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還珠格格》裡,備受乾隆皇帝垂愛的維吾爾族女子──香妃,以身體散發異香而留名。雖然嚴格地說,我們對於是否真有其人、或者此人是否真的遍體生香並不能肯定,但是作為一種對歷史帶有香氛味道的美麗想像,卻無不可。姑且撇開古今審美觀的差異,作為美人之「美」的條件是甚麼?除了出色的臉蛋、身材,在擦身而過時留下讓人愉悅的香味,恐怕也是讓異性低迴不已、魂牽夢縈的催化劑。

 

將美人與香味連繫在一起,在中國傳說中便存在不少這樣的美女軼事。像是春秋末年(公元前5世紀)的西施,極受吳王夫差寵愛,吳王更命人在溪中堆砌白玉石,並引入泉水供西施沐浴,浴後的泉水香味遲遲不散,而有「香水溪」之美稱。

 

 

在這些故事裡,美女天生有著迷人的體香,但是我們知道大多數女性都必須靠後天的輔助才能達到「羅袖動香香不已」的境界。現代女性取得香味的方法很便利,陳列在精品專櫃或者專賣店的玻璃架上的各式各樣香水,不僅香味包羅萬象,瓶裝、顏色也都伴隨著這瓶香水的形象而有一致性的設計。

 

 

用香味來記憶美人,還發生在約公元前1世紀的漢武帝與李夫人之間。4世紀的筆記小說記載,李夫人病逝後,漢武帝無時無刻懷念她,經常愁容滿面。一日武帝在延涼室小歇,夢見李夫人送了他蘅蕪草後驚醒,以為只是一場夢,但是枕頭上、衣服上都是蘅芜的香味,歷經一個月不散。此後夢中不復見李夫人,傷心之餘,將此處改名為「遺芳夢室」。

 

八世紀膾炙人口的愛情故事主角──唐玄宗與楊貴妃,更是如此。二人愛情的風花雪月大家必定耳熟能詳,例如華清池貴妃出浴、二人共譜《霓裳羽衣曲》。貴妃擅長跳胡旋舞,舞畢香汗淋漓的嬌喘樣貌更惹唐玄宗憐愛,愛情故事的最後,以楊貴妃被賜死在馬嵬坡而轉入另一種惆悵哀戚的氛圍。透過唐玄宗對舊愛思念的小故事,亦可窺見美女與香味的關係。

 

《舊唐書》紀載著,在安史亂事後,唐玄宗想低調地搜尋貴妃的屍骨,為她改葬,負責此事的太監雖找到了貴妃的遺骸,不過已經腐壞不堪,只剩下貴妃隨身佩帶的香囊完好如初。玄宗睹物思人、倍感哀戚,便命人圖畫貴妃的容貌掛在起居的宮殿以天天懷念。

 

妳注意到了嗎?揭開唐玄宗心底傷痛的,不只是貴妃的遺物,還有那熟悉的味道……

 

 

楊貴妃會怎麼使用她的「香水」?在現在來說,以噴頭或滴管將香水擦拭在身體上是稀鬆平常的事情,在古代的中國也有香脂膏一類的產品,透過塗抹讓肌膚散發香味。不過古代女性的隨身香囊,可就特別了。在鏤空的銀製圓球裡放入香料,圓球裡面有特殊的平衡裝置,盛著香料的容器可以隨著肢體擺動保持平衡、不灑出來。現在認為所謂楊貴妃的香囊,有可能就是類似圖中所見的圓球狀小物(當然尺寸不同,使用的方法和場合也不同)。

 

但是,我們都知道香水所帶來的氣息只是一時性的,厲害一點的香水,也許可以持續一整天,若是要天天擦、時時保持迷人香氛,可不是這麼容易的事情。如果是你,會怎麼做呢?

 

 

古代的中國人便想到:既然擦在身體上不持久,可能流個汗、洗個澡就沒了(雖然說古人洗澡的頻率仍是一團謎),那把香味固著在衣服上,總簡單多了吧?怎麼做呢?很簡單,就是透過蒸燻衣物來達到這個效果。在宋代的《陳氏香譜》紀載著,把衣服覆蓋在蒸籠上,透過蒸氣讓衣物充分浸潤,然後放到有燻香的爐子旁蒸燻後,收到衣櫃中靜置一個晚上,燻香便能在衣服上保存數日而不散。

 

對日本平安時代(時間約與宋代平行)的貴族來說,「香」更是禮儀教育中的重要環節。以平安時代為背景的《源氏物語》,便有數個場景描述到「伏籠」這樣的物品。簡單地說,「伏籠」就是香爐與衣架組合起來、用來蒸燻衣物的工具。在以《源氏物語》為主題的民俗博物館,也有著很多使用「伏籠」的場景。一直到今天,仍在日本的「香道」裡被實踐呢。

 

(當然,就如同今日有男性專用香水,古代中國和日本的男性,也很care自己身上的味道。只是比起「女人香」,「男人香」的故事就少了那麼一點餘波盪漾的fu......)

 

現代的香水產業發達,我們不需要為沒有天生的身體幽香而所困,而且這股和歐洲密不可分的香水文化,也精緻到依據味道而有形塑形象特質的作用。妳準備好在下一次擦肩而過時,留下甚麼香味了嗎?

 

 

相關商品:
 

 

 

圖片來源:【pic1 / pic2 / pic3 / pic4 / pic5 / pic6 / pic7 / pic8 / pic9 / pic10 / pic11 / pic12 / pic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