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大家開始願意談論死亡議題練習寫遺囑、遺書、幫自己安排死後的財產分配、甚至是將來死去的入葬方式都能侃侃而談,除了土葬,開始有人倡導火葬、土葬或海葬的方式,一來是因為台灣的土地面積狹小,一來,則是想在人生的最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走到終點。於是我們對自己死去的肉身有了新的視野,讓女人迷旅遊作者 Hedy 為大家帶來西藏風光和視野,一起來看看藏人的天葬死亡觀,或許你會有新的體悟。

以前的我,很少接觸死亡。這次來到玉樹,倒是遇見了『他』兩回。

其一是天葬,原本只是去天葬台拜訪,也許有緣,也許時機到了,剛好遇到儀式進行。帶著我們去的是根嘎老師,曾經出過家的他,對佛理、藏傳佛教有深刻的體悟。根嘎老師說,『藏人認為人過世後靈魂會離開身體,剩下的就是肉身,自然界中禿鷲以腐肉為食,如果自己的肉身能餵養其他物種,就像我們倚賴其他物種而活一樣,其實是一種佈施,是生命的循環。』死者被白色哈達層層包裹,由家人們載來天葬台,喇嘛將死者固定在台上,誦經後,切開肉體,禿鷲們聞到味道,紛紛從天而降,享用牠們的『餐』。

喇嘛們會視狀況繼續切割肉體,最後將皮膚與骨頭搗碎,加上腦,才算是完成禿鷲們的一餐。整個儀式約兩小時,儀式進行的時候,不見任何人哭天喊地,家人們只是平靜地坐在不遠的草地陪伴。

說起藏族人視為神鳥的禿鷲,很多人誤以為是『禿鷹』,其實禿鷲是中國保育類動物,因為只食腐肉的牠們,食物選擇性不高,數量也越來越少。據說 2010 年玉樹大地震的時候,有一名懷孕的婦女過世,禿鷲卻怎麼樣都不吃,當地人向高僧請示後,才知道原來婦女肚中的孩子還一息尚存,手術取出孩子後,禿鷲們才飛下。


禿鷲。(照片來源:施孟廷)

對藏人來說,『死亡』是件自然會發生的事情,不像漢族把死亡、全屍、祭祀等看得這麼重,人死後僅是肉身的消逝,死者的精神卻永遠伴著家人。根嘎老師曾用一個妙喻,他說死亡就像一支壞掉的手機,機殼會被丟棄,只要留著那張sim卡,你可以『舊機換新機』,買上新殼繼續使用;和死者生前相處的點滴、死者留下的精神,就如同那張sim卡中被記憶的資料,是可以繼續被保存下來的。

儀式結束後,我在天葬台轉轉,石頭上依稀可見暗紅色的痕跡,禿鷲們還在草地上未離去,我和其中一頭禿鷲四眼相對,牠的眼神令我玩味許久,那是一種…我說不上是什麼,也許是面對生命的坦然與從容吧!

其二與死亡相遇,是一位學校老師的媽媽過世了。那幾日,老師一直頻繁地進出醫院,他和我的朋友說,『媽媽還活著我就會再跑醫院,媽媽走了我就不去了。』媽媽過世後,遺體被哈達層層包裹,回家後點起一盞酥油燈,再放上藏式『十相自在』的圖騰,象徵肉身安息,不再被其他靈魂干擾,而家人們照常生活,等著老師將媽媽帶回老家進行天葬。

面對死亡,藏族人視為自然,提得起放得下,與我從小接受到的觀念,大不相同。我無法比較究竟哪一種比較『好』,或許沒有所謂好與壞,只是一種選擇而已。

同場加映:龍與赤巴與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