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成功哲學,可能剛好是你的毒藥:為什麼勵志故事幫不了你?
在充分認識自己之後,並同時踏上生命意義追尋之旅,將使人滿足平靜。僅僅是追尋的過程,即可帶給人們生命實質的轉變。如同千年聖哲亞里斯多德所說:『人生最終的價值在於覺醒以及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於生存。』活著是件不需做出選擇即可達成的成就,但從內心滋生生命價值,是件需要內在奮鬥的樂事。
在充分認識自己之後,並同時踏上生命意義追尋之旅,將使人滿足平靜。僅僅是追尋的過程,即可帶給人們生命實質的轉變。如同千年聖哲亞里斯多德所說:『人生最終的價值在於覺醒以及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於生存。』活著是件不需做出選擇即可達成的成就,但從內心滋生生命價值,是件需要內在奮鬥的樂事。
長久下來,我也開始無法接受自己了。我開始畏懼別人的目光,我討厭去買衣服,因為害怕衣服沒有我的尺寸。我講話漸漸變得容易害羞⋯⋯這不只是身形上的改變而已。直至今日,我的身材應該早就已經落在社會審美觀中「好」的那一邊了。我卻仍然無法擺脫這種內在的自我批判。如果有人跟我說「妳長得很漂亮!」或是「妳身材很勻稱!」的時候,我下意識就會想,這個人是在拐著彎嘲笑我,還是在同情我呢?
有人說乙武洋匡「五體不滿足,下體很滿足」,有人說簡直是另類勵志故事,有人說「搞不懂願意跟他外遇的女生想什麼」,從這些論述裡,我們看見陽剛階序的暴力與將女性視為「商品」的歧視。
你在單親家庭長大嗎?或是,你對「單親家庭」這四個字,有怎樣的想像呢?其實,出生在怎樣的家庭,從來不是我們自己可以選擇的,而每一種家庭樣貌,其實都有屬於他們的完整。親愛的,就算環境已被決定,我們還是能走上另一條街。單親家庭,從來不需要被悲哀化。(同場加映:單親家庭,那些說不出口的願望和難過)
J.K. Rowling 被老闆開除後資遣費過活,寫了暢銷小說《哈利波特》、而在被自己創辦的公司開除後, Steve Jobs 經歷了許多挫折,之後重返蘋果功成名就。對於許多人來說,離職也是一種生涯上的轉機,所以今日的成功也可以歸因於昔日的被解雇。
帶著接地氣的雲林氣質,林進有 90 後台灣囝兀的敢於不同。他是 1991 年出生的,正好壓線在兩個世代間,帶著反古姿態逆襲、但同理溝通。因為渴望不凡,他一直沒有時間去在意各種負評:「我沒時間浪費在討厭的人身上。」那身上有無所謂的霸氣,前方的路還很長,期待林進繼續不正經下去。
專訪田馥甄,十多年時間,從女子團體到出個人唱片,外界對她新的標籤舊的標籤,撕了又貼。她說,反正我就在這,他們貼了,我也不會看了那張標籤,就誤以為自己真的是那個樣子。
電影《愛琳娜》說出了台灣的草根故事,劇中由陳怡蓉飾演的女主角想靠著愛情讓自己翻身,但女人迷駐站作家海苔熊卻說這種想法事實上很行不通?究竟心理學如何解釋我們挑選對象的原則呢?一起來看看!(同場加映:三種影響愛情的依戀型態!用心理學找回感情安全感)
林書豪上週末(7/27)在台灣受邀參與「等待的藝術」分享會。會場他提到自己今年在 NBA 尚無球隊可去,距離「想成為的球員」越來越遠。一句「人生真的好艱難」,落下了眼淚。很多時候,我們只看見公眾人物光鮮亮麗的一面,我們只懂得慶祝,只喜歡歡呼和微笑。但也許我們更需要有這樣一個場合,不再只是宣布好消息,或高呼心靈雞湯式的勵志故事;而是我們談一談失敗吧,談脆弱是什麼,談人生的谷底,有多絕望。
《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作者雪兒‧史翠德化身網路專欄作家 Dear Sugar 陪你含淚共讀 56 則讀者心碎來函及作者暖心又虐心的回覆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從未被發現的廢墟。一個坦誠的懺悔、一次勇敢的心碎、一個堅定的抉擇……那是引領我們在生命的長夜裡,不斷前行的隱微星光。
當情緒如雨水,嘩嘩啦啦淋了你一身,感受這場雨,感受這裡頭的情緒,不管是驚慌、麻木憤怒、無助、惆悵、傷心.....留意那瞬間,體會自己內在的脆弱。這場雨,不見得好受,卻很真實。
站在三十五歲峰頭上的你,以及即將登上峰頭的你,想要贏在人生的第二個起跑點,就不能再放任「任性」此一破壞性能量,毫無章法地搞破壞,反倒是要將「任性」升級為「韌性」,讓後者這股創造性能量領路,帶你衝刺未來。
今年女人迷 525 我愛我大女子時代活動邀請了妹妹娃娃多媒體的 Lara 和 Esther 來當大使。十七歲就以南拳媽媽團員身份出道的 Lara,除了唱紅那首《下雨天》以外,其實她如掉入樹洞裡的愛麗絲,從身材、未來到年齡,有過許多人生的迷惘,但走到了三十歲的關頭,這對姊妹讓我們明白: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在恐懼下仍能往前。
里爾克說:「你要先進入職業,它使你獨立。你耐心地等著,看你內心的生活是不是由於這職業的形式而受限制。這職業是很難很不容易對付的,並不容人對它的問題有個人的意見存在。但你的寂寞將在這些很生疏的關係中,成為你立足點和家鄉,從這裡出來你將尋得你一切的道路。」這一次,關於大家給小朋友們的職場建議,KY 讀得頻頻點頭。所有年輕的初入職場的朋友們,和對於個人職場發展有困惑的朋友們,都該認真讀一讀今天這篇長文。相信你們會獲益匪淺。
回憶一下,從國小到大學,原本應有男男女女的運動場,女孩的身影漸漸少了。應該活動筋骨的體育課,經常變成女孩集體躲到樹蔭下乘涼的休閒時光。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在一片陽剛氣味的錄音室大環境裡,黃文萱,像一隻白兔,叮叮咚地跳進洞裡。一雙眼,閃粼粼的,也不畏懼。作為一個混音師,她說自己剛入行那年,錄音室裡是幾乎沒有一個女生的。
透過愛的親合力對於愛情與外遇的解釋,其實可以看出不只兩個人的關係具有五個決定要素:關係位置、歸因推論、執著的重點、誰來決定結果、做出決定的依據。
當一百零一個人從不同的處境、懷著不同的想法來到舞台,她們面對的是具有明晰等級劃分的比賽方式。節目剛開始,她們可以自由地選擇座位,而在等級評定後,她們將被劃分為 5 個等級,穿著不同顏色的衣服,住在大小不一的宿舍。
今年的影片囊括各國女星包括坎城影后伊莎貝雨蓓(Isabelle Huppert)、金球獎與艾美獎雙料視后伊莉莎白摩斯(Elisabeth Moss)的最新電影作品、紐約愛樂樂團第一位女性指揮家勵志故事、貼身拍攝年事漸高的義大利超模母親的紀實影像等,類型橫跨劇情片到紀錄片,保證令人耳目一新!
我最難過的是,每次我養父要開始罵我前,總是會先說『你媽就是因為生你才死了!』
說到網美,第一個浮現在你腦海中的印象是什麼呢? 網美已經成為一個無腦、自私、修圖修到牆壁凹掉的代名詞。在生活中,我們也不少用「發這什麼騙照」、「欸你這樣很網美欸」這類的話諷刺友人行徑。 究竟,網美的人前人後是否真的這麼「不一致」?有事嗎這次來帶你看看,一位靠 IG 吃飯的網紅艾芮絲(化名),背後付出了多少努力與代價。
當世界將聚光燈打在巴西的偉大球員上,《TheGuardian》一篇報導帶我們從巴西普遍貧窮的社會現況與球員成長背景看起,他們的成就非幸運,靠自己的力量在世界發光發熱的故事,也引起許多巴西人的共鳴。
戀父情結,是很多人成年後很多年都走不出的一個魔咒。無論男性還是女性,他們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在親密關係中的問題,自己和親密的重要他人的關係問題(比如某位特別親近的男性領導、或者男性朋友),其實是由自己和父親之間未解決的問題引發的。
某天周米謎對我說:「妳是我的媽媽,也是我的爸爸。」當時我們正整理東西準備出門,我停下來問她:「有大人這樣跟妳說嗎?」她點點頭。我說:「不是喔,我只是妳的媽媽,而且只想做妳的媽媽。」她說:「但是妳要做很多爸爸該做的事。」我問她:「有什麼事情是爸爸該做而媽媽不用做的呢?」
金質靈睜著大大的眼睛,充滿活力,陽光正好掉到了她的髮梢之際,微微刺著我的眼睛,我想當她能夠如此坦誠的說出以前的慌亂和不安,並在那些過程裡面尋找自己最合適的位置,這就像她名字的意思,將靈魂活出金色的狀態。
日本成人片女優波多野結衣於九月出現在台灣節目《誰來晚餐》,走入患有肌肉萎縮症的小齊的家,一方餐桌,有美食、有情慾。告子曰:「食色性也。」。人們要活、要吃、要慾望。節目以擔任首天使義工的小齊家庭為核心,切入了手天使服務。
移民禁令議題持續發酵,國內外人權聲浪四起,根據統計,不論是有色人種、大尺碼或是高齡模特,都在今年剛落幕的秋冬時裝週創下歷年最高的走秀率,足見這場自我意識抬頭的反動力量正延燒至時裝產業。
全聯為老人寫下了新的詩篇——阿嬤戴上墨鏡塗抹上口紅,時尚味十足。然而,我們社會更多的是穿著塑膠拖的阿嬤。鼓勵老人找回活力的美意可貴,但是並非每個老人,都有相當的資源去購買資本社會的「態度」。
處理「關鍵少數」議題時,我們要格外在意。誰是這時代的關鍵少數?我們有能力述說哪些故事?我們該如何說,才不至於落入太廉價的悲憫敘事或太單薄的勵志故事?
如果一個從來沒有生存以外夢想的緬甸小孩,今天可以拿到金馬獎,年度傑出台灣工作者能站在這裡,如果這是勵志故事,台灣是全世界為一能讓勵志故事發生的地方。
女人迷專訪小媽媽——小君與兒子倫倫,十九歲的女生與十個月大的孩子,他們很辛苦、很努力、也很幸福。
女兒給爸爸的一句話告白,平常我們愛得扭捏,今天,一起把愛和感謝大聲說出來。
當了媽媽以後,還能有夢想嗎?來自四川的王小霞,不想只在家裡帶小孩,害怕自己的人生就剩這樣了,她勇於踏出舒適圈,突破偏見與歧視,從全聯的基層員工直做到店經理,讓我們看見即使成為媽媽,女人也不只是家庭的附屬品。
誰說你的身體經驗無足輕重,誰說你對情慾的憂愁只是芝麻小事,誰要你規訓體制以完整完美女人的想像,誰要你必定要在跌撞裡模仿別人的成功。如果他們說不按正典出牌就是失敗,那就讓我們瘋癲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