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多數人對於西藏醫學不甚了解。對西藏醫學有所好奇的話,就跟著特約作家涂豐恩的介紹一探究竟!

最近突然對西藏醫學產生了好奇。那是一個與我們熟悉的現代西方或是傳統中國醫學,全然不同的陌異世界。因為陌生,所以充滿了吸引力。


圖片|作者提供

西藏醫學的歷史很長,一直到今天都有人身體力行,傳授實踐。

在這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出現了一本最重要的經典,名叫《四部醫典》,成書於西元八世紀左右,是用梵文的韻文體寫成的。顧名思義,這本書由四個部份組成,分別是「總則」、「論述」、「秘訣」、「後序」,各自闡述醫學中的不同課題,從理論到實際的診斷與治療,總計有一百七十七章。

《四部醫典》跟傳統中醫經典《黃帝內經》有些類似,都是採取「對話」的體裁,熟悉中國傳統醫學的人或許會感受到幾份親切。在《黃帝內經》中,是由「黃帝」和 「岐伯」兩人,以一問一答的方式,逐步托出中國醫學的原理;至於《四部醫典》,也是由「意生仙人」與「明智仙人」兩人間的對話所組成。

其中每個章節的起頭,或者由意生仙人發問,或者由明智仙人主動開啟話題。因此有了這樣的段落:「明智大仙講道:『善哉!大仙請仔細聽。總的說來,身體的功能有心、語、意三種。這三種功能有著十善與十不善等方面的活動。眼、耳、鼻等五官在各自的範圍裡各司其職。』」

  
圖片|作者提供

不過,西藏醫學與中國醫學對身體的認識,卻是大異其趣。這裡有幾個的例子:《四部醫典》中,明白地說人可以區分為男性、女性、中性三種,這可能是我目前見過最「前衛」的觀點,對於性別理論有興趣的人應該可以就此大做文章。

其次,《四部醫典》說人在十六歲以前可謂童年,十七到四十歲屬於壯年,四十歲以後,就精氣衰減,進入老年。不過按照《黃帝內經》的說法,人的精氣何時衰落,是男女有別。「男不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而天地之精氣皆竭矣。」也就是說,男生到六十四歲,女生到四十九歲,就進入老年階段,不過已經比西藏醫學的說法晚了一些。

此外,中國醫學用陰陽和五行來解釋人體,陰氣與陽氣的調和才能常保健康。不然,「陰勝則楊病,陽勝則陰病」。又有金、目、水、火、土五行,跟五臟(肝、心、 脾、肺、腎),五官(目、舌、唇、鼻、耳),乃至五味(酸、苦、甘、辛、鹹)、五色(青、紅、黃、白、黑)、五志(怒、喜、思、憂、恐)對應,構成了一個複雜又完滿的體系,用以解釋健康、處理疾病。

但西藏醫學不是這麼想的。


圖片|作者提供

在西藏醫學的世界裡,人體是由三種元素所組成:龍(loong)、赤巴(triba)和培根(baekan)。三個元素決定了人的體型、生理結構,還有性格和飲食偏好。

比如,身體以「龍」元素為主的人,外型會駝背、面貌乾瘦帶著青灰色、喜歡講話和爭吵,喜歡唱跟嘻笑,喜歡甜、酸、苦、辣等味的食物。

以「赤巴」為主的,則是易渴、不耐饑,但聰明、多汗、身臭,有瘦長的體格,喜歡甜、苦、澀、以及涼性的食物。

而身體以「培根」為主的人,則是屬於肌肉豐滿,甚至肥胖,而骨骼關節不顯露,除了體型端正外,還可以耐飢渴、抗煩惱、能抵制痛苦及早熟,性情善良,喜愛的食物則偏向辣、酸澀、粗糙。

龍、赤巴和培根三種元素,也可能出現混合型,因此按照排列組合,就有七種不同的變異。其中龍與赤巴混合的人,體型較小,培根與龍混合者,身材中等,而培根與赤巴混合者體型最大。至於三種匯集的人,則是最為健康的一類。

附帶一提,龍、赤巴和培根三種元素,還不只決定了人的健康與體態,甚至決定了人們的財運。《四部醫典》說,屬於「龍」元素的人,財運不佳;以「赤巴」為主的人,財運中等;那財運最好是誰呢?當然就是至於以「培根」為主的人了。

這是西藏醫學身體元素觀,不同於中國,當然也不同傳統歐洲醫學。這讓人不禁要思考,不同的經典看似在談論同一個身體,同一個我們天天與之相處、再熟悉不過的身體,不同文化中所用來描述的語言、詞彙,和它激發、延伸的想像與意象,竟然如此大相逕庭。這並非意味著不同醫學傳統全無共通之處,不過,在他們分歧之處,似乎暗示著一種陌生卻又新鮮有趣的,關於身體的想像方式。

延伸閱讀:【花精情緒療癒】心靈也會感冒,我們都需要情緒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