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文化通常比較客氣,會想要討好社交場合中所有的人,但這種做法看在歐洲人眼裡,竟是一種虛情假意?

我在芬蘭時交了不少外國朋友,有奧地利、西班牙、義大利、德國、日本、俄羅斯等等,幾乎全世界的朋友都有了,一方面是我喜歡跟不同國家的人聊天,另一方面是我總是想像旅行的時候,也許對方可以當地陪,帶我在他們國家玩耍。

我不知道是我的個性使然,還是環境開放、風氣自由,我總是想跟每個人當朋友,也會盡量的討好每個人。

推薦你看:溫柔與討好

直到有天我的義大利朋友 E 告訴我,我太虛假,她從未遇過像我這樣的人。

我當下有點傻住,不知道是我的耳朵聽錯了還是她心情不太好,不過她很快補充,說明她喜歡我真實的模樣,她說我很有趣、搞笑,但是很多時候在外面我都呈現虛假的模樣。

那時我的確會去想要和每個人做朋友,想去認識每個人,想看看各個國家的人之間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有時我拒絕不了派對、別人的邀約,常常去參加,但內心可能時常出現猙獰的面孔,不想要去,要做自己的事情,卻又拒絕不了別人。

可是我只是把在台灣的我,帶到芬蘭,壓根兒沒想那麼多,等到歐洲朋友這樣跟我一說,我才開始注意。在台灣的時後,我們的文化常常告訴我們要保持敦睦和諧的良好關係,即使不喜歡對方,還是要保持禮貌、釋出善意。在台灣,我們注重群體,如果有人落單或是獨自一個人,別人會覺得很奇怪,或許還會用狐疑的眼光看待。在這樣的環境,我們不知不覺培養出虛情假意的能力,和誰都可以成為朋友、成為夥伴,卻往往搞不清楚對方是敵是友,很多時候還是必須小心謹慎,小心翼翼,注意自己所說得每一句話、所做得每一件事情。

一起看看:芬蘭教育這樣改:愈多元、愈平等

因為亞洲的社會強調和諧,要避免撕破臉,表面關係都要維持好,和誰都要保持友好,所以很多時後我們不知道誰才是真正的朋友。相較於亞洲人,歐洲人來的我行我素、直接,他們只管在乎自己在乎的人,不太去想別人的看法,強調個人的生活步調、個人特色、個人偏好,講直白一點,是過於自我中心,有時過於直接的歐洲人常容易激怒他人、造成不安、並破壞關係。曾經在學校圖書館,我看到團體討論時,一個芬蘭女生直接對著德國男生大罵,罵說搞不清楚他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投影片內容都沒有做好等等,完全不在同學之間為別人留點面子。

有時歐洲朋友也會在你面前直接約其他人,直接忽略你,或是在請吃餅乾的時後,忘記你的存在,在你面前把東西給其他人。他們明明知道你在當場,卻不會去想太多,而我這個亞洲人就在這一來一往中深深覺得受到傷害,覺得這些人真的是自我過於中心,有幾次我會詢問他們,是否可以讓我參加派對,或是讓我也吃塊餅乾,其實答案都是正面的,只是他們在詢問時,純粹就只考慮到自己要什麼而已。

延伸閱讀:美味零負擔!婚前派對食物

亞洲人常常要顧慮到群體,強調群體的重要,思考其他人的感受、想法,不可以鶴立雞群,不可以只顧到自己,好處是將別人考慮進去、具有同理心,但是有時為了和諧,而無法做自己,或無法獨自一個人,變得有些虛假,群體的確是很重要,但有時也要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看看自己究竟要的是什麼,如果這份虛情假意沒有意義,那幹嘛要維持和諧?但如果這份虛情假意對自己會有所影響,偶爾的維持,還是必須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