方發揮著不一樣的影響力。但讓我們的下一代少走一些彎路吧,從我們早年的父母教育、小學教育開始。讓我們成為點亮孩子興趣的火種,而同時,我們這個世代,也仍然需要不斷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