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大公司還小公司?畢業生,先將關心放在自己身上
當開始找實習、工作,一定會產生許多疑問,包含以下:我要如何找實習?我要找大公司職缺的還是新創公司?我要找高薪的職缺,還是自己喜歡的工作?……等。找任何工作都有好處與壞處,沒有絕對的好或是不好,我今天想要把主題著墨在「態度」,有正確的態度,才有更高的機會讓自己享受求職的歷程,更可以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
當開始找實習、工作,一定會產生許多疑問,包含以下:我要如何找實習?我要找大公司職缺的還是新創公司?我要找高薪的職缺,還是自己喜歡的工作?……等。找任何工作都有好處與壞處,沒有絕對的好或是不好,我今天想要把主題著墨在「態度」,有正確的態度,才有更高的機會讓自己享受求職的歷程,更可以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
轉大人,是含著淚水,帶著孤單,慢慢學著自處的過程,「轉」成功的人,除了幸運以外,更需要的是認識自己,探索自己,接受自己。過程必然迷惘,也絕對孤單,正是如此,我們也有了創造精彩的可能。現在的我,還在努力的路上,希望你也是,覺得自己奇怪也沒關係,你可以這樣,放心說你想說的話,放心做你想做的事,有我陪著你,長大其實沒那麼可怕。
你花了多少年歲汲汲營營企圖變成他人喜歡的樣子,因此迷失了自己。我要告訴你,夠了!我現在回看著那充滿光的你,有著多大美好的潛力。然而你卻因為擔心自己無法成為別人喜歡的框架而遮頭遮尾遮臉遮自己。隱藏自己真實的個性,因為你以為真正的你不夠好。但在這樣掩藏的過程中,你失去了好多可以真正工作自我的機會。
一邊講,我一邊梳整自己,發現當能講出相信,是一件特別有力量的事情,這個過程,會長出誠實的肌理,身體會記得,你是怎麼誠實地認識、看待、理解自己,於是才不逞強,不咎責,不委屈,不懊悔,我是什麼,就是什麼,我相信什麼,就做什麼,是想起來複雜,做起來卻很直覺的一件事。
寫封信給你,像回望我自己的青春,22 歲的憂慮還清晰可見,像我們左邊臂膀上共有的疤痕,一針烙下,於是我們有了抵禦病毒的抗體,邊嚎啕邊被丟進世界,掙扎著學會茁壯。你說,這跟畢業像不像?
親愛的畢業生,如果能夠回到四年前,我想叫自己認真的再看看這張紙。看著它,或許照樣感到徬徨,但會徬徨,正是因為這張紙承載了多少孩子得不到的幸運。這份幸運,叫做「選擇權」。選擇權讓我們徬徨,可是選擇權卻也是讓我們最幸運的地方。拿著這張很沈重的幸運,我會問自己:「我想要拿這份幸運,做什麼事情?」
在這個畢業季,你或許迷惘慌張。你擔心走出校門的那一步將遺忘初衷,你害怕踏入社會的那一步無法成為自己想像的大人。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政治理論組畢業生代表——詹雯如的致詞,告訴我們:「永遠不要放棄溫柔理解,請記得你二十二歲的眼睛。」(你會喜歡:《迴光奏鳴曲》導演 錢翔:「越過青春線,讓生命更張揚的衝撞。」)
因為當你真正喜歡一件事情,你會願意做任何事來支持你的喜歡。
由林依晨、周渝民、陳柏霖主演的《追婚日記》即將上映!無論活到什麼年紀,讓我們擁有一愛再愛的衝動。
零負評女神林依晨今年唯一大銀幕新作 《234說愛你》挑戰愛情新禁忌,精湛演技詮釋鄰家少女為愛蛻變。
你以為人家成功是因為有背景,會拍老闆馬屁,或是各種你看不上眼的原因,其實你只不過是掩蓋了自己內心的惶恐罷了。你清清楚楚知道,每天早半小時上班的累積,就足以拉開十年的距離,更何況還有其他?
歐普拉於今年五月於南加州大學安納伯格傳播與新聞學院發表畢業演說,給 2018 屆畢業生,當現今社會充斥槍枝暴力、氣候變遷、系統性種族歧視、媒體偏見、經濟不平等⋯⋯各種需被正視且做出改變的議題時,她提出,「無家可歸者需機會,成癮者需治療,『夢想者』需保護,監獄系統需改革,LGBTQ 社群需獲得接受,社會安全網需挽救,厭女行為——必須停止。」
Shanna 時常受邀至大學校園演講,她不斷地鼓勵年輕人走往大陸看看,看看他們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看看他們多努力的想在這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Shanna 甚至也鼓勵自己的下屬到其他地區的 IBM 輪調,就是希望他們被刺激,進而成長。
許多我訪談的男性,在妻子離開之後告訴我:「我不知道。」對我來說,這很像企業領導者在最資深的女性高層離職之後說的話。他們不覺得她們會離開,也不是非常了解,其他人的態度、缺乏認可、能力不如她們的男性反而獲得升職,讓她們多麼地不滿。
如果你有自己喜歡的興趣,請你一定要繼續地熱愛它;如果你的身邊有讓你興奮的冒險機會,請你一定要好好把握。
近期,設計師石虎案鬧得風風雨雨。不過,相較於男性,女性設計師仍是社會上較不容易被看見的一群。如果你想鼓勵、支持更多女設計師出線,讓我們不只有少少的選擇,這裡有幾個作法可以幫上忙。
從精品時尚裡看生活風格,Céline 設計師 Peter Do 如何突破重圍,用自己的風格翻轉飽和的時裝市場。
《戀夏500日》中有個約會場景,是夏天和湯姆在 IKEA 家居店裡模擬小夫妻遊戲。然而對愛情想像的分歧,讓兩個人的結局並不「浪漫」。 當這場關係幻滅,湯姆搬離夏天生活範圍。人家說,結束一愛,也像結束一個家。我們今天就能來聊聊,為什麼在感情關係裡,我們會有家的感覺?而這個「家」的成立與幻滅,又分別來自於什麼?
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是渴望自由的。但自由是什麼?生存壓力這麼大,我們又如何才能獲得自由
作者指出,同樣不只哲學領域,也不只有男教授利用女學生的崇拜進而發生性行為。這是個更普遍的困境:當人們面對思辨能力較你敏捷的人,就有可能被對方牽著鼻子走。
緬甸女醫師南枚珊(Nang Mwe San,音譯)兩年前開始從事模特兒工作,經常在社群網站上傳性感照片。此舉惹怒保守的緬甸政府,醫療委員會今年一月要求南枚珊移除照片,她不從,委員會本月宣布吊銷她的醫師執照。南枚珊痛批政府性別歧視,她的案例也反映緬甸醫療資源的缺乏及男女不平等的現狀
在這麼多迷惘與負面情緒中,有一部近 20 分鐘的 TED talk 影片,被譯成 28 種語言,至今瀏覽次數已破千萬。它牽著畢業生的手,說未來不可怕;它比出一個方向,告訴畢業生可以朝那筆直前進;它在無盡迷惘中,成了千萬人的救贖。
還記得前陣子朋友問我,要不要去吃無光晚餐,需要摸黑吃飯,我心想只吃過無菜單料理,但看不到料理的晚餐,還真需要點勇氣。後來朋友間開始聊起網路上頗有話題的〈微醺大飯店〉,同事分享參加經驗,說小酌之後,有人在活動中大哭了一場。
不急著想答案,我們先做個心態調校:既然要以孤獨,成就職場的自我實現,就必須讓自己有些根本性的不同。首先,就是不從眾的獨立思考;因為你想得不一樣,所以你於職場的存在與行事,看起來,就會與別人有些不一樣。
正因為路易十三跨越世紀的不凡傳奇,傳承「百年」的美好寓意,對於即將攜手步入禮堂共度人生的新人而言,亦是完美佳禮,以干邑代茶,舉杯慶賀敲響開啟兩人的全新旅程。路易十三水晶酒瓶雋刻新人的姓名或祝福的話語,獻上百年好合深刻祝福。
比起那些人生勝利組、領導者⋯⋯年紀輕輕就取得成就的人,你很嘔對吧。明明就是一起畢業,但你卻像是拿安慰獎的人,獎勵你有參賽而已。我懂,我也曾焦慮過。讓我和你分享我的故事。
追求人生或戀愛的路上,作為女人,妳常得裝笨,裝可愛,讓位給男孩,而放棄多少自己?作者說,無論男人女人、任何自我認同,都值得擁有伯樂。他們愛你,只因為你是你,而不是要求你永遠都得「愛己愛人,聰明裝傻」。
6 歲移民美國,今年 28 歲。西北大學新聞系畢業,是《時代雜誌》的資深製片。曾製作《先鋒女性》(FIRSTS)系列,以及 2017 年年度風雲人物《The Silence Breakers》影音報導。她尤其關注政治,性別,移民,弱勢族群。作為亞裔,作為女性,年紀輕輕,便成為國際媒體的資深製作人,這一切並不容易。
在被旅客攻陷的尖沙咀,一條鄰近天星碼頭的地下行人隧道裏面,有帶著樂器的年輕街頭歌手,也有長著外國面孔的寫生畫家和寫書法的男人,而裏面有一個席地而坐、正在低頭看書或和路人談書的女生,叫做 Erica,每逢周末,她會帶著一個訂造的木製書箱、幾塊地席、幾塊寫著「我不閲讀流動二手書攤」的牌子,在這裏坐上幾小時,除了賣二手書,還沉默地上演一場活化公共空間的行爲藝術。
我想要告訴你們,學會去「質疑」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我指的不是憤世忌俗或鄙視,而是用冷靜客觀的視角,對「問題」及「方法」提出質疑的能力,無關乎你的信仰或家族。質疑力並不是自然而然就養成的,因為我從小就被養育為一位「信徒」,不允許提問。
男女同工同酬,是假議題嗎?根據 2017 年《經濟學人》調查,女性比男性更難達到更高職位,主因是她們擔起照顧孩子的大半責任。據調查,有 44% 至 75% 婦女成為母親後,必須縮減工時——不論是減少工時,還是改做要求較低的工作,例如較不需出差加班。只有 13% 至 37% 的父親說他們有這樣做。
提問者從哪個角度切入提問,就能得知這個人的核心問題在哪裡。因此,如果你是提問者,你所陳述的情境,就是你當下最想解決的困境。
最近應業務擴張的需要,我們團隊積極在面試新成員,創業至今天已經將近 3 年,台灣的人才可以說有很多,但是也不多。 早期我們都說要找有專長的人來專門負行銷,財務或是業務等等。最近發現不只大學畢業生很難說出自己的一技之長,連工作好多年的主管,顧問與職場老鳥都不一定有一技之長,要有過去經驗的人適應互聯網思維,其實有一定的困難性,而且過去的成功模式也不一定助於未來的成功。
22 歲的嚴詩堤,是台灣第一位女性汽車噴漆國手。外型纖細高挑的她說,職場不應以性別、職業別分貴賤。女生的能力不比男生差;修汽車的人也不輸給坐辦公室吹冷氣的,她想用表現證明一位女性黑手也能出人頭地。
賴雷娜是「夢想騎士」的創辦人,帶領青年進行不花一毛錢的「零元旅行」,食宿都以工作交換,讓年輕人在團體壯遊活動中,尋找自我,醫療內心創傷。這特殊的「成長教育」,來自賴雷娜自己的親身體驗。她在二十六歲時,騎著單車環島99天,借宿七十八個家庭,聽到了七十八個家庭的故事,進入了七十八種不同的生活,透過親身體驗這些相愛的家庭故事,找到自己愛人的方式。 這個受盡傷害與折磨的女孩,本來已經失去人生方向,卻在這個「尋找家」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價值;然後,賴雷娜轉過身,向其他有著和她同樣遭遇的孩子們伸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