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油」與「內乾」有關係嗎?關於外油內乾你應該知道的三個知識,讓你回復肌膚光澤,找到平衡肌膚與生活的方式。

0712_blog_KV

逛保養品專櫃時,是否曾經聽過專櫃人員說:「你的臉會出油,是肌膚太乾了,保濕做不夠才會變成外油內乾。」但有沒有想過,「外油」和「內乾」明明有點衝突,為什麼卻變得理所當然的「有關係」?這回綠藤要為您揭開外油內乾的迷思,以及分享真實改善「內乾」與「外油」的方法,使肌膚在夏季也維持健康模樣。

一:肌膚「外油」與「內乾」沒有直接關係

在釐清「外油內乾」的因果迷思前,讓我們先來快速了解肌膚「外油」與「內乾」各自產生的原因。以下是簡單版的肌膚生理剖面圖:

 

GV_skin-intro (1)

肌膚會不會容易「出油」,與先天體質有關。而位於「真皮層」的皮脂腺,就是分泌油脂到肌膚表面的源頭。若您屬於混合性或油性膚質,油脂的分泌量,天生就會比中性或乾性膚質的人要來得大;因此,洗完臉或保養完 2-3 小時,就會開始明顯出油,無論肌膚的水分夠不夠。

而肌膚會不會感到「乾」,則與「表皮層」的角質層含水量及皮脂膜有關。正常情況下,角質層中的天然保濕因子(Natural Moisturizing Factors)能維持肌膚正常的保水度;若角質層受到損害,天然保濕因子會減少,使肌膚出現乾燥,甚至出屑、脫皮症狀。(推薦閱讀:皮膚乾燥怎麼辦?保濕前先確認你是乾性肌膚還是缺水肌膚

簡單來說,「外油內乾」並非一種膚質、而是一種狀態;產生「外油」與「內乾」也是兩條平行的機制。前者是由天生膚質決定,很難改變,也不會直接造成肌膚乾燥;後者則由皮脂膜和角質層的含水量決定,受內外在環境影響,是較有機會改變的狀態。

【重點整理】

  1. 肌膚的「出油」是由皮脂腺分泌,「內乾」則是由角質層的屏障及保水功能決定。
  2. 混合性 / 油性肌膚就算角質保水度高,因天生膚質緣故,還是會持續出油,出油(外油)跟肌膚缺不缺水(內乾)沒有直接關聯。
  3. 會有「外油內乾」狀態的人,大多為混合性或油性肌膚,而非「外油內乾」的膚質。

二:「內乾」怎麼救?首重補足水相保養成分

改善「內乾」的關鍵,在於提高角質層的含水量;而保養品中,又以「濕潤」作用的成分(如水相保養成分),為最快提升肌膚角質層保水度的好幫手,像是玻尿酸(Hyaluronic acid/ Sodium Hyaluronate)、山梨糖醇(Sorbitol)、蜂蜜(Honey)、甘油(Glycerin)、泛醇(D-Panthenol / 維他命原 B5)等,都是很常見、親膚性佳的濕潤成分。

Beauty-Frizz-Skin-Care-Ingredient-Whats-the-Buzz-About-Honey

另一方面,由於混合性或油性肌膚本身就容易分泌油脂,對於油相保養成分的需求相對較低;為了減少給肌膚不必要的負擔,保養時,可視情況減少用量,或直接跳過較明顯出油的部位。(混合肌膚保養指南

小提醒:

有些混合性 / 油性肌膚的人會脫皮或屑屑,可能是肌膚生病了。包括如:脂漏性皮膚炎、酒糟肌、濕疹等,都會造成角質層受損而出現敏感或乾燥。建議先請專業的皮膚科醫生進行診斷與治療,待肌膚較穩定後,再進行肌膚保養,才能有效改善「內乾」問題。

三:「外油」無法消失,但這三點可幫助控制

1. 避免過度去角質

有些混合性 / 油性肌膚,為了希望改善 T 字與全臉出油帶來的粉刺或其他異常的毛孔問題,而會頻繁地去角質;然而,影響油脂分泌的並非角質層,而是在真皮層的皮脂腺。因此,去角質使角質層變薄,除了不會減少油脂分泌,還可能加速角質層的水分喪失、或是造成皮脂膜的保濕效果失衡,而使「內乾」情況加劇。(推薦閱讀:臉部去角質該多久一次?若有這些狀況你其實需要護角質

a7b9d3db053409ff345ead76ff1a25b7--beauty-tips-for-face-hair-beauty

2. 選擇洗完臉肌膚摸起來柔嫩,而非過於緊繃的洗臉產品

有「外油」的肌膚,建議盡量選擇溫和、弱酸性的臉部清潔產品,減少皮脂膜反覆被高強度的界面活性劑傷害,造成皮膚自我修護機制不及,更容易變得敏感。 (也來看看:好好洗臉,3 大重點讓肌膚保濕不緊繃!

3. 出油太多時,增加洗臉頻率

容易「外油」的混合性 / 油性肌膚,若覺得臉上油脂造成不適,可視情況增加洗臉次數 1-2 次。如果沒有上妝或出門,肌膚基本上不太會接觸到髒污與灰塵,可直接以清水沖洗,或搭配有機小方巾,便能減少肌膚油膩的不適感,同時避免肌膚不必要的油脂流失。

【同場加映】有一種「內乾」,是冷氣房製造出來的!

有些人肌膚乾燥,是因長期待在冷氣房,使肌膚水分流失速度增快。若您需長期待在冷氣房內,可參考以下三點改善因冷空氣造成的肌膚「內乾」問題:

  • 適量補充水分,可依循「每公斤體重 × 30 毫升」為指標;盡量小小口啜飲,而不要一次大量喝下。正常人的腎臟會根據身體的滲透壓、身體總水量、血鈉的濃度去調控尿量(如果一次喝太多水,腎臟會把多餘的水排出;喝太少則會感到口渴)。
  • 在桌上附近放杯水、濕手帕,或加裝環境加濕器,增加空間的濕潤度。
  • 若要用保濕噴霧,請選擇帶有抓水 / 涵水功能的成分(如大小分子玻尿酸),會有較佳的保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