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是不是問題?朴浚龍在辦公桌前學習、工作,走過了漫長隧道,現在正譜寫著紐約廣告界的神話。

走進朴浚龍位於曼哈頓四十四街的辦公室的時候,我再次深刻感受到這裡是創造出世界首屈一指的廣告設計的創意最前線。他穿著白色T恤、修身牛仔褲和卡其色Converse帆布鞋,在辦公室走來走去,和團隊成員們交流創意。朴浚龍,美國著名廣告公司「Firstborn Multimedia」的首席創意長(Chief Creative Officer)。

朴浚龍是在美國設計領域位居高層罕見的亞洲人,作為美國廣告界的優秀人才,同時負責設計和營運。他的履歷非常華麗,自學成才、獲獎經歷以及很多陌生的術語,令看的人不禁自慚形穢。National Grid、諾基亞、百事、PUMA、賓士、福特汽車等國際大企業的廣告都經由他的手完成。

朴浚龍製作的National Grid 宣傳廣告「Power of Action」受到了極大關注。英國電力公司National Grid 的這支廣告是為了宣傳「在二○五○年之前,將二氧化碳產生率比現在減少百分之八十」的大型能源節約活動。朴浚龍拿到National Grid 的活動提案書後,以「在假想的空間裡體驗每個人可以實踐的節約用電方法」概念製作了互動廣告。他樂於做各種嘗試,製作別出心裁的廣告。而且,最令人意外的是,他現在才剛過三十歲。

推薦閱讀:廣告人的狂妄永遠被允許:傻念頭就是創作存在的意義

「首席創意長」主要是做什麼工作呢?

我的工作是直接見客戶,與各部門的總監討論設計的方向,從內外兩個方面推動整個專案的進行。在腦力激盪階段提出確定的方向,讓設計師們在這個方向下能自由地提出創意,這也是我的任務。

另外,我還負責新業務的簡報,最主要的工作是找出創意的核心是什麼,判斷該創意是否有新意、是否有感染力。這個職位不僅要有創意性,還需要有經營感覺和引領團隊成員的管理能力,並且能快速判斷設計的優劣。當然,還必須能準確理解客戶(委託公司)所追求的價值。

你進公司三年就晉升創意總監,然後作為首席創意長擔任公司的重要職責,你能同時兼顧設計和技術的祕訣是什麼呢?

我學歷不高,也沒有接受過專業教育,必須比其他人懂得更多才能生存下來,所以我自學了很多技術。尤其是在韓國,在身邊人都是名校畢業的公司裡工作時,他們聊設計時都聊得很有深度,有時提到某個設計師時只有我不認識,我覺得很丟臉。有時候我明明不知道還要假裝很了解。為了彌補欠缺的部分,我只有不斷努力,培養實力。

另外,新人時期,當我感覺無法完美表現我腦中所想的設計時,我常常只做出我能表現的設計,然後找理由將其合理化。

後來我發現我總是在做我「能做到的」穩定設計,而不是「想做的」設計。所以,從那時起我開始有意識地挑戰更有實驗性、更多樣化的設計,自然而然地,我對能實現各種效果的工具產生了興趣。我試過用腳本、3D設計等各種方法,還嘗試過自己建模型。這樣一來,設計變得更有趣,我也真心享受工作本身。那時我常常熬夜,充滿熱情地做設計。現在想起來,那真是我最幸福的時期,有種熱血沸騰的感覺。

你在紐約工作有遇過什麼困難嗎?

我進公司不久後,第一次和客戶打電話的時候,簡直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就連「Yes 」都說不出口。那時,我很懷疑我真的能在這裡工作嗎?直到現在我依然在努力學英文。為了做到像和韓國人對話那樣精準明確地用英文做簡報,必須經過無數次練習。回答不出對方的提問是很嚴重的問題。有人說英文實力是在環境中被逼出來的,我真的深有體會。因為文化不同,我常常遇到理解不了對方笑話的狀況,這種時候我就會反問他們。他們很自然地接受這種文化差異,每次都很親切地向我解釋,這是個很好的學習方法。最重要的當然還是要有自信,不膽怯。

推薦閱讀:【老查通信】第一封信給新鮮人:「總有機會比現在更好」


美國也和韓國一樣,很重視人際關係。即使英文不流利,也需要努力和團隊成員交流。在星巴克喝咖啡或者下班後和同事們喝杯啤酒,一起聊聊工作之外的事情,也屬於這種小小的努力。即便是在美國,只會埋頭工作也不算有能力。

紐約的職場生活有什麼優點呢?

在紐約工作的這段時間,我感覺到客戶把設計師視為真正的合作夥伴,認可設計師的專業性,並且作為團隊的一員提出創意、積極溝通。對我來說,這種關係很新鮮。

和德國汽車公司保時捷合作時,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當時我做的簡報以運動型汽車奔跑的圖片為概念,聽完說明後,保時捷方面提出了意外的提議。對方說不親自駕駛保時捷是體會不到那種感覺的,所以讓所有設計師都試乘保時捷的車。公司特意在賽車場準備了汽車,讓所有設計師親自試跑幾圈,全身心感受駕駛的感覺。我覺得像這種對共同合作的支持、樂於溝通的意向是必要的,而且這種態度也很棒。

延伸閱讀:回饋而不是批評!卡內基教你職場正向溝通術

廣告是很重視創意的領域,有什麼獲得靈感的特別方法嗎?

很多奇思妙想反而來自於生活。有些員工想不出點子的時候會上網搜尋,其實這種時候去外面走走反而更好。我都會建議他們去約會、欣賞街頭的風景,享受生活的悠閒。不久之前,為了一個飲料公司的專案,我們買了飲料到公司外面舉辦了一個試飲活動,聽取路人的評價。只在書桌前苦思冥想是很侷限的,去外面觀察大眾的反應,很多時候更能找到新奇有趣的點子。

你聘用設計師的時候,最重視哪一點?

美國的廣告公司偏愛綜合型設計師,也就是精通很多方面的設計師,而且平衡也很重要。比如說,寫程式實力出色但設計實力低下,這樣就不行。雖然公司偏愛綜合型人才,但這樣的人才很難找到。實際上,公司的工作分工細緻,所以精通一、兩個領域,進公司後再培養需要的技能也可以。

另外,比起經歷和工作量,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兩個出色的代表作品。有些人可能覺得必須在韓國參與過大公司的專案才能到國外工作,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即便是個人製作的東西、不知名的品牌也沒關係,我們關注的是其中的技術、創意和製作者的潛力。哪怕是幫社區的麵包店設計網頁,也能從中看出設計師的實力。

在人生的重要轉折點,你選了紐約,對你來說,紐約是個什麼樣的地方?你想在這裡實現什麼夢想?

這是一片什麼都不問就給你機會的土地。只要付出就有收穫,人們也不會用學歷來衡量你。

公司哪怕裝潢不怎麼樣,也會提供員工最先進的設備和器材。但是,紐約也有冷酷的一面,在紐約沒能力就會被淘汰。我在這裡工作,感到最幸福的就是得到好評的時候。我剛開始對設計一無所知,但後來不知不覺中對於「設計是什麼」產生很多思考。年輕的時候很依賴視覺上的華麗感,但現在我認為好的設計,是使用方便並且與大眾緊密相連的設計。

某天,朴浚龍對太太說想嘗試當電影導演。一直支持他的太太依然鼓勵他去試試看。已經在同一領域累積了十五年的經驗,他表達對他們的感謝。十六歲的時候,他唯一的朋友只有理解他的父母和繪畫。對於從國中退學後就開始社會生活的他來說,並沒有什麼對學生時代的懷念或對校園的憧憬等「理所當然的回憶」。進入小小的創業公司,在辦公桌前學習、工作,走過了漫長隧道的朴浚龍,現在正譜寫著紐約廣告界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