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情緒的價值!哈佛心理學家蘇珊・戴維:生命因脆弱而美麗
這一生我們會不斷感知生命的相遇與分離,成長帶來的苦痛與學習,正是這些必要的脆弱,讓我們在每一次的情緒泥淖裡,讀懂自己,形塑出更健康、更勇敢的心靈。哈佛大學醫學院心理學家蘇珊·戴維(Susan David)於 TED TALK 與我們分享擁抱情緒價值的重要性,悲傷、憤怒、緊張、開心的情緒,都代表你的價值觀,成為你理解自己的數據。
這一生我們會不斷感知生命的相遇與分離,成長帶來的苦痛與學習,正是這些必要的脆弱,讓我們在每一次的情緒泥淖裡,讀懂自己,形塑出更健康、更勇敢的心靈。哈佛大學醫學院心理學家蘇珊·戴維(Susan David)於 TED TALK 與我們分享擁抱情緒價值的重要性,悲傷、憤怒、緊張、開心的情緒,都代表你的價值觀,成為你理解自己的數據。
研究者們指出,這說明當人們遭到排擠時,心理上的痛苦、失望或沮喪是會透過身體傳達出來的,人們會因此而感到寒冷——這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心寒」。
關係糟糕沒關係,但在吵吵鬧鬧中,我和他是否從過程中更懂得自己?更欣賞或更疼惜自己?
近兩年,我漸漸發現身邊有著這樣一群人:他們帶著諸如「內向」、「低自尊」或者「敏感」這樣的標籤,可一旦深入接觸,就會發現他們內心其實覺得自己非常「特別」 、「重要」。
如果你也是容易受生活當中的「多多慮」困擾的人,你也曾經短暫成功壓抑,最終又被逆襲,那麼這本書將是一個很好的練習。它不但指出了這個現象的「什麼」、「為什麼」、「如何發生」與「背後的想法和動機」,還提供了許多可能的「具體方法」。
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就是不要只用一個面具在世界上生存。所謂的「平衡」,就是讓自己不同的人格原型都有出來透透氣的機會,讓那些光明面和陰影面,都可以被看見,都可以上舞台表演。
情緒粒度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感受,高情緒粒度的人,對情緒的體驗更豐富、更細緻入微,能更好地感受自己的情緒;二是表述,高情緒粒度的人在擁有某種感受的時候,無論它是新的、還是在記憶裡的,他們能夠用準確的詞彙和良好的表達技巧來形容這個情緒。
這支 20 分鐘的對談影片,句句精彩,為你整理四個亮點,邀請親愛的你,一起跟著蔡依林與理科太太,踏上自我覺察的旅途。
無論是在工作或生活上,有時總會遇到比較情緒化、感到憤怒、心生怨懟的時候。在這種時候,可能會覺得自己「被犧牲了」、「遭到背叛了」⋯⋯越是這樣想,就越容易讓自己深陷情緒風暴中。面對困境時當然可以軟弱,但不能洩氣太久。
然而,總有些情緒是幾乎找不著因循的。因此學習與無從解套的情緒共處,坦誠接納它存在的必然是同等重要的。像近視和眼鏡之於你的關係一樣。我們都未必純然健康,但仍能舒坦的生活,不是嗎?
親愛的,你也曾經在不由自主的情況下,脫口而出「沒關係」嗎?在此邀請你來做一次「不說沒關係」的練習,讓你之後的語言,真正跟著你的心走!:)
情緒經常是在人際互動中產生。與正面的人相處,從事快樂的活動,得到的就是「情緒收入」;與負面的人為伍,從事討厭的活動,付出的就是「情緒成本」。
然後我終於發現一件事情,那些覺得自己現在很軟爛、沒有動力、提不起勁的人,或許在這些感覺下面藏著更多沒有被看見的感覺,當這些感覺被看見、或許就能突破原本的一潭死水,轉動命運的齒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