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支持自己身邊的女人(媽媽、姊姊、妹妹、伴侶甚至是自己)初一回娘家嗎?
2005 年女書文化出版《大年初一回娘家》,探討過年回娘家議題;2015 年,婦女新知舉辦「大年初一回娘家,無禁無忌,大吉大利」活動,鼓勵更多人表態行動。
三年後的今天,女人迷決定邀請你來表態,一起鬆動體制,促成改變,解放更多即將走入無可奈何束縛的女人。
偷偷說:你的聲音有可能會被製成圖片放到社群上跟大家分享喔!
想回家就回家
你支持自己身邊的女人(媽媽、姊姊、妹妹、伴侶甚至是自己)初一回娘家嗎?
2005 年女書文化出版《大年初一回娘家》,探討過年回娘家議題;2015 年,婦女新知舉辦「大年初一回娘家,無禁無忌,大吉大利」活動,鼓勵更多人表態行動。
三年後的今天,女人迷決定邀請你來表態,一起鬆動體制,促成改變,解放更多即將走入無可奈何束縛的女人。
偷偷說:你的聲音有可能會被製成圖片放到社群上跟大家分享喔!
我們都是父母的兒女,常常有人會提到女人嫁出去不該常常回娘家,回去就會被說話一樣,好像很不好,誰說嫁出去父母都不用顧了,在怎麼說,本來就是我們的家,傳統觀念長期深耕在我們的生活中,結了婚或許多了不同的身份與責任,但是我們不會因為結婚而失去自我,我們還是自己。
男女平等,都身為兒女,為何男人可以回自己家團圓,女人就要因為種種過去的枷鎖不能回自己家,時代在改變,這個世代學會的是尊重每個獨立個體,不合理的性別歧視,更應該打破!女人應該理解女人,但奇妙的是,上一代卻將遺憾繼續順理成章的要求下一代!每每看到這樣的結局,總是感嘆!到底還要讓多少女人流淚,他們才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到底還需要多少的委屈,才能讓大家聽見他們的心聲,真的希望從現在開始,請大家用心聽聽身為媳婦也是女兒的心聲。
我也贊成上面朋友所述,是自己的家,沒有什麼時候能回與不能回,我覺得想回就能回,跟初一沒有太多關係...我覺得是能做自己,家人也願支持(很多時候是家人被傳統框架住了)比較重要,身為家裡的一份子,彼此尊重理解,才是回家感到舒服的基礎。
除夕就可回娘家啊,那些帶窮啊、女生嫁出去就是潑出去的水,一些亂七八糟的話語,只不過是因為早期男尊女卑留下來的藉口,認為女生結了婚就該為夫家為主才是對的,殊不知人家也是人生父母養,夫家要團圓,媳婦家也要團圓啊!現在社會追求平等,另一半應該有同理心,支持老婆回家和父母團聚,各自和父母親團圓並非壞事啊,結婚第二年,今年依舊和老公講好,除夕回娘家吃年夜飯過年
今年年前很早就問老媽在意嗎?今年安排的關係,必須除夕就回家、初二就回北部,如果她介意,過年就不回家了。老媽馬上秒回「回來吧 媽不在意。」
我知道很多地方老媽還是很傳統,但回娘家得在初二這件事早已沒在她禁區,乍聽還是覺得暖暖的,感謝她不在意,讓我今年在兩個家之間可以平均分配ㄧ下。
傳統說初一回娘家會把娘家帶窮,實在跟現在民情不相合了。
我認為想回去娘家就回去並不需要挑特定節日,而且婚後沒有辦法跟自己從小就很親近的家人住在一起,也不好和沒那麼了解且親近的人分享心情其實也是挺鬱卒的,所以,想回去就回去!!!哪裡可以感到自在安心舒服就去。
從小我們家過年,就是一家團圓吃年夜飯,媽媽不時憂傷,萬一女兒大了嫁出去,人口就一年比一年少。當時我們就說,女兒永遠都會陪爸媽圍爐,後來姐姐結婚後,就先在家裡吃飯之後回來娘家吃,過年可以一家團聚很溫暖,所以我也依著姐姐腳步,打算先在婆家吃飯就回家過年囉!
這樣的年一點也不憂傷,多了一個家,多一份喜悅!
我結婚第一年的過年就是初一回娘家!!其實是我家老爺說的..因為那年我剛生完我女兒..老爺本來想初二再陪我回去..結果自己又說提早一天回娘家好了..說讓我女兒多陪陪我媽一天..後來在初三回婆家時..我婆婆卻打電話去跟我媽告狀..我媽說我家沒這習俗..我婆婆立馬閉嘴掛電話!!之後的每一年我幾乎都是初一回娘家...(我家老爺從來沒反對過..因為是他開的頭..所以無從反對!!我也樂的開心~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