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假要到了,我說比起規劃要去哪玩,我們更需要的是一場孤獨,紮紮實實的孤獨,好好的感覺自己的存在,不要繼續逃避自己的不快樂。一篇文章,邀請你好好的,把時間留給自己,從體察孤獨,再到享受孤獨,逃跑多麽容易,可是孤獨始終腳踏實地。

紐約時報近日刊出一篇文章《孤獨是一種病,比肥胖更可怕》,直指當代的孤獨議題,麻省理工的神經科學家找到名為中縫背核(DRN)的人腦區塊,認為這是人類產生孤獨感的根源。

文章裡頭寫下,「孤獨感與口渴、飢餓、疼痛很類似,是一種反向訊息。拒絕承認自己的孤獨感,就像拒絕承認自己餓了一樣,沒有意義。」

我翻找資料,孤獨不健康、孤獨會讓你失眠更可能導致痴呆症、孤獨是現代文明病症,孤獨的人被當代社交遺棄,孤獨聽來多萬惡不赦,好像人一定得活得多麽熱鬧,才叫成功。

這是個鼓勵鬧騰的時代,你可以用最簡單的方式就跟另一個人產生連結,追蹤、點一個讚、轉走推特、打字留言評論,留下自己的蹤跡這麼容易,孤獨因而變得更可怕了。

同場加映:獨立書店經營者談獨處學問:你的孤獨讓你堅強

你想過嗎,你害怕孤獨嗎?

你需要的不是遠行,而是一次紮實的孤獨

「當你可以和自己對話,慢慢地儲蓄一種情感、醞釀一種情感時,你便不再孤獨;而當你不能這麼做時,永遠都在孤獨的狀態,你跑得愈快,孤獨追得愈緊。」——蔣勳

蔣勳在其著作《孤獨六講》裡用六個章節談孤獨,情慾孤獨、語言孤獨、革命孤獨、暴力孤獨、思維孤獨、倫理孤獨,他說當你越是急忙想要逃離的時候,孤獨反而更成為對你的壓迫,體察孤獨其實才是不孤獨的開始。

推薦給你:【蔣勳專文】池上重讀《小王子》:不懂星空永恆,也不會懂神話美麗

多像現代人,我們要求自己凡事追求快樂,假日一到,身邊朋友爭相走告,你連假去哪?打算去哪玩?怎麼沒有記得先搶票?待在家那多無聊?

因為懼怕孤獨的緣故,我們大量生產快樂,想要快速打破孤獨現況,快樂的選擇看似變得寬闊,但多數時候我們也弔詭地變得更不自由:我們不再有不快樂的可能,孤獨因而顯得更加巨大,像頭猛獸。

我經常在想,會不會,我們的生活需要的不是一場遠行,而是一次紮實的孤獨,讓我們感覺自己就在這裡,不要遺棄不快樂的自己?不要害怕落單孤獨的自己?

逃跑是容易的,可是孤獨腳踏實地

「生命裡第一個愛戀的對象應該是自己,寫詩給自己,與自己對話,在一個空間裡安靜下來,聆聽自己的心跳與呼吸,我相信,這個生命走出去時不會慌張。」——蔣勳

我曾經也是害怕孤獨的人,因為害怕孤獨所以選擇戀愛,因為害怕孤獨所以喜歡熱鬧,因為害怕孤獨所以討厭自己一個人吃飯,因爲害怕孤獨所以一個人在家時,我會打開電視,扭開音響,點開所有的燈。

同場推薦:二十歲末的流浪:在城市間成為更加孤獨卻完整的人

一個人的時候,手足無措,真不知道怎麼面對自己,也不知道有沒有必要面對自己。課本教我們指認世界,可是沒教我們怎麼跟自己共處,我們花好多的心力來辨識世界,卻不願意花同等力氣來和自己相處。

我後來知道,跟自己共處的第一步,就是去擁抱那個不知道,去感覺那個害怕,不要急著逃跑,然後你才能開始摸索,自己究竟在想什麼,自己到底要什麼?

我們都是一路從眾的活過來,這些問題其實比想像中更難。孤獨畢竟是自己的事,急不得也不要逃避。

接著,能去感覺孤獨的狀態與感覺是什麼,覺得寂寞嗎?覺得想哭嗎?覺得快樂嗎?體察孤獨的過程總是帶點痛又很飽滿,讓人重新學習安靜,學著與自己建立關係。

我們才能發現,原來與自己建立關係,也是重要的事。感受孤獨,是獨立的開始,我於是知道,我可以陪自己到非常遠的地方我於是知道,情緒都是中性的,沒有好壞,快樂是如此,不快樂也是;我於是知道,逃跑是容易的,可是孤獨腳踏實地。

同場加映:給異類與怪胎的情書!專訪馬欣:「人都有離群認路的本事」

從感受孤獨再到享受孤獨,或許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不過從體察孤獨開始,我們就走在路上了。

最後,如果你感覺孤獨,那麼,就輕輕送自己一首詩吧,從一首詩的時間裡開始練習,陪伴自己。

「妳說,我們太需要一場孤獨
遠遠地離開到沒有城市
也沒有海邊的地方,妳說那裡
是連書都不能帶去的地方
不一定美麗,不一定安靜
但有一場絕對無與倫比的孤寂等在那裡
不再有國家大事,沒有新聞
可以大聲罵人或唱歌
不嫌麻煩的話也能談一場沒有目的的戀情

但總之我還是靜不下來
無論妳怎麼詮釋
可能也因為這樣,實話實說
連孤單都忘了
可能真的需要一個深情的
遙遠的地方,說一點
解嘲的話
才能真正再想起自己的存在
我是說,不再歇斯底里的煩悶的
那個樣子」——謝予騰《我們都存在這一點煩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