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給職場新鮮人的第一課,也是菜鳥老鳥都該聽的職場學。P&G 大中華區傳播與公關部副總裁許有杰 Rene 與女人迷共同創辦人張瑋軒 Shuan,談他們的第一步職場路,也談如何找到一生志業;他們想告訴你沒有完美的工作,只有願不願意與之努力的工作。

生活是黑暗的,除非有了渴望;所有渴望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識;一切知識都是徒然的,除了有了工作;所有工作都是空虛的,除非有了愛。-紀伯倫《先知》

好的職場,可以見證你的成長,陪人生走一段長路。莘莘學子離開校園,初入職場的第一份工作該怎麼選?如果你正迷惘猶豫,有這麼兩個人想與你分享自身經驗,他是 P&G 大中華區傳播與公關部副總裁許有杰 Rene ,她是女人迷共同創辦人張瑋軒 Shuan,聽他們倆細談職場即人生的生存學:我們都要工作,但我們如何做一份發揮自己影響力的工作,讓世界因為有你而更不同?

不當大公司的螺絲釘:你做的事情也許不能改變世界,卻能改變一個人的全世界

待在 P&G 30 年的許有杰,從品牌管理一路轉換到傳播與公關副總裁,回首來時路,他特別提到至今為止完成最驕傲的事:「P&G 6 分鐘護一生。」那是一個與飢餓 30 同樣長青的公益項目,他希望能長久發展對社會有影響力的事。20 多年前,台灣女性的頭號殺手是子宮頸癌,卻只有百分之十的女性會定期做檢查。

「我的表弟在五歲的時候,媽媽就離開人世了;如果有 6 分鐘護一生,也許他就有機會知道自己的媽媽是個多麽好的人。」許有杰說,對公司生意的貢獻是會被淡忘的;但對一個人的影響可能就是一輩子。用這樣想永續影響世界心情,在每一件小事上都注入你的影響力,就無關所謂小事,只有你想不想將它做成大事。


(圖說: 在 P&G 30年,許有杰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年輕人,請選一個能讓你成長茁壯的公司。」

年輕人問自己:「我該選一間有制度的大公司,還是一切從零開始的小公司?」許有杰笑著說這個問題對新人還太早了,公司大小一點也不重要;你要考慮能不能打下穩定的基礎,公司是否能幫助你變得更強壯:「年輕人,選擇一個能讓你成長茁壯的公司。」

年輕人的疑惑核心在於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瑋軒說:「試著想像一下,五年後怎樣的自己會讓你快樂?我們就從能感到快樂的事情先開始。」支持我們在工作持續耕耘的動力,往往有著明確的目標。有杰舉了一個自己的例子:「我希望四五年內經濟能夠獨立,從事一個結合創意與生意的工作、希望能夠走出菲律賓到華人的地方尋根。」一旦定義好你的目標,只要朝著方面走,或許不會樣樣做到,也不會交白卷吧。

「職場是,定義自己的目標。不管做什麼,只要朝著那方向走,或許不會樣樣做到,但也不會因此交白卷。」

入行 30 多年,有杰時常回頭檢視自己,他建議年輕人選公司,要從這四點思考:

  1. 公司價值觀:你的公司有沒有讓你違背自己的良心與做人原則
  2. 成長機會:你的團隊能不能彼此互相學習幫助
  3. 與時俱進:你工作的每一天,是不是永遠覺得自己不足
  4. 美化生活:有沒有讓一些人的生活因為你的努力而變得更好

「再糟糕的老闆,一定有能讓你學習的地方。」

每走過一條荊棘滿佈的道路,你都會成為更強壯的人。行中有句話這麼說:老闆能給你天堂,也能帶你往地獄裡去。有杰笑回,真往地獄去也不是壞事,只要過程學到東西就值得,「因為最嚴厲的老闆,反而學到最多。」瑋軒接著說:「遇到不好的人,你要不斷提醒自己,以後不要跟他一樣。」把壞的丟掉,好的留下來,是職場路上一路撿拾一路丟棄的不二法則。(老闆不是你的保姆!不要都等著老闆提醒,好的員工比老闆快一兩步

把小事做好的學問


(圖說:瑋軒談起 24 歲喜歡電影、喜歡性別的自己。)

拋棄舊時代思想,新世代年輕人不想敷衍人生,我們都在尋找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每個人都想做自己。「但『做自己』有沒有讓世界、讓公司、讓一份工作因為你有那麼一點點不一樣?」瑋軒丟出一個問題後,時光倒流到她剛從倫敦政經學院畢業回國的日子。

當時 24 歲的瑋軒第一次對人生感到恐慌。非商學院出身、自認不適合到大公司工作,她只知道自己喜歡電影、喜歡性別。這樣的她,決定從自己喜歡的事情下手。她應徵上美商福斯電影公司,卻從搬電影海報、點貨、蓋電影票章開始。

「我就穿著高跟鞋搬著很重的海報,但我開始想怎麼搬比較快、電影票章怎麼蓋比較快。」瑋軒笑著說,她不怕做小事,因為就算是最小的事,她都有信心做到讓老闆看見她。後來,她成了第一位將工作事務雲端化的人,兩年半的做中學,她是新人裡薪資成長最快速的員工。

「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每一件事就都不會白費。」

「當你做過所有的事情,你就會學到所有的事情。」這一句話,顯現出她的激情與渴望,年輕人要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情都不會浪費,不要去計較短期的痛苦,終有一天會回到你身上。

職場生存基本功:溝通力與自我行銷力

這一天,有杰與瑋軒不談工具、不談工作技巧,只強調十分基本也重要的軟實力。喜歡與年輕人相處的有杰說,有了想法不夠,要能寫出來;寫出來不夠,要能說得好。

「這個世代與同儕的分野在於你會不會溝通,你能不能清晰、有力量地展現你的想法?學校覺得報告越長越好,但職場希望你一頁就說完。年輕人要記得,決定要不要讀你想法的人不是你,而是對方。thinking, writing, speaking 腦子裡怎麼想、怎麼寫出來,接著怎麼說、好好表達,這是與人溝通的能力。」

不要害怕變得優秀,但也不要目中無人

有杰談到亞洲文化中的含蓄文化,華人很怕自己過分炫耀,每個人都講求謙虛。「做到十分就講十分,如果想要謙虛一點,可以試著從分享經驗的角度去談你學習,再帶到成果。我們很會做事,但總是忘了做一點點自我行銷。」

瑋軒深有所感地舉了蔡依林的例子:「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我曾經被其他部門主管叫過去罵一頓,要我不要在會議上說自己做過什麼事蹟,完全沒有顧慮其他同事的感受。不是從此不再表現,而是當你高出大家的時候,你就要高到大家無法超越你,只能佩服你。蔡依林出道 16 年,批評從來不曾少過;但她一直努力變強,現在的她強到沒有人能批評她,只能遠遠的敬佩她。」那是一種痛快,不低頭不屈服,掙來的紮實勝利。

【女力領導專欄】:我們不是生來就有自信,但能練習對自己有信心


(圖說:「不要害怕被看見,請讓自己被看見。」在一群人之中,你有沒有勇氣為自己舉手?你有沒有勇氣讓自己被看見?

職場生存心理學:沒有完美的工作,就像沒有完美的人

「以前在福斯電影,偶爾也會遇到自己覺得不喜歡的電影。當時一位前輩告訴我一句話:『沒有爛片,每一部電影都有他要溝通的點和人。』這讓我明白,所有工作都有挫敗的時候,但你要找到靈魂點。換一個角度想,在每一件事情上找意義跟靈魂點。」

「不會有完美的工作,就像不會有完美的人。」

瑋軒用了一個傳神的比喻。「我們不是要追求一個完美的工作,而是去找到一個你願意為它努力的工作。」我們總想找到一個美好的戀愛對象,談一次成功的戀愛;可再怎麼完美,終究還是有缺點;我們不該是執著完美的情人,而是找到彼此互補合適的相處方式「就好像,工作裡一定會有你不喜歡的瑣事,這是你要自己調適好的。」瑋軒說。

「確定你的能力撐得住熱情。因為熱情是可以被消耗的,你要有足夠的『料』讓你燃燒熱情。」有杰也感性地說:「熱情,應該是馬拉松,不是短跑。」但熱情消失時該怎麼辦呢?不只是新鮮人,我想這也是所有人的課題,關於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職場不是時間管理,而是能量管理。

「首先定義你的平衡,平衡不是 50 : 50。不同的階段,比例就會不一樣。我不相信時間管理,我比較相信能量管理。」有杰一說完,瑋軒不禁又比喻了起來:「能量有高有低,就像潮汐,有起有伏。在能量高時高度投入,把握你的高點。能量低時,聽你的身體與靈魂說話,放自己一個假,做幾件讓你有成就感的事。」

「透過飲食、運動,讓你更有精力去面對你每天要扮演的角色,對身體有投資,不要經營你的時間,而是經營你的能量。」有杰最後強調:「絕對不要因為工作放棄你的所愛與興趣。」瑋軒笑著說:「像我每週都會固定去打太極拳。」

寫在職場之外:你的一切選擇關乎你是誰

從品牌管理到傳播與公關副總裁,從只有打字機的時代,到現在每天使用微博與年輕人溝通,有杰在企業裡發揮自己的影響力,並做一個持續更新與學習的人。從零行銷經驗到女人迷共同創辦人,瑋軒,一路靠著自信與激情,不輕易放過自己,不守規矩的踏上創業之路。

給職場新鮮人的一封信:「走自己的人生路,讓工作配合你」

兩個半小時對談下來,我榮幸成為倆人對談的見證者。職場生存,重點不是第一份工作怎麼找、怎樣維持住自身的熱情,這一切都關乎於: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你選擇的企業,決定你是誰;你的選擇,決定你是誰。

與其說這是一堂給新鮮人的職場生存學,更是一場菜鳥老鳥都適用的人生經驗談;關於我們如何成為自己一生追求之人、如何發現自己能一生為之甘之如飴奉獻的志業。

這篇專訪分享給你們,無論你是菜鳥老鳥,待業或卡在瓶頸中,讓自己成為改變世界的一員,在職場路上越走越強壯。我們的選擇,只要從「遇見更好的自己」這樣的想法出發,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