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many 編按:
職場媽咪辛苦了,我們與妳同在!臉書營運長雪柔·桑德伯格 Sheryl Sandberg 曾於2013年出版 Lean in 挺身而進一書,想告訴所有職場上的女人以及媽咪們,你能夠在家庭以及事業上取得完美的平衡,你不需要拋棄自己的女性特質來迎合相對男性的職場生態,因為身為女人的妳,不需要向世界證明什麼。 


臉書營運長 Sheryl Sandberg 的 《Lean In》一書出版之後,引起了相當大的討論和迴響,她也接著成立了 Lean In 團隊,旨在鼓勵更多女性勇敢追求自我的理想。

關於 Lean In 的眾多評論,這裡就不贅述了,讀者們可以自行用人名和書名搜尋得到。這邊想從 Lean In 網站上最新的一支影片,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n't Afraid? 談起。

影片一開始,幾位女性(各種膚色都有)輪流分享她們在選擇職涯上的顧慮(面色凝重),她們不敢大聲說出「我想要……/想成為……」,而中後段則(露出笑容地)強調「如果我不害怕,其實我想要……」。這樣的影片氛圍和節奏的確能達到一些鼓舞的效果,然而我們認為,影片中最核心的議題應該是:為何女性要害怕?影片中只簡單提到,「男生如果表現得很有領導氣質,會被稱讚,反之女生會被說很 bossy。」這個觀察的確點出了社會對於男性和女性的期待不同,領導氣質在男生身上是正面的,在女性身上卻有負面效果,這似乎是 Lean In 期望要改變的:

「誰說女性不能有領導特質?」(而且,其實女性創辦的公司比較賺

然而,領導特質往往落實在職場生活中,因此這樣的論述很容易被聯想為倡導女性應該「更努力」、「不要害怕」地去追求夢想,擱置家庭(或者兼顧,最好)去回應內心的渴望,似乎有點變相表示大部分女性的現狀是軟弱的,卻忽略的這種「看起來軟弱」其實是對於某些女性特質的價值判斷,例如謙遜、關懷、同理心,也容易讓人聯想家庭是女人的宿命和包袱。(官方 blog 上,也有文章強調走入家庭作為一種選擇。多數論述都假設女人一定會擁有家庭,甚至一定「該」擁有家庭,忽略了其實走入家庭也可能是女性的「自主選擇」,並不只是被推入火坑或是生來就銜著湯匙那樣。)

因此,除了要改變「女性不能有領導特質」這個觀念以外,更應該探討的是,為何我們社會只推崇領導氣質?為何女性其他的氣質就不被稱許?更仔細地說,為何女性特質普遍在職場不被稱許,所以擁有這些特質的女性(以及部分男性)就沒辦法在職場中出頭,為什麼?

我們應該繼續挑戰「為何這些特質不被看重」,並非一味地去追求被認定為成功的特質。

當然,要解決這些觀念,可能光靠女性自己是不夠的,的確是更體制一些的層次。Lean In 的出現正是針對這個問題最明顯的解決方法,也就是增加女性在職場數量的能見度,期待這些女性(如果仍保有她們的女性特質)能讓社會認同女性身上的積極特質。這種積極特質不一定要是所謂的「領導特質」,而是在女性身上一種新的行為展現。例如 womany 作為一個清一色女性所創業的品牌,從團隊文化就可以看出不同,特別重視人與人的互動、關係的和諧以及工作過程的「感覺」。在普遍以效率和結果馬首是瞻的創業市場,womany 有自己堅持的,溫柔而堅定的路線。我們也相信,正在用女性力量為自己夢想打拚的不只我們一個,如果可以從成功的能見度著手,再進一步讓社會大眾感知到,成功的路徑並不只有陽剛的那一條,希望可以藉此改變社會對於「成功特質」的想像。

所以,在女性獲得職場舞台的表面成功背後,性別平等的終極目標應該是讓社會認同陽剛以外的特質,並且不再歧視性地將不同的特質歸類進哪個特定的場域,不再將眾多現象倒因為果,例如將科學界中女性數量的稀少解釋為「女性天生不適合讀科學」。種種的這不行、那不行的論述會一再複製性別的刻板印象,讓不同性別特質的人無法適得其所地發揮。最近一群在 Google 工作的女性員工就組成了 Women@Google 這個團隊,提出了給女孩們的饅頭計畫,用親身經歷鼓勵年輕的女孩掙脫社會框架,重新認識自己。

「進者退之,退者進之。」的確,Lean In(或者其他類似訴求的活動)作為目前的第一步,會帶出一些聲音,給有意追逐自己夢想的女性一些勇氣,也可能為後輩開啟一條新路。然而我們必須理解,這並非整幅圖像的全貌,我們應該更細緻地去解讀背後的紋理,才能讓更多女性(以及同時被歧視的男性)真正地勇敢做自己。

A woman's place is wherever she wants to be.

除了不要再害怕以外,也要記得一直挑戰讓我們害怕的原因。

愛上自己的獨特
〉〉LOVE&FREE:完成名為「自己」的作品
〉〉請你們,把我們的外貌還給我們
〉〉女生創辦的公司比較賺!來見識 5 位科技圈女性創業家

本文作者:womany 編輯部 / 張平
圖片來源: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