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光鮮亮麗的大蘋果。在這個城市裡,隨時有人比你厲害、比你有名,於是你一點也不需要驕矜什麼,這裏最不缺的就是名人。

每一個在紐約生活的人,看似冷酷但又需要溫暖,享受著喧鬧也品嘗孤單。這個城市要求你把眼光從自己身上移開,同時也要你自己一個人,學習在沒有人吹捧你、誇獎你、買九萬元 YSL 的包包供養你的城市生活中,學會跟自己相處。


photo credit:PEXELS

這一天,聽完帕森設計學院「設計的原則」講座後,我穿著平底的靴子,試著從西邊走到下東城找朋友晚餐。一邊走,我一邊在想:如果要把「公主病」這三個字直接翻譯成英文,那會是什麼呢?我會想到 high maintenance (需要高度心力才能維持),或從中文直接翻譯過去的 princess syndrome 。我一邊走一邊疑惑,這是亞洲女生才有的特質嗎?好比之前有一句廣告詞:「有點黏又不會太黏」,是不是現代女生也要「有點公主病又不會太公主病呢?」

好在,如果說一種病就有一種對應藥方,那我覺得在我所有待過的城市當中,紐約是治療公主病絕佳的城市(當然我沒有生活在伊斯蘭馬巴德過,無從評斷,或許哪天該來試試)。


photo credit:Unsplash

首先,紐約是一個需要不斷走路的城市。

人在紐約,真是奇妙,莫名的就會尋求更多空間、知識、智識、身性刺激(一個我寫出來也不太知道是什麼意思的詞)。這個城市就是會把人潛移默化變成這樣,不論你是來自太麻里、深圳,還是奧克拉荷馬。因為這個城市很大方,各種活動、團體都存在,你出去就會捨不得回家,這個展看完了,要去下一個朋友家,要去下一個讀書會,要去下一個油畫畫室自己畫畫看……

要去的地方那麼多,如果我不是靠私人飛機在多棟川普大樓頂樓來回移動的女生,地鐵就成了一個比較實際的選項。這個古董級的公共設施很多時候比計程車快速,在大紐約地區錯綜交織。紐約地鐵上有各式各樣的人:流浪漢、跳街舞的天才、拉小提琴的學生—車門一打開就是一個小冒險。雖然實在沒辦法太期待地鐵又香又乾淨,但它的確是在城市移動的最好工具。


photo credit:PEXELS

再來這個城市,名人大街上滿天飛。我朋友看過丹尼爾.戴.路易士,演活《林肯》的男主角;我自己則光是在林肯中心上個廁所都碰到李察.吉爾,當時我還立刻傳簡訊跟媽媽分享;此外,據說李安常常在中國城買菜。這代表什麼意思呢?小有名氣的四川富二代,《富比世》雜誌票選出來的韓國 30 for 30(30 歲以下最有潛力的 30 位明星),這些可能在其他城市看起來很厲害的角色,紐約真的太不缺了。

多到其實每一個人都很平等,不會有人三不五時關愛你,給你特別的待遇。

我自己的觀察,紐約熱鬧但孤單。那就像在上海、香港這些大城市都有的特質。在這裡,五光十色的刺激很多,很容易遇到新潮的事物,西方文化又鼓勵個人主義,所以你會在某個特定場合,短暫地跟特定人群碰面,但很快這些人又會再各自分散開來。很容易拿到上百個臉書新朋友,但是不太容易找到一個花一下午在中央公園散步的新朋友。

「大於愛情」的紐約想像:愛情是生活的附屬品


photo credit:PEXELS

每一個在紐約生活的人,看似冷酷但又需要溫暖,享受著喧鬧也品嘗孤單。這幾點歸納起來,這個城市要求你拚命搭地鐵、把眼光從自己身上移開,不再認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因為說真的,沒有一個人是);同時也要你自己一個人,學習在沒有人吹捧你、誇獎你、買九萬元 YSL 的包包供養你的城市生活中,學會跟自己相處。(不管你之前是誰!紐約,讓人學會「歸零」的城市

對我來說,如果一個女生可以鍛鍊好這三個技巧,也其實是功德一件。就算本質上還是一個嬌氣的公主,表面上看起來也稍微的和地表上的真實人類有些接觸,就這個角度來說,這就是一個更好的公主,更討喜、更進化,而且說真的,會更有幸福感。

童話真相:愛情不總是夢幻,灰姑娘從來不是公主

我沒有放棄治療,你也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