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參與協助鳥羽研究工作,小 K 與鳥結下緣分。在保育的同時,豁達看待生命的來去,是她學到的寶貴課程。

故事背包客:小K 故事房號:067

by 萊拉說書人

每天出門時你有注意樹梢小鳥的叫聲嗎?你有想過已開發都市裡,也有許多生態的過客嗎?在資本至上的時代,環境與生態是一塊不算熱門的領域,即使這樣,仍有一群人持續探究未知和扭轉人類對環境的看法。世界在他們眼中多了些和大眾不一樣的視角。

首圖_救傷工作與志工合影
救傷工作與志工合影,圖中者為小 K

從大自然中尋找驚奇

目前就讀台大森林所的小 K,大學就開始接觸許多動物,愛上大自然無限的驚奇。當時一個協助鳥羽研究的工作,誤打誤撞地從鏡頭下看見鳥羽多彩的美麗,從此與鳥結下緣分,進入研究所後也以鳥為主題,並開始投入導覽工作、設計教學活動,腦子動得快的她總是引起參與者的熱烈迴響。因為生態,她看見了和一般人不一樣的世界,也對生命有了不同的觀點。

圖二_你有找到黑冠麻鷺嗎
你有找到照片裡的黑冠麻鷺嗎?

我們並非一昧地阻止開發,而是提供一個觀點來評估

一提到學者,很多人腦海中會浮現保育魔人,反對所有的開發─這只是大眾的迷思。開發會造成傷害是因為不懂生物的特性,只從人類的角度來做決定。如果了解生物的特性、知道如何管理,不僅能減少環境傷害和維護的成本,還能同時達到經營的目的,取得雙贏的局面,這也是學者努力的目標,在開發與保育間建立起橋梁。

為了減少不必要的誤解,正確的生態知識顯得格外重要,未料大眾對環境的了解依舊很缺乏。小K提到其中幾次經驗,他們建議減少一些植披讓生物有空間繁衍,沒想到隔天整片植披都不見了!又或是前一陣子的禽流感,讓大家聽到鳥就恐慌。其實這些過與不及的反應才是造成環境傷害的主因,也促使她投入下一個領域─環境教育。

圖三_戶外解說自然體驗
小 K 帶著小朋友做戶外解說 

從尊重開始,改正觀念、關心環境

利用黑冠麻鷺的研究計畫,她到幾所小學教生態課程,希望孩子們從小就有正確的觀點。她的教學與其說是生態保育,更像是一場生命教育。

「當我們瞭解動物的生活,就更知道如何尊重牠們。」

不同於許多人喜歡用擬人法來激起同理心,小 K 認為正是因為過度擬人,才造成大眾習慣用人類的視角看待其他生物。「不要忘記牠是一隻鳥,牠不需要像你一樣晚上開燈。」

她還設計桌遊,改變自然課的印象,像大富翁一樣分組破關、抽機會命運的方式馬上就吸引小朋友的注意,一問一答中生硬的鳥類知識變得活潑有趣,同時培養小朋友用科學的角度思考;她也帶戶外參訪,從觀察自然喚起他們對環境的好奇心。在這之外,她正準備環境教育師的認證,只為了更專業的讓更多人了解環境,進而懂得去看待不同的生命。


小 K 正用架在長竿上的攝影機拍攝鳥巢狀況

當民眾開始有意識的關懷環境,建立起的友善環境才是生態保育最終的意義

為了收集研究數據,小 K 用一根可達十米的竿子來拍攝鳥巢紀錄,常常吸引許多人圍觀,她也藉此來場現場教育,宣導知識給更多人。這些因為觀察黑冠麻鷺互動出的故事,漸漸成了她研究與解說的動力。有些人開始關注社區的鳥類,自動自發的保育,還設立「社區之鳥」邀請更多人來關注;也有人主動開設社區講座,教導在台外籍勞工了解環境,一同加入垃圾減量的行列;小 K 的研究室也開了臉書社團,鼓勵眾人一起來觀察黑冠麻鷺〈大安森林公園、植物園都有牠們的蹤跡〉。做研究很辛苦、經費也好、投入的時間也好,沒有熱忱很難持續下去,因為這些迴響,讓她感受到自己的使命:

「我們所實踐的是科學家的社會責任,我們有責任傳達正確的概念給社會,而社會的回饋讓這件事變得有意義。我們可以抱怨很多事情,但是事情本身的好壞,只在於自己有沒有看見它的價值,然後把它活出來。」她堅定地說。(其實你需要的不是一份工作,而是能創造價值

圖五_到國中教學
小 K 與學生的合照

 學了生態,最終還是要回歸到人的身上

談起碰到這麼多動物,該如何面對死亡的課題,會不會想救起所有動物?她的回答竟出乎意料的豁達:

「動物就是動物,不要過度擬人。我們當然可以為生命的消逝而難過,因為生命很寶貴又很脆弱,但死亡是自然的物競天擇,這就是自然的循環。」人也是大自然中的一份子,生命的流逝是一件必然的事,與其花時間哀悼逝去的生命,珍惜我們既有的,才是更重要的課題。

小 K 曾說:「學了生態,最終還是要回歸到人的身上。」這些經歷不僅喚起她對生命的關懷,還有身為學者的使命感。在這條專業的路上,她將繼續用知識和更多人一起寫出屬於這片土地的生態故事。

圖六_黑冠麻鷺

「睡外面」的露營體驗:用最微小的自己,感受最寬廣的土地

動物異想極短篇:未來,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