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終止「童婚」悲歌的命運輪迴,年輕女孩應被賦予教育權、只有文化與知識才能幫助女孩與國家脫離貧窮困境。

 

世界兒童日.png
(圖片來源: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全世界36億的女性中,7.2億的女性以童婚進入婚姻,當下每兩秒,又有一個女孩被迫成為妻子或母親,即使她的身、心尚未成熟。預估這類案例每年會再新增1500萬名,特別是在開發中國家,平均三個女孩就有一個是在18歲之前結婚,所謂的「童婚( Child Marriage )」。

8 - 18歲正值學習的童年時光,但在第三世界,這些女孩還沒認知到自己的身體,就被迫進入婚姻、當起小媽媽。辛巴威的童婚女孩比例攀升至31%,本月聯合國要求辛巴威政府承諾,盡快立法保障當地幼童,最低法定婚齡應為18歲。童婚不只是婦女、人權的問題,這也影響經濟與社會關係的發展,年輕女孩應被授與教育權,文化、知識才能幫助女孩與國家脫離貧窮困境。


全球童婚主要分布圖 (圖片來源: Girls Not Brides )

是宗教、文化,還是貧窮?

童婚問題常見於南亞、中東與非洲內陸國家,當地人認為這是遵從宗教教傳統,既無法詆毀也不可能改變,但難道這樣侵犯人權的傳統真的是合乎宗教經典?這些女童的悲慘命運真的沒有結束的一天?

印度是童婚人口最多的國家,即使法律最低婚齡18歲,童婚仍在村落默默進行著,外界通常將責任推給印度教,因為《摩奴法典》 寫道:「理想的婚姻是,新娘年齡為新郎年齡的三分之一。」導致成年男子與未滿18歲的幼女結婚。但專家學者說明《摩奴法典》是舊時代階級人士所寫,內容結合法律、宗教思想、文化習慣,童婚應是風俗習慣所成。而在中東阿拉伯地區,童婚問題普遍被怪罪於伊斯蘭教,但實際上在伊斯蘭教出現之前,女性地位更不被重視,也就是說童婚並非來自宗教,而是原本就存於當地的文化習俗,反而《古蘭經》的出現使男女地位平等,穆斯林也認為男女皆有權自由選擇伴侶,但部分地區卻將中世紀的童婚文化流傳至今。

文化之所以能長遠流傳,其一因素是社會環境促成,在這些相較落後的地區,社會動亂、民生保障不足,父母害怕幼女受玷汙,因此儘早為其許配對象,且年紀越小、學識越低,女方需準備的嫁妝越少,若待女孩年齡增長,沒有金錢支付高額嫁妝,不婚更會損害家庭名譽。因此我們也發現到,童婚現象肯定與貧窮相關。

非洲動亂加劇童婚現象

非洲是童婚現象最普遍的地區,因為貧窮與社會不安定,各國充斥著孩童買賣、童養媳、童婚等社會問題,童婚比例最高的國家也在非洲-尼日共和國( Niger ),高達75%。非洲傳統重男輕女,認為女兒是經濟與名譽的負擔,如果能儘早嫁出女兒,即可減少教育及養育的成本,然而,當家族出現負債或季節收成不佳,女兒則成為抵銷債務、解決財務困境的犧牲品,所以在市集上,時能看到男人聚集議價女童的畫面。

貧窮的犧牲品:柬埔寨的「第一次」交易:貧窮,讓母親出賣女兒的童貞

特別在國家動亂時期,童婚狀況更顯頻繁,父母為了避免單身女子遭受侵犯,而不得不將她嫁給一位年紀較長的男子,至少在流離失所時,確保女兒能受到男子的保護。又或者,當男子性侵女童得逞之後,家人選擇保護名節,也認為女童不再具有「價值」,而將女童嫁給性侵她的男子,卻未料這將加劇後續虐待、施暴的情形。


非洲地區童婚比例 (圖片來源: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後患無窮,辛巴威應以身作則

許多女童8、9歲就進入婚姻,他們根本不明白「婚姻」、「性」是什麼,時常被暴力相待,身心發育不全無法照護嬰兒,後代子女也可能走上同樣的悲劇。童婚讓女孩過早離開原生家庭,她們缺乏受教育機會也缺乏社交能力,在財政上無法獨立,必須長久依賴夫家,導致女方家庭的社會地位處於低勢,無法擺脫貧困的代代循環。

長期以來女性地位受到輕視,女性沒有選擇性伴侶的權利,而提高了愛滋病感染機率;女性在18歲之前生育,妊娠併發症的死亡率提高雙倍⋯。女性的生命似乎毫無價值可言,可是研究發現,如果這些女性能受到良好教育,其經濟效益不可小覷,且若女性投入勞動力生產,國家生產總值及人均收入皆會大大提升。

推薦閱讀:Lean In,女性力量征服職場

非洲聯盟( AU )多次針對童婚問題進行協商,一方面來自聯合國壓力,一方面也是瞭解到童婚衍生出更多層面問題,甚至影響國家經濟發展。聯盟的現任主持人來自辛巴威,因此外界呼籲該國應先有作為,才能夠引導其他國家同心改革。

o.png
2015非洲兒童日主旨 (圖片來源: SOS Children's Villages Uganda )

遏止童婚沒那麼簡單

辛巴威女性法定婚齡是16歲,男性則是18歲,人權團體認為應修法讓兩性平權,將女性婚齡調整至18歲,但就前述所論,童婚問題還集結了其他的社會因素。聯合國難民署代表在今年非洲兒童日( DAC )慶典宣揚,「『教育』能夠增加女性對危機的辨別、抵禦能力」,「貧窮是童婚的核心原因,童婚卻無法使女童擺脫貧窮,這是個惡性循環!」

明顯的是,政府要遏止童婚問題不是單純修改婚姻法那麼簡單。最首要的是,國家必須賦予每個人受教權,無論男孩或女孩、富或貧。一來識字率提升才有望發展多元經濟,進而提高國家競爭力、累積國家財富;二來國家有能力吸引外資進入,也可幫助西方文化進入非洲,避免國家文化封閉、保守;此外,教育的推廣能夠讓傳統社會轉型,開始認知男女平權的概念;女性受教育可獲得工作能力、財務獨立,女性社會地位才望提升;所謂教育可以促進階級流動,也才可能使貧致富。

用血與淚爭取的受教權:101年前的今天!亞洲女子高等教育權的開始

所以,不要再將童婚單純怪罪於宗教信仰,也不要喪氣地認為她們的命運無法改變,童婚文化是來自於社會環境一時的不得已,我們還發現,非洲童婚就像過去台灣童養媳的概念,台灣也是在1970年代經濟起飛之後,因貧賣女的童養媳風氣才漸漸消失。由此可知,童婚文化是有解的,只要外界媒體持續關注、呼籲該國政府改革動作,女童扭轉命運的日子總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