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害怕變老已成過了某個年紀之後都會擔心的一件事:也許是跟死亡,跟變醜,跟孤單有所關聯吧?在媒體的助燃下,這種面對老態的認知更加深植人心。直到有一天,我們發現自己有了些許初老的徵狀:臉上的小細紋、健忘,腹部肥胖,便緊張焦慮起來。其實,變老是人的自然常態,心理師艾彼要教大家如何以健康的心態擁抱初老徵狀。

面對初老,你可以有的三種心理學思維

初老症狀,你中了幾條?

1. 枕頭旁邊,電腦鍵盤旁邊,出現一堆萬金油、白花油、綠油精等提神藥

2. 只要坐下來,小腹就有一灘肉

3. 莫名其妙就會一大早醒過來

4. 躺在沙發看八點檔連續劇 30 分鐘就會開始熟睡

5. 覺得自己快要被一堆密碼淹沒了!

6. 如果不喃喃自語,腦子就會打結

7. 越近的事情越容易忘記,越久以前的事情反而越是記得

8. 覺得五分埔與路邊攤的 T 恤都是給紙片人穿的

9. 以前煩惱青春痘,現在煩惱小細紋

我已經不忍心再看我自己勾下去了,50 幾條就此打住。我得說我很怕老。對,心理師也是人,心理師會怕老。

推薦閱讀:揭開巨大面具下的渺小自卑:心理師的自我療癒課程

怕脖子上一圈圈不可逆的皺紋像樹木年輪一樣累積,最終會不會撐不住就垂下來了。怕老了以後,行動範圍受限不能久耐長途旅行,看遍美景。怕一旦增加一歲,就好像越來越靠近老年生活,離病床越來越近。最終我知道,怕老怕的就是死亡,怕的就是生活再也沒有別的可能性。

你呢?你怕老嗎?你甚麼時候覺得自己老了?

是誰告訴我們要恐懼?應該不會有人反對這句話的正當性—人的生命每時每刻都更靠近死亡,你閱讀的這一秒,又比上一秒更老了一點。

同場加映:學習失去這堂課!專訪五月天石頭:「死亡這麼近,更要用力的活著」

「既然老化是生命的常態,為什麼我們會憂慮變老?如果這是生命的常態,為什麼要感到恐懼?難道你會因為每時每刻正常進行呼吸而感到恐懼嗎?」我問自己,就此我開始嘗試拆解老化與恐懼的關連,挑戰自己對老化的信念。

首先,我發現老化,不單單是一個詞,它後面還帶著一連串相關詞彙做為尾巴,包括:死、生病、吸引力下降、活動力下降、失能、衰退、停滯等等。而廣告,又讓老化和這些詞彙產生更強的連結,一次次地植入我們的腦海。

回憶一下,某個知名健康食品打出老婆婆視力衰退,把唇印看成番茄醬的廣告,我們會心一笑的同時,也接受了「老≒衰退」、「老≒吸引力下降」的信念。另一個知名健康食品,畫面中一個孩子騎腳踏車壓到奶奶的腳掌,發現奶奶沒有反應所以大哭,嚇醒的奶奶問孫子發生甚麼事,這個廣告,也同時強調了「老≒死」、「老≒失能」的連結。

更不用提,化妝保養品牌強力放送的「別讓頸部皺紋透露你的年齡」,這些主打熟齡女性市場的廣告了。我們不難發現,現代人的恐老現象,媒體渲染拖不了干係。

推薦閱讀:【熟齡裸體畫集】歲月未曾凋零!女人的身體不只因「青春」而美

關於怕老這件事,我們也許該恢復理智,了解將老化和以上辭彙掛勾,以販賣恐懼的方法炒作市場,只是商人的獲利模式手段。而購買商品、使用商品本身,也無法讓我們擺脫老化。

畢竟,我們無時不刻都在老化,這一秒,又比上一秒更老了一點。

以心理學思考,面對初老可以有的四種思維

面對初老,身旁的女性朋友各有各的方法。 Jammie 和 Rene 是兩個極端。

當 Jammie 發現眼尾小細紋和橘皮組織時,她採取了前所未有的行動——頻繁出入醫美診所。即使外表上我們都看不出來她有這些初老症狀, Jammie 內心仍覺得很惶恐,又跟我們提起另一件初老症狀:「我這兩個月來躺在沙發上看電視看到睡著的頻率變高了!」為此,她開始補充各式各樣保健食品和頻繁上健身房。

在 Jammie 嘰嘰喳喳的與大家分享自己的種種心得時,我想起最近在講座上遇見的另一個朋友 Rene 。她的年齡比我和 Jammie 大得多,她的年紀是外顯的,白髮與黑髮參差,但 bye bye 袖和魚尾紋從未讓她動過分毫想微整型的念頭, Rene 也從未讓這兩者阻擋她開懷大笑和熱情擁抱我們。她總說,「也許幾年後我就早發性失憶了,現在不好好讓你們記住怎麼行?」

 Rene 在面對老化上的行動,就是無為而治。這以 Jammie 的標準來看就是「不及格的老化」,對 Rene 來說 Jammie 費盡心思在延緩老化則是「對自己不夠接納」的表現。

對映天平兩端的她們,我突然替自己的初老焦慮解套了。她們兩個教會我以四種思維面對初老,

思維一、去除老與恐懼的連結

變老並非導致死亡、吸引力下降、活動力下降、生病、跟不上時代的唯一因素,孩童與青壯年都可能因為意外而導致死亡,因為不修篇幅導致吸引力下降,因為基因與生活不規等因素律導致生病與活動力下降,因為不學習以致跟不上時代......

老和恐懼的連結,是被不理性的思維創造出來,透過接觸媒體而加深的,老與恐懼,實際上沒有絕對的關連。

推薦閱讀:寫下你的恐懼清單!承認恐懼讓你更加成長

思維二、面對初老請以「學習觀」取代「停滯觀」

因我們在年長者身上貼上沒有生產力、毫無活力的標籤,容易將老化定義為「停滯」,但心理學對於智力的研究則發現,雖然短期記憶會受影像,但長期記憶需要經驗、練習的技能卻會越來越純熟。所以雖然你從 40 歲才開始學畫畫看似起步很慢,但若你持續不斷至 50 歲,也已畫了十年。 

變老,從出生那刻起,就不斷持續了,從五個月到 5 歲是變老,但我們卻不以「老化」去解讀它,而將這個過程定義為成長,要求孩童不斷「學習」而能應付生活。但我們卻想像不用學習就能度過老化,不是很奇怪嗎?

思維三、以你自在的樣子擁抱初老

 Jammie 和 Rene 兩人面對老化的態度不盡相同,也沒有對錯,但若她們能更多擁抱對方面對初老的態度,也許他們就更能擁抱自己不願看見的陰暗面,使得初老的過程更完全。沒有人說年長者就不能時尚、愛美和在意外表,只能在意健康和養生,想想 Iris Apfel 和 Anna Wintour 吧。

推薦閱讀:【攝影實驗所】敬青春!心永遠不老的爺奶攝影集

思維四、承認有些事情的確「回不去了」

而我建議 Jammie 在 Rene 身上學習「接納」的精神, 66 歲的美與 18 歲的美總是不同的,在健康與心態上都一定有差別。要求自己永遠維持在年輕的狀態,不僅是妄想,還真的太為難自己了。就像我必須要哀悼我緊實的脖子已經不在了般, Jammie 也必須哀悼自己出現橘皮組織的部位。而哀悼這事,實際上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就已具備的能力,想想剛畢業那年你不也哀悼過自己不再有的寒暑假嗎?

即使是心理師,我也必須不斷反覆提醒自己上述的思維才可能平靜一點的面對初老,和即將日益鬆垮的脖子(看看我有多在意)。關於老化,若你還有話要說,艾彼在心理師的會心時刻,很樂意聽你分享自己的故事!

心理學看世界,在心理師的會心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