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內心小劇場!三個不再讓你想太多的好方法
在乎的人已讀不回、該出現的人沒有在固定時間現身、甚至只是他臉書上的一個讚、坐妳旁邊的時候遠了一公分....
在乎的人已讀不回、該出現的人沒有在固定時間現身、甚至只是他臉書上的一個讚、坐妳旁邊的時候遠了一公分....
「為什麼不接我電話?」「為什麼你還跟前女友聯絡?」「為什麼你跟她出去不敢跟我說?」在愛裡頭,我們為什麼會吃醋?或許這麼說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不能跨越的關口,你吃醋,他懷疑你,其實每個吃醋與嫉妒的人背後,都有個害怕失去的靈魂。(推薦閱讀:你不是愛不了,而是不想再受傷)
「他會陪你過今夜,他也許就在這列車的某一節⋯⋯」李宗盛唱著傷心地鐵,像是繁花凋零後的孤寂。在異國的城市、等一個期待的人、找一個答案。有時候那些奮不顧身,更像確認愛的句點。新人變舊人,舊人突然又變熟人,熟人再變陌生人,那些在愛裡輪迴的我們啊。
通訊軟體的發達,解決了部分的遠距相思,讓所有距離變成都不是距離,也讓我們有了前所未有的焦慮。為什麼他已讀卻不回我?為什麼他回得這麼慢?最近香港更開始 what'sapp 邪惡的「藍剔」討論。當人與人的溝通越來越像一場失去信任的攻防戰,聽聽來自香港的作者鄺俊宇怎麼說。
總在事故發生之後,人們開始檢視自己現階段的生活,並且提醒自己一定要「活在當下」,把每分每秒都活得值得。但是我們該怎麼活在當下,除了放在心裡隨時警惕,是不是有更具體的做法,讓我們把握每一刻呢?
提醒世間仍有這樣聰明美好的人。他是不屬於我的美好,也真好。只願他平安快樂....
因為人活著就會有恐懼,而恐懼張牙舞爪生出憎恨,宛如晴空突然被烏雲籠罩著,蒙蔽了人的心,就算如此,這也只會是暫時的黑暗,你別忘記,有人愛你。
womany 編按:每個人都有自己害怕的人事物,不敢去面對、接觸的恐懼,這樣的不碰觸是一種自我保護的現象,符合常理,但是,恐懼其實會一直留在心裡,而我們就會一直被這樣的情緒操控著。換個方法吧!面對恐懼,把他都寫下來,承認自己的脆弱,找到讓自己快樂、成長的方法。(推薦閱讀:五個面對脆弱的方法)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在女人迷的【必修電影人生】專欄,人生的各種疑難雜症,在電影中,或許都可以找到解答,這是我們愛看電影的原因。留言寫下你想問的問題,水某水尢將用一部精選的電影回答你!第十個問題:「是不是有人陪了,就可以不寂寞?」(上週回顧:電影裡的九個愛自己練習)
莫莉,是一個毫無保留、十足真性情的大女孩。而她的個性卻也反骨、總是不想輕易對自己妥協,總是默默地發揮正面影響力,她告訴那些 adidas 和女人迷的讀者,對於經營自己,對於運動,真的要堅持下去。
你曾經累積太多疲勞,明明在休息,卻還是感覺不到放鬆嗎?靈性諮商作家分享達到「深層放鬆」的方法,從肌肉開始,與身體建立連結。
你的體內有潛藏的遠距離戀愛的特質嗎?心理測驗看看你能否接受遠距離戀愛,你又是哪種人?
當時你常在嘴邊掛著「女人到二十五歲就凋謝了」的玩笑話吧?雖然我裝作若無其事,內心卻非常不安,好像人生真的結束了。如今回首,當時我似乎是太年輕了。比我多上五歲,當時三十歲的你竟說我「凋謝了」,回想起來,覺得真是滑稽得可以。
在一些家庭中,由於父母之間情感的問題,有時,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會被某一方父母無意識中當做自己的伴侶,寄予伴侶化的期待,形成伴侶化的相處模式。而當子女伴侶成年後,真正開始擁有自己的人生伴侶,就會讓家長感覺自己受到了威脅,下意識與之爭奪來自子女的愛。 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中被稱為「親子關係配偶化(Spousification),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現象並不只發生在異性親子關係中。 女兒也可能被母親當做伴侶,兒子也可能被父親當成伴侶。
父母輩大多都相信打罵與激將的效果,不打不成器曾經是教育主流。現代的或許不再百分百採用這樣的行為,但這個信念系統卻悄悄地進入我們的潛意識,成為我們對待自己的方式——許多人對自己意外的嚴苛,無法真心的喜歡自己。就像這位讀者寫來的信件。
小學三年級的時候,老師出了一個作文題目「我最喜歡的人」。班上的同學都寫父親、母親、老師、兄弟姊妹或學校同學。只有我寫我喜歡鄰居家的一個男孩子。詳細的內容我已經忘了,我只記得自己寫我喜歡跟這個男孩一起走路上學,放學一起走路回家,他的眼睛很漂亮,我會偷偷親他,我很喜歡他。老師給了我這篇作文一個「丁」,而且在評語上寫:「男生不可以喜歡男生,這樣不是人,會變成狗,你想變成狗嗎?」
家庭主婦如同被關在鳥籠裡,看著籠外自由的世界,默不得語。
Joan Juliet Buck 於 1994 至 2001 年期間擔任法國版 Vogue 的主編,現時仍積極寫作,文章散見於《Vanity Fair》、《Vogue》、《Traveler》、《The New Yorker》、《Harper's Bazaar》、《The London Sunday Times Style》 、《T magazine》。
情人節到了,單身的你,想著「脫魯」嗎?最近流行不少「戀愛課程」、「愛情教練」,宣稱能幫你從頭打造成更好的人,幫助你談一場好戀愛。 但這些戀愛教練,真的能幫助你談場好戀愛嗎?
大腦有個名為前饋(Feedforward)的作用,會把場所和行為以成組的形式記憶起來。下次前往相同場所時,可以更自然的做出當時記下的行為。所以,若是在床上看書或看電視,就會把「床是看書的場所」、「床是看電視的場所」這樣的觀念灌輸到大腦裡,妨礙良好的睡眠。
相處是門學問,若然賴在一起,但各自各忙,抑或每天都用手機溝通,那只會變成最遙遠距離,永遠到達不了對方的心。比起物質,不少女生都想有位願花時間陪伴自己的男友,因此無論生活編排多滿,雙方也得抽出時間,製造一個二人世界,插畫師 Kenn 筆下作品,描述與愛侶的日常生活,沒有其他人,身邊只有對方,簡單但幸福。
在精神醫學裡,有本厚厚的磚頭書,稱為《精神疾患診斷與統計手冊》,簡稱 DSM,裡頭詳細記載著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學等相關專家界定出來的精神疾患。簡言之,這是一本精神疾患的百科全書。 這本百科從 1952 年出版了第一版,到 2013 年已經編修到第五版,每一個新出的版本都比前一版還厚。看來,隨著時代的演進,我們的「心」愈來愈容易符合生病的標準。是啊,要快樂也愈來愈難了。
我最近也發現班上有孩子生理期開始了,使用過的衛生棉就大喇喇地攤著丟在垃圾桶裡,現在單親、隔代教養的孩子越來越多,沒有媽媽可以問的孩子,只能自己摸索處理青春期遇到的問題,上禮拜帶了一大包衛生棉去,幫孩子們上了一堂課。
走過這一年的讀者們,應該是呈現幾家歡樂幾家愁的兩極化,有人覺得今年平順非凡、好運連連,同時有人覺得,簡直舉步維艱到痛苦的地步,都是因為 2018 年的大磁場,讓每個人所思所想投射成實相的速度加快,內在剛好有強烈課題的朋友,在這一年肯定遭受了更多考驗,體驗也更加深刻。
心理學專家 Guy Winch 在 Ted Talk 的演講中,談到了「如何修補受傷的心」,並分析了許多無法走出心碎的原因。從他的演講中發現,就算是經歷過許多人生難關,舉凡重大手術、生離死別的人,仍舊無法好好面對心碎這件事。
女人迷父親節故事募集,說我與我爸的故事,在這裡,你將看到父親這角色經過年歲波折,最後在兒女心中留下的是什麼模樣。
上個月一個老朋友來看我,問我怎樣,我說不好。他聽罷說,我知道你的處境艱難,但這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時不時地和這些糟心事兒相處,有時候相處得好,有時候相處得不好 ── 但生活就是這樣啊。
從確診罹癌至今,也快一週年了。回顧了一下這一年,變成弱勢族群的我,真的遇到了不少事、好壞都有;但也做了不少事情。在這一年,我講了十場以上的設計講座、做了四首饒舌唱癌症聊病痛、拍了兩支創作音樂的 MV、寫了三篇設計師觀點的文章、畫了幾篇短篇漫畫、開了一個厭世但又有點勵志的粉專叫:癌友有嘻哈。
每個月替自己抽一張牌,看靈魂想要給你什麼提醒!二月,試著放開限制,就能開始覺醒!
睡前是一整天能量最低的時候,很容易隨便就被資訊干擾,越滑越不快樂,結果又想去找什麼有趣的東西來看(例如追劇),一晃眼就凌晨了,才心不甘情不願地入睡。餵給身體的食物重要,餵給「頭腦的食物」在睡前尤其重要。我後來選擇睡前一小時完全關機,想放鬆就去看一本好書,或是寫寫手帳,檢視一下自己的心情,或是好好靜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