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的作者聖修伯里說,「每個大人都曾經是小孩子,只是多數的人都忘了。」


圖片來源:來源

這是小時候,我最不喜歡的場景。

「嗚,我也要去啦!為什麼哥哥都可以去,我不行!」小女孩,也就是我,一邊揉著眼睛哭泣一邊對媽媽嚷嚷著。

「不要哭了,等妳跟哥哥一樣大,媽媽就帶妳一起去。」急著出門的母親有點失去耐心地哄著,一邊拉著臉上掛著勝利微笑的小男孩出門去。

只要媽媽沒帶我出門,就會哭鬧、耍任性、折斷鉛筆、撕毀紙張的那個小女孩,在父母的打罵、約束與管教中,漸漸安靜了。隨著年齡增長,在學習社會規範和社會禮儀的同時,舉手投足開始知道要合宜、要得體。

身為一個成熟的女人,就「應該…」,然後開始懂得獨立,也得到越來越多的稱讚。越來越聰明知道如何獲得他人的歡心,如何扮演好乖巧聽話的女孩,總是不讓身旁的人為妳操心。

但脆弱、依戀的小女孩,其實一直都在,她化身為各式各樣的情緒,潛藏在意識的底層,等待著被發現。

堅強且獨立的妳呢?

需不需要被照顧?需不需要有人陪伴?敢不敢看妳的渴望?能不能正視妳心底的聲音?

妳努力的當他們眼中的乖女兒也好,女強人也好,努力不讓他們失望,什麼時候才能再當任性憤怒的小女孩?

妳的穿著打扮越來越時尚,妝容越來越精緻,談吐越來越優雅,為的是擠進哪一道妳或他們渴望的窄門?

然後一直努力的妳,開始感受到內在的枯竭與沈重,但妳說不上來那源自哪裡。

推薦閱讀:你不需要總是堅強,五個面對脆弱的好方法


圖片來源:來源

或許妳聽過內在小女孩,妳半信半疑,或者妳常被灌輸妳長大後就能做妳想做的事情,而急於長大。那股最純真的、創造性的以及具備生命力的能量,在冀望獲得外界肯定中,逐漸被塵封了。是,這是每個人都擁有的,內在小孩的能量。

推薦閱讀:精彩 TED 演講:擁抱你內在的小女孩

堅強且獨立的妳,如果妳可以去看見「她」,也接納「她」,需要被保護以及表現最原始反應的小孩面向,想要讓自己的情緒自由地表達,讓「她」自在的成為妳的一部份,因為妳必須擁有「她」,妳才是一個完整的女人,生動的女人。

當妳的內在小孩想要哭泣,其實代表妳感受到一些令妳哀傷或難過的事情,它可能是因為工作上的壓力、主管過度的要求、先生沒有看見妳的付出,妳累積的委屈,內在小孩也默默地承受。妳可以學習去看見這個哭泣感,開始與「她」對話。然後妳可能會聽見,妳其實已經非常努力了,妳其實無法滿足所有人的要求,妳其實需要的,是好好休息好好照顧自己。

同場加映:我心裡,住著小女孩

保持身心靈的平衡,需要的是持續不斷的練習,每當我卸下一身的疲憊時,我總是習慣性的坐在床上,靜靜地去感受自己,自然而然會有某件事或某個情緒躍上腦海,等待我去細細品嚐,而我也習慣地去體會這件事帶給我的感受,感受這個情緒,理解而不批判的自我對話,就能感受到自己的心更清澈。

親愛的,去勇敢地展現妳的感受與需求,溫柔地而非咄咄逼人的方式,讓主管知道妳可以做到什麼程度,當妳接觸了內在情緒,生存與經濟的壓力,將因為被看見而更勇敢面對;妳可以用期待地而非指責的方式,讓先生知道妳的立場,勇敢向先生索取尊重和平等。(推薦!結了婚不是沒了自己人生

妳將驚訝當妳的內在小孩被妳接觸後,渾身流動的暖流,帶給妳勇敢,以及妳身旁關係的滋潤。

堅強且獨立的妳,開始嘗試去照顧和感受妳內在的小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