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凡寧寫新銳設計師黃薇,她替台中歌劇院操刀制服,從「打造精緻工藝」的角度出發,扭轉過往人們對制服的既定想像!


圖|作者提供

三年前在柏林時裝周上遇見黃薇Jamie Wei Huang時,她頂著一頭黑長髮、小巧的臉上有雙大眼睛,看來反而像是位時尚雜誌中的平面模特兒。儘管那時候黃薇還沒有出道成立自己同名品牌,卻可以從專訪中感受到她對時尚與美感所抱持的信念。不同於主流的設計理念使得她的作品辨識度極高、出眾,也在短時間內迅速累積了許多忠實的愛好者。

隨著台中歌劇院開幕的新聞發佈,由黃薇設計的歌劇院工作人員制服的話題也在台灣設計與時尚界創造許多熱門討論。在網路上被大量轉載的官方制服形象照片不僅獲得許多正面評價,也同時改變了我們對於「制服」這兩個字的刻板印象。維基百科中對制服的定義為:「制服是指一群來自相同團體的人穿著統一樣式的服裝,用以辨識其正在進行的共同事情,或者用來分別其職業或特別身份。」在時代的變遷下,現今制服則提供了一種意識形態上的整體性,藉由制服在視覺上所傳遞的意念與包裝手法來傳達特定團體的信念與精神。

推薦閱讀:從制服美少女看台灣文化:插畫家蚩尤筆下的女性力量

歌劇院開幕當天,網路上卻馬上傳出歌劇院工作人員的制服實穿照片;實際穿搭情況與官方形象照之間的落差讓民眾對於這套制服的設計出現了不同解讀與評價。大多評論是,一般素人的確無法展現出形象照片中模特兒穿著這套制服的氣勢;另外也傳出在實品與形象照片中制服的材質與質感似乎略有不同的疑慮。這篇文章希望藉由一套制服兩方不同評價的落差,討論台灣(官方與民眾)在美學上的盲點。

在與黃薇的採訪中(延伸閱讀:台中歌劇院制服背後故事)已經確認了形象照片中的制服質料與現場工作人員的成品無異。不過大眾都忽略了攝影棚裡所呈現的整體感,在美妝、髮型造型、燈光與拍攝角度上,都是為了完整呈現制服的設計理念與希望傳遞的精神。網路上被廣為流傳的工作人員實穿照片則由一般民眾與新聞記者所拍攝,不僅在取景角度上不如攝影棚內要求精確完美,同時,歌劇院工作人員在服裝造型儀容上的私人準備並無法呈現一定程度的美感。


圖|作者提供

有人認為,政府單位、公家機關的工作人員並非時尚業的工作者,呈現出專業上的服務表現才是重點。這套制服之所以亮眼,除了設計師黃薇跳脫尋常的設計手法外,台中歌劇院所展現的胸襟與氣度才是破折重點。屏除一般公家機關購買現成制服再加以修改的舊有制度,台中歌劇院邀請獨立設計師加入歌劇院團隊,以機能性與實用性為設計理念,配合既有的預算,才發展出這套適合四季穿著的制服。另外還有一只可以放置文具、導覽機具、名片等需求的皮腰包,以及適合長時間站立工作者穿著的舒適鞋款。

不過,當設計團隊的規劃被如此縝密地執行後,回歸到現實面,我們是否有足夠的美學撐起這套制服(並非指外在高矮胖瘦美的條件)?制服的出發點原是一種美意,後來卻成了一套讓大眾躲避於後的衣著框架。免於麻煩,所以套上制服;不用多想,所以穿上一套大家都一樣的規範。求學時期的制服噩夢一路延伸成了社會上的美學套路;因為是制服,所以失去自己的風格似乎是理所當然的。

不過,真的是這樣嗎?還記得學校教官站在校門口檢查服裝儀容的情景嗎?制服營造出的團隊精神象徵已經被「省下麻煩」而取代;師長要求我們心無旁騖專心讀書,所以任何外表上的心思都應該被限制。

推薦閱讀:性別觀察:脫下短裙的榮譽!北一女與景美「不服」的價值反思

制服最美的關鍵點在於,因為穿著者的氣質體型都不同,這份無法複製的獨特的美感才有了畫龍點睛的效果。以台中歌劇院為例,大費周章製作出制服後,歌劇院在員工造型上的美學培養其實應該有延伸發展,而非一昧地要求「夾上瀏海、綁馬尾」;省下許多麻煩同時卻忽略了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這樣的統一要求。另外,如果有位造型顧問可以以每個員工的獨特氣質為前提,適當給予每個前線工作人員在髮型彩妝上建議,這樣一來台中歌劇院的門面形象可以更完整地呈現。

以員工來說,驕傲地套上一套全台灣職場人員都想穿上的制服時,腰桿與肩膀是否也乘載了自信來撐起這套令人讚賞的服裝。在細微的做法上,施以淡妝、打扮出適合的髮型(而不是每個人都得夾上瀏海、綁馬尾),在套上制服前注意所有細節、保持燙熨平整與整潔的要求,都是對一套制服服儀的最基本尊重。「包裝美好形象」與「呈現工作的專業度」其實可以並存,不過如果我們把制服當作盾牌而躲在後頭,所造成的效果與德國為了一掃納粹陰影而全面性取消學生制服的鴕鳥態度可以相提並論。台灣人的靈魂裡其實有美感存在,卻因為我們與舊體系妥協、與自己妥協,而放棄了許多的可能性。

同場推薦:養成面對生活的溫柔:從現在開始,你值得過更美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