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家陳又津推出新書「我有結婚病」,深入三十歲後,女性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我有結婚病?女性從誕下的那一刻,彷彿活在一場戰爭,必須緊緻肌膚,維持身材,守護權益,懂得婚後打理⋯⋯日復一日,壓抑在傳統價值觀底下掙扎。究竟,女性生為女性,為何要對家電權益感到抱歉!

文|陳又津

為什麼陪小孩是媽媽的工作?

其實除了受精,養孩子的過程

從頭到尾都不需要爸爸。

──劉蒨,單親媽媽,45 歲

「我可以娶你。」

小玉米的爸爸是演員,有時能看到他的名字,但收入不穩定,所以平常在咖啡店兼差。

玉米爸二十歲就結婚,那時候他太年輕了,又想讀書,結果沒多久就離婚,留下一個兒子。他不需要我為他生兒育女,我們的交往也沒什麼壓力。

小玉米出生前,我過著文藝女青年的生活,每天看電影,朋友都說我是仙女。

小玉米的爸爸小我四歲,那時候我已經三十八歲,沒想到自己會懷孕,於是問題來了—懷孕了,那我們要不要結婚?

「跟我結婚,說不定會影響你的事業,算了吧。」我說。

雖然他不算是偶像明星,但名字說出來可能有人會知道,我們兩個的討論就到此為止,反倒是他們家的人堅持要我回去,因為那是陳家的孩子。我想到我媽就是冠夫姓,總說她生是夫家的人,死是夫家的鬼。

我爸不知道外遇了幾次,我媽就忍著,要在牌位占據「劉太太」的位置,所以我根本不信任婚姻。上一次分手以後,我就下定決心,如果有了小孩,我就自己養。畢竟我身邊的朋友結婚又離婚,不然就是結婚離婚又結婚,何必麻煩呢?

玉米爸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贍養費要付,而且他幫我省了凍卵人工生殖的工夫,我夠本了。作為未婚單親媽媽,仙女有自己帶小孩的方法。

不結婚、跟我姓,我要小玉米徹頭徹尾是我的小孩。

我不結婚,他們也沒辦法,最後就讓步了。我以為他們只是說說,說不定心底懷疑這孩子是別人的,但他們確實把小玉米當作自家小孩,不管她的性別、不管她的名字,小玉米滿月那天,他們帶著我和孩子去銀行開戶,存了二十萬,帳號密碼也交給我,這是他們守護孩子的方式。

陳又津,我有結婚病,家電是天賦人權

我懷孕時住進了他們家,因為有一次見面吃飯,玉米奶奶說,她會把我當自己孩子看待。

「讓我們照顧你。」

那時候我聽到這句話竟然哭了,一方面是太累了,孕吐嚴重到什麼都吃不下,爸媽又遠在國外。

尤其我是高齡產婦,生孩子有更多風險,尿毒症、妊娠毒血⋯⋯越是認真研究越恐怖。我退租套房,住到他家去。想不到與人同住的公寓生活,才是真正的考驗。

他們家公寓在一樓,所以很昏暗,他家的人又節儉,白天不開燈,我去個廚房都怕自己會跌倒,回來發現房間的燈被關了,他媽媽一定覺得我習慣很差,不隨手關燈。但我從十八樓搬來,又不熟,真的看不到屋內擺設,他家東西又多,我常常撞到手腳瘀青。

玉米奶奶整理了家裡的主臥室給我,讓我有完整的衛浴。

雖然我不是嫁進來的媳婦,但他們還是讓我帶「嫁妝」,單身的我就有了傳說中的婚姻三機,他們非常吃驚,只是為了小玉米,他們概括接受了。他家洗衣機本來就會漏水,奶奶常常手洗衣服,趁機換我的洗脫烘,這個沒事。

但掃地機器人進了他家也沒用,地面堆了雜物,機器人會吃到電線,東西倒得亂七八糟。洗碗機被安置到陽台,雖然不在水槽旁邊,路途遠了一點,但至少眼不見為淨。

「像這樣,沒洗的直接丟進去,晚上再一起洗就好了。」我說明洗碗機的用法。

「這樣會花很多水電嗎?」

「一顆洗碗錠兩元,開一次洗碗機電費不超過兩元,用水比手洗還省。」

我把業務員的數字原封不動交給奶奶,其實大家也不會去確認自動扣繳的水電費,純粹是害怕嘗試新事物。奶奶聽了我的說明,點點頭就接受了,我才放下心中大石,畢竟我連自己的媽媽都無法說服,她總是說兩個人用不了多少碗。

但看看這個家,更占空間更沒用的跑步機、倒立機、按摩椅都買了,大不了把洗碗機當碗架也行。奶奶後來比我還會,放進更多碗盤也能洗乾淨,這台機器最後也證明了,它比我有貢獻。

為你挑劇:《82 年生的金智英》的真實女性日常:家庭主婦被稱「吸老公血的蟲」,女性隨時都要恐懼會不會被偷拍


圖片|Photo by Hutomo Abrianto on Unsplash

恨不相逢未嫁時。

奶奶看到鍋蓋、茶壺、抽油煙機濾網被洗乾淨時,應該是這種心情。總之,這個家沒有女孩子,只有奶奶一個人做家事,玉米爸和爺爺的碗盤杯子吃完就擱著,如果願意把東西放進碗槽,那就是天大的恩惠了。

很誇張的是,我有次在衣櫥發現喝乾的咖啡杯。我也注意到,奶奶每次洗手,就要「順手」洗碗,不然碗槽有東西會被唸,一整天下來手不知道接觸了多少次洗碗精。她堅持把洗好的碗放四十五度角晾乾,否則以台北這種天氣,隔天還是濕的。

說到這,為什麼大家寧可用髒兮兮的烘碗機(真的有人會洗那機器嗎?),而不是更便宜的碗架,這我也百思不得其解。

「我就是太好命了,才得富貴手啊。」

奶奶跟我這麼說過,但有時想親近我時則說:「你真是個小仙女。」

能救一個是一個,我不求家裡兩個男人良心發現,而且玉米爸也不是不會洗,他咖啡店的杯子亮得很,連水漬都沒有。

但他就是很少進廚房。

我對於廣告都是媽媽需要洗碗機很感冒,尤其是母親節特惠影片,廣告永遠是一個少婦與兩個孩子在整齊的家中,旁白說明有了洗碗機以後,媽媽就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小孩—為什麼陪小孩是媽媽的工作?

其實除了受精,養孩子的過程從頭到尾都不需要爸爸。

但這種刻板印象的廣告,令人痛心地寫實。

新冠肺炎加上缺水那陣子,洗碗機更是主婦的救星。

同理性別角度:「高學歷家庭主婦」在家育兒叫做可惜?賺多賺少,都該是一樣的話語權


圖片|Photo by Kowon vn on Unsplash

性別平權,從家電的角度來看,可能還很遠

與其說是性別,不如說是人權。

現在沒人會說家裡不用洗衣機,但這個家裡還要奶奶手洗爺爺的汗衫,我就奇怪阿伯的貼身汗衫有多脆弱?

在美國,只要是普通收入以上的家庭,連套房都有一台洗碗機,但現在都二十一世紀了,台灣資產階級請得起月嫂的家庭,都不一定會買。

「日本也沒有啊⋯⋯」

有人可能會這麼說,但我們要跟這種地方比嗎?

就連我一個自食其力單身女性,要買九十公分寬的洗碗機,同事都勸我要想清楚。

說到底,這就是一種歧視。

你的想要是「需要」,別人的需要就只是「想要」。

反正有人洗,何必用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