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房思琪到應思聰:我們離精神疾病去污名還有多遠?
透過《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林奕含事件了解精神疾病背後之公眾污名、自我污名以及社會距離,和《我們與惡的距離》中的角色應思聰,瞭解精神疾病去污名化。
透過《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林奕含事件了解精神疾病背後之公眾污名、自我污名以及社會距離,和《我們與惡的距離》中的角色應思聰,瞭解精神疾病去污名化。
陳志軒等人(2012),整理健康研究中的烙印理論,指出汙名化的過程中,有一個重要的理論基礎,可能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汙名化、烙印具有其人際上的功能。換言之,汙名化除了能夠以簡單的二分法,區別你我的差異之外,更重要的功能是「使我們在人際互動中,不會被他人認為是危險或是有威脅的」。因此,簡單來說,就是藉由汙名化他人,便可以讓我們確保自己不是人群中的異類,從而在關係中感到安心與不被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