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好多遠距離都是悲劇故事,今天我想說一個,夾在悲劇和浪漫喜劇之間的版本。遠距離沒有那麼好,卻也沒有那麼壞,愛不能克服一切,但愛可以擁抱艱難。

和 L 相識七年,相戀四年,期間經歷兩次遠距。分別在距離台灣 1,348 公里之外的首爾、和 12,523 公里外的紐約各自生活,要說遠距離教會我什麼,首先是漫長的焦慮與數之不盡的想念。

2019 年的夏天, L 帶著 F1 簽證遠赴美國讀研,從入學那一刻算起,留學 2 年、加上通過 OPT 工作後的 3 年,5 年起跳的遠距離關係,成為兩人該如何持續往前的坎。

愛情在缺乏物理條件下是脆弱的,精神上的羈絆很難達到共感,情話的溫度很低,但惡語的傷害卻很大,這是若即若離的關係當中最難熬的部分。回頭去看距離產生關係的巨變,我想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遠距離第一階段:思念

越是強烈的分離感越容易帶出毫無解方可言的無力感,伴隨著這份失重焦慮的,就是距離換來的時差與溫差。那幾個月,我要活得好用力好用力,才能過上差強人意的生活。

那段時間我常常浪費整個週末窩在床上,心裡常常在想,當兩個人的關係連最簡單的「週末陪我去逛東區吧」、「這個禮拜一起吃飯吧」都做不到,那到底還剩下什麼。


圖片|Photo by Pereanu Sebastian on Unsplash

延伸閱讀:遠距離的練習題:我愛你,與距離無關

遠距離第二階段:爭執

一段關係裡面最黑暗的時刻是各自走在沒有盡頭的路上,分離成為常態,承諾無以兌現,不安全感很容易扼殺我們原有的信賴。

他選擇遠行,留下的人理應優雅地支持,但理所當然是委屈的延續,延續到最後只能怪罪,而怪罪是最不健康的反擊。

所謂非暴力溝通強調的是「觀察、感受、需要、請求」,然而遠距離期間,我們用盡各種暴力語言,來凌遲對方的無能為力。我想,在遠距離關係裡,消磨愛情的始終不是距離,而是距離衍生出的疏離與難以被安撫的情緒。

所以,與其問如何解決遠距離關係中的不安全感和矛盾,不如說如何習慣各自擁有各自的生活。

我和 L 在遠距離互動中最大的突破,是我們決定把問題放著,暫時不就問題本身來做溝通,畢竟在始終無法改變與妥協的事情上,我們是很難有定論的,除非有一方放棄原本的生活去到另一個城市,但這件事情在物理條件上很難被允許。

「無解的事情,我們就放著吧,」我對 L 說,如果所有的爭吵,其實都源自於我想跟你走向更遠的地方,那麼因此分開或是選擇更暴力的方式傷害彼此,都是最不划算的決定,是時候該來討論如何分隔兩地、如何好好生活。

遠距離第三階段:在一起獨立

可以來到這裡,都是堅毅之中參雜一些幸運。

第三階段,用更白話的說法是習慣與釋懷,某種程度上必須歸功於時間,當習慣淹沒了思念,你便能在日復一日沒有他的時空裡,找到活下來的方法。

即便還是無法妥善處理孤單,但只要找到新的重心,孤單就只是生活縫隙裡的偶爾窒息。

習慣分離的我們開始思考,有哪些事情是可以拖緩寂寞的空虛、帶來共同生活的樂趣,畢竟關係的經營,有時還是仰賴「一起」,一起吃飯、一起玩耍、一起看電影、一起聊天、一起做任何事,當遠距離幾乎剝奪所有「一起」的權利,我們總該做些什麼,來讓感情恆溫。

有時候「一起」是可以創造的,即便是近距離的相處,偶爾刻意為之的浪漫也遠比水到渠成的散漫更能維繫情感,那麼遠距離何嘗不需要一些刻意為之。

如果問我,遠距離關係有哪些令我意想不到的收穫,我可以分享三件事:

1. 打造可以期待的小事,遠比你想像中的還要浪漫

在遠距離裡頭,最重要的是創造連結與樹立節點,也就是說,即便是看似漫長而無止盡的分離,都應該可以清楚地知道休息線在哪邊,給予彼此期待的理由,好度過常態的思念。

我和 L 習慣在彼此生日、紀念日和各種節日時吃一頓「一樣的晚餐(他的早餐)」,雖然每回思來想去,最容易達成共識的不乏是麥當勞、星巴克和漢堡王,但對於遠距離的兩人而言,每次都彷彿在平行時空裡共進晚餐,把無聊透頂的速食餐廳演成了可愛和浪漫。

Tip:寫信也是創造期待的絕佳做法,寫信包含手寫的溫度、美化後的言語、以及期待收信的時間,對於遠距離戀人而言,那會是比即時通訊還要更親密的聯繫。


圖片|Photo by Kate Macate on Unsplash

延伸閱讀:真的相愛,遠距離戀愛其實並不存在

2. 找到生活的重心,在關係裡擁抱自由

很多時候情侶待在同一座城市容易因為彼此而怠惰,因為膩在一起是最舒適而不麻煩的決定,因此我們很常放棄生活中的其他選擇,但長期而言那也並非好的狀態。

長時間的遠距離,是在關係中擁抱自由最好的練習。我們都知道,最好的愛情是把彼此刻在手掌心,同時擁有相處與自處的能力,在共同的生活裡長出獨立的樣子。走過遠距離三階段,我開始拾起生活、拾起被怠惰而丟棄的人際關係,投入工作與自我實踐,不再自溺於悲傷。

過好生活,在每日通訊時刻與彼此分享細節,練習正向的表達愛,找到各自維穩的相處模式,創造彼此之外的幸福感來源,在關係中獨立,是勇渡遠距離的不二法門。

3. 帶你去到你不曾去到的遠方

遠距離,可以帶你飛行,這是無庸置疑的。

我從未想過,24 歲那年的聖誕節,我心血來潮的花光學生時期攢下來的積蓄,毅然決然地飛去紐約。

我在展開遠距離之前,曾經跟 L 許願,說我們的下一個節日,希望可以一起看過哈德遜河畔的夕陽、曼哈頓的夜景、布魯克林橋上的風情,即便當時我對這三個地方毫無概念,我已經發下豪願。

一直以來沒有機會飛離過亞洲的我,因為 L 遠行,也才有勇氣和機會飛過北極圈,來到夢幻中的電影場景——紐約。在我轉了兩次機、經過十四個小時破萬公里飛行之後看到他,我心裡響起一首老歌的旋律,「為你我用了半年的積蓄,飄洋過海的來看你。」當下我只覺得謝謝遠距離,我才能在不長的此生中,擁有最浪漫的聖誕節。


圖片|Louise Lu 攝影

延伸閱讀:關係心理測驗:你是適合遠距離戀愛的人嗎?

遠距離不只是悲劇,端看你如何去定義

通常,遠距離的故事都是悲劇。

某一年夏天看了電影《六弄咖啡館》,藤井樹在電影裡和小說裡面都說:「愛不會因為遠距離而脆弱,人才會。」但這故事卻用了最悲傷的結局來證明因距離而脆弱的人性。如果我們都不相信這故事的結局,那麼就得一起信仰一些什麼,譬如說再次遇見你,你仍是最初的模樣。

必須很誠實的說,我仍然很討厭遠距離,討厭時差,討厭一個人的台北,討厭一個人撐傘的雨天,討厭科技沒有體溫,討厭沒有約會的週末,討厭沒有選擇權,討厭練習孤獨。

而遠距離仍然存在許多問題,我仍然討厭不在一起的一切,但在這之中,我想唯一不變且值得慶幸的,大概就是即便如此,還是只喜歡你,因此在那麼多的不確定性裡,我選擇拾起這份艱難。

如果害怕分離是為了想要在一起,那麼距離,就更不該是我們分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