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相愛的兩個人也總有看不慣對方行為的時候,因此學習如何正確地向另一半表達和接受負面評價,是一段親密關係能走得長遠的關鍵。

朋友跟我說她和伴侶又吵架了,起因是她看不慣伴侶一回家就亂扔衣服和背包,就說了伴侶一句,結果伴侶反手就是一個回懟,說她也沒有很愛乾淨,頭髮掉一地從來不撿。

矛盾就這樣升級了。她說完他們吵架的全過程後,長嘆了一口氣,覺得明明沒多大的事,卻好消耗他們的感情(我聽得也挺累的呢)。

確實,有學者曾做過一個名叫「愛情實驗室」的研究,發現很多伴侶分手的原因,都不是什麼大困難,也不是雙方不夠相愛,而是生活的瑣碎(Gottman, 2000)。

在一起的時間越長,越容易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吵架。互相批評、抱怨、指責甚至惡語相向,可能都在所難免,而負面評價恰恰最影響我們在一段親密關係中的感受。

再相愛的兩個人也不可能總是甜言蜜語,我們總會有需要說出內心不滿的時刻。因此,如何向另一半表達負面評價,如何接受另一半給自己的負面評價,關係到我們能走多久。

今天的文章就來跟大家聊聊,如何在親密關係中正確表達我們的不滿,以及如何處理對方給的負面評價。


圖片|Photo by nnudoo on PIXTA

當我們表達不滿時,用指責的方式遠比抱怨傷人

抱怨(complaint)與指責(criticize)是兩種最常見的表達負面意見的方式。

但你們知道嗎,雖然兩者聽起來很像,都是對他人進行負面評價,但它們的性質是不同的,對親密關係的影響也截然不同。

Gottman 的研究指出,指責是導致伴侶分手的一個主要原因,抱怨則不是;指責是消極而值得警惕的,但抱怨在一定的條件下,卻可能是積極而具有建設性的。

為什麼它們有這麼大的區別呢?

首先這是因為,抱怨可能是有建設性的。抱怨時,人們經常是在針對某個具體問題進行評論。例如:

  • 「我們已經很久都沒有一起旅行了。」
  • 「我不想再聽你說『抽不出時間』了。」
  • 「你最近疏遠我了。」
  • 「在面對你爸爸媽媽的時候,你不夠有主見。」

這些都是就某問題提出的意見,是「對事不對人」的。

而且,抱怨的內容很可能是準確的——這些問題很可能反映了事實。有時,我們會對抱怨感到憤怒,就是因為被說中了。

被抱怨後,我們可能會馬上矢口否認,甚至會做出反擊。但是在內心深處,我們或許只是不想承認自己的不足,或擔心對方因為自己做得不夠好,而感到失望。

  • 表面上:「你才是自私的那個人!」
  • 實際上:我不能承認我自私,因為我不想成為關係中的問題承擔責任的一方,我不要當做錯的一方,而且我都無法接受自己自私這件事,你看見後還怎麼愛我呢?

但是,正因為此,抱怨才可能是具有建設性的——兩個人越親密,越瞭解對方,才越可能指出對方身上存在的問題。

延伸閱讀:「總愛說嘴,給意見你又不聽」同一個問題,請不要抱怨三次以上

當一個人抱怨時,本身也包含著請求和需要的情緒。他不是為了貶低、打壓對方,而是希望對方可以注意到問題並改進。

比如,當一個人抱怨「你疏遠我了」、「你總是沒有時間」,他實際上想說的是:「我希望你能靠我近一點」、「我希望你多抽出時間來陪我」(Gottlieb, 2017)。

因此當我們想要表達內心不滿時,抱怨是一種比較好的方式。當對方在抱怨你的時候,他們並非想要讓你難過,而是希望你變得更好。

不過需要特別注意以下兩點:

  1. 不要變成一個習慣性抱怨者。如果抱怨的問題一個接著一個,這時,抱怨就不再是有益的,只會對你們的關係造成傷害。
  2. 當你發現自己持續對同一個問題進行抱怨時,那要注意了,對方可能並不那麼看重你和這段關係,並不太願意照顧你的感受,為你做出調整。


圖片|Photo by Yasin Yusuf on Unsplash

說完了抱怨,我們再來看看指責。

之所以說指責是消極且值得警惕的,是因為指責是一種評判(judgement)。當你指責伴侶時,是在對他這個人(或特質)下負面的結論,並利用這個結論攻擊對方。

  • 抱怨:「我們已經很久都沒有一起旅行了,我不想再聽你說沒錢!」
  • 指責:「你從來都不願意花錢在我們一起旅行上,你永遠都把錢花在沒用的事情上,我們不能出去玩都是你的錯!」

指責也是非進步取向的。它是一種泛泛的攻擊,包含著輕視(contempt)的情緒。當一方指責另一方時,雙方的地位是不對等的。

指責方認為自己是受害者,覺得自己做得更好、付出更多,而另一方有更多的缺點和問題。但他們沒有意識到,在認為自己處於弱勢地位時,他們其實已經把自己放在了道德高地上,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控訴他人。

在一段有建設性的關係裡,雙方本應讓對方覺得這段關係是安全的、令人放鬆的,在出現壓力或危機時,另一半會關心、支持、保護自己。但當指責和輕視出現,雙方就會進入敵對、不平等的狀態,從而與關係的本質背道而馳(Hatvany, 2016; Tatkin, 2012)。

因此,無論是你在對另一半,還是你自己遭受負面評價的時候,你可以先思考一下,負面評價的性質是什麼,它們是抱怨還是指責。

同場加映:為什麼伴侶都不會「主動一點」?致在一起很久的你們:別用指責的口吻,溝通你的想要

比指責更傷害感情的是這 9 種隱性攻擊

Atkinson(2006)認為,在親密關係中,當我們指責對方時,我們可能是在向對方施加隱性的攻擊。與辱罵、暴力這些明顯的攻擊不同,隱性攻擊更加隱蔽,危害性卻同樣巨大。

Atkinson(2006)總結出了 9 種與指責相關的隱性攻擊行為:

1. 不合理的挑剔

你堅信對方的某些觀點、行為或者喜好是被誤導的、不成熟的或者越界的,而自己的則更勝一籌,並抓住這些對方的「缺點」不放。

2. 防禦

在溝通中,你關閉了接收信息的窗口,不去聽對方在說什麼,拒絕承認對方的一些抱怨或請求是合理的,拒絕認為自己也應該做出調整和改變。

3. 草率地得出負面結論

就某個問題直接得出針對對方的負面結論,比如認為過錯是由於對方的自私、不成熟造成的。

4. 忽視

過濾掉與自己不同的意見和解釋,比如「你說的那些都不重要」。

5. 貶低

對另一半使用貶低式的稱呼,或者在態度、表情、語氣上表達貶低,比如「你沒見過世面」、「蠢貨」。

6. 不願讓步

不願退回到與對方平等的狀態上,不願給予對方平等溝通的權利。

7. 表現傲慢

當對方犯錯的時候小題大做、抓住不放,表現得好像對方犯了不可饒恕的錯誤,而不去考慮有可能的犯錯原因,表現得好像自己從來不會做這樣的錯事。

8. 逃避

在溝通時沉默、走開,不願意就問題進行討論,比如「你能不能別說了,我今天沒心情」。

9. 為自己免責

不認為自己也有責任為自己聲張、有所作為,而是把全部責任推到對方的缺點上。


圖片|Photo by Maxim Hopman on Unsplash

長期的指責甚至會變成情緒虐待。當一個人反覆強調「你犯了錯,你對不起我」時,其實已經構成了道德綁架,它會使對方產生壓抑感、負罪感、和自我懷疑感(Farber, 2013)。

不僅如此,當一個人開始反覆指責,這段關係很有可能進入互相指責的惡性循環中:A 犯了明顯的錯誤(顯性攻擊),B 開始對此進行指責(隱性攻擊),A 因為無法接受對自己的攻擊而開始防禦,B 會更加憤怒,並且反覆指責(翻舊帳),這時,A 為了反擊,可能會反過來指責 B。

最終,兩個人都相信對方是更應該被責備的一方,卻拒絶承認自己在溝通方式上存在問題。當我們覺得自己是被傷害的一方時,也值得去思考:我是否真的完全沒有過錯?

你會喜歡:「經營關係之前,請先善待自己」拒絕有毒溝通,你可以做的 3 個「好感說話」練習

如何正確處理親密關係中的負面評價?

無論抱怨還是指責,如果沒有被恰當地表達、接受,都可能導致爭吵。與其讓爭吵消磨感情,不如學會用恰當的方式來面對負面評價。

1. 如何對待抱怨

如果你是那個抱怨的人:在抱怨的時候要時刻提醒自己「對事不對人」。

如果你是接受抱怨的一方:在對方抱怨時不要著急否認,如果你面對抱怨的第一感覺是憤怒、否認,那麼抱怨反而更有可能是準確的。你可以針對對方抱怨的內容來檢查自己。

進入親密關係,你就必須要承受「被看見」的風險,你無法控制對方看到你的哪一面,也沒有必要因為被對方看見了自己的缺點而感到羞恥。

因為在親密關係中,伴侶就像是你的「鏡子」,會如實反映出真實的你(Gottlieb, 2017)。有些地方被看到可能會令你感到不適,但它們卻是令你成為更好的人的契機。


圖片|Photo by Peter Conlan on Unsplash

推薦閱讀:「被看見」即是療癒!關係心理學:愛是在對方的眼中找回真實的自己

2. 如何對待指責

  • 如果你是那個指責的人:

不要覺得對方既然犯了錯,就是應該被責備的。在對方犯錯時,你能否用有效的方式進行應對,才是你們關係成長的關鍵。

嘗試用有建設性的抱怨代替指責,再用冷靜分析代替抱怨。我們也需要特別警惕「翻舊帳」的行為。解決當下的問題,然後讓它過去,不要在下次爭吵的時候把它當做論據提出。

  • 如果你是被指責的一方:

要知道親密關係中的許多矛盾,討論對錯是沒有什麼意義的,這很難幫助你們打開互相理解的通道。對方生你的氣,並不是因為你做的事情本身是錯的,只是因為你的行為激怒了他,他不喜歡你這樣做而已。

因此面對伴侶的指責時,要記住 take responsibility,don't take blame.

也就是說,你可以為你的行為惹他生氣而負責,但不要因此來評判自己行為的對錯,更不要為此上升到對自己的價值評判。

等你們都情緒平靜下來以後,你可以誠實地向對方表達自己的不適,並讓對方提出具體的要求。比如,「我不喜歡你說我懶,你可以告訴我下次具體該怎麼做,而不只是批評我。」

3. 如何對待隱性攻擊

前文也提到,親密關係中的隱性攻擊雖然隱蔽,但危害性巨大。長期遭受攻擊,會使人們覺得自己做什麼都是錯的,自尊水平會受到影響。

如果你與對方溝通無效,似乎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結束這段關係。

「不過只有你知道你的關係是否值得放棄或挽救」,執業婚姻家庭治療師、舊金山關係研究所創始人 Boissiere 說,「但如果你一直感到痛苦,這是一個很好的信號,可能是時候結束了。」

最後,既然愛情中的雞毛蒜皮不可避免,那就祝我們的愛情都能在柴米油鹽中昇華,而不是被慢慢消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