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桌上面永遠堆著十本等待閱讀的書,清單裡面總有超過十篇待念的論文,RSS裡面總躺著上千封未讀的訊息,我的許多朋友也像我般飢渴地啃食著這些知識。當我讀著遠古時代的歷史時,我以為我仿佛經歷了那段歷史,但是,我沒有;當我看著論文的推導時,我以為這是我自己也推導過了,但是,我沒有;我以為我看著經典的設計範例時,我以為我已經跟著作者一起做了一次,但是,我沒有;我以為我看著 Google Map 上面的虛擬導覽,仿佛我也去過遙遠的半球旅行過了,實際上,我還坐在我的位置上;當我閱讀著世界各地的新聞時,我在我視線可及的三米內,虛構著三萬米的世界。透過文字的力量,我們的知識的確開拓了,連六歲的小孩子都可以學連戲劇講出過於老成的話。我們閱讀著,啃食著,仿佛文字是通往智慧的橋梁。

 

透過文字這層虛擬化的機制,我們似乎也親身經歷著這一切。我們打造著我們的數位王國,讓我們在電腦前面的時間逐漸加長,讓我們有著跟全世界聯結的幻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面,站在眾人的知識上面,我們對於知識的擷取越加方便。數位化,讓我們加速了獲取的速度,也影響着我們獲取知識的方式。我們越來越仰賴片段的訊息,因此,厚重的書本再也難以討人喜歡了,當然,除了哈利波特以外;當我們不仰賴片段的訊息的時候,我們深深地投入那大堆頭的書本裡面,因為我們深信,那書中的文字代表著智慧的結晶。

 

這讓我想起了小王子拜訪了其中一個星球,上面住著一位地理學家。這位地理學家從來不出去探險,他只負責在他的書房裡接見來自世界各地的探險家,對他們提出問題,並且記下他們的回憶。許多的時候,我也發現,人們如同地理學家一樣,渴望得到一個立即馬上的答案,聽完之後,也如同地理學家一般地飽足了。這就好像,我去爬了一座山,人家問我,你覺得那座山如何?我回答著,風景還不錯,空氣也很好。但是這或許並不能滿足他們,他們要一個明確的答案。所以,如果我說,空氣聞起來就像香草一般芬芳,天空就像今天這般湛藍,風吹來時,大概跟我們室內的冷氣的溫度差不多,或許,我再配上一些相片或是影片的解說之後,他們就心滿意足了。因為,在他們的想象中,他們也認為他們爬過了那座山,而他們覺得沒必要再去爬那座山了。但是,實際上,無論我怎麼描述,這些的經驗還是我自己的,一個獨一無二的經驗,一個不落於文字的經驗;不是不願意落於文字,而是中間的細膩的感觸,是無法落於文字的,而這些東西,才是形成智慧真正的東西。

 

我們看了一百部日劇後,我們並不會真正地愛人了,除非我們真得愛上了一個人;我們閱讀了各式各樣的管理書籍後,並不代表着我們就會經營一家公司,除非我們真正地創業了;我們熟讀了一百篇論文之後,並不代表我們就真得會做研究了,除非你真正開始做研究;我們看過了各種生死老病之後,並不代表我們就真得知道生死老病是甚麼,除非我們經歷了這一切。落於文字的知識,幫助我們可以快速預覽智慧的本體,但是無論這些文字再怎麼搭建,都不會形成通往智慧的橋梁。如果用譬喻來說,文字就像望遠鏡,但是望遠鏡再怎麼望,也不會把你直接送到對岸。

 

我們在一個數位資訊氾濫的時代,我們以為當我們擁有了超過古人的知識之後,我們就有了超越了古人的智慧。我們可以嘲笑着古代人竟然不知道胃裡有細菌這件事情;我們覺得頭殼壞了才會相信地球是宇宙中心;我們不能理解古代的人怎麼連加減乘除這麼簡單的東西也想不到。看著我們飽滿的知識,我們或許真心地覺得盲目相信鬼神的古人甚至不可能擁有智慧。我們以為智慧是比較出來的,或者,智慧可以如同文字般地量化。或許我們還可以為這個東西附上一個叫做 IQ的單位。

 

不落於文字的智慧,是活在當下的智慧,是實踐的智慧。脫離了情境的知識,就如同風乾的標本一般; 你可以拍下當下的風景,但是你拍不下當下的微風。智慧是別人無法從你身上取走的東西,是你無法給予別人的東西,它是如此的獨特,卻又無所不在,只要你用心實踐。

 

 

本文作者:Mr.Monday

本文轉載自 Mr./Ms. Days (MMDays)

首圖來源: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