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停止喜歡那個根本不愛你的人?
對關係中錯誤行為的浪漫化,加深了我們對愛的誤解。說著愛你,卻限制你和朋友之間的正常來往;說著愛你,卻莫名不准你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說著愛你,卻常常讓你感覺如履薄冰,似乎連基本的自由都受到了威脅。事實上,過強的佔有慾和控制欲通常都並非出於對伴侶的愛,而更像是一種自我滿足,也是一種過度自戀的表現。
對關係中錯誤行為的浪漫化,加深了我們對愛的誤解。說著愛你,卻限制你和朋友之間的正常來往;說著愛你,卻莫名不准你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說著愛你,卻常常讓你感覺如履薄冰,似乎連基本的自由都受到了威脅。事實上,過強的佔有慾和控制欲通常都並非出於對伴侶的愛,而更像是一種自我滿足,也是一種過度自戀的表現。
一個人童年時的環境、周圍的人可能會影響「愛的地圖」上的內容。比如,小時候房子裡的氣氛,父母對你說話、拍打你的方式,有些朋友身上的性格讓你感到喜歡,而有些人讓你感到不舒服。一個人自身的特質也會影響自己愛的地圖。
「我愛上他了嗎?」「為什麽我總是愛上類似的人?」從心理學中為你找答案,「緩慢的愛」成為戀愛趨勢,讓你更能從怦然走入長期穩定的關係。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先主動的人就輸了」,它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在關係中,那些一直處於被動方的、態度模糊的人,很多時候在關係的權力鬥爭中的確處於「上風」。 社會學家 Willard Waller 曾提出過「最少興趣原則」(Principle of Least Interest),這一理論現在也被廣泛地應用於人際關係和親密關係中。簡單來說,在關係中,投入越少、表現得越被動,就擁有越多的權力;或者說,至少看起來擁有更多權力。用一句俗話概括就是,「在感情中更投入的那一方,往往更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