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成功創業家,如何努力不懈地往前與堅持?讓我們看看職場上絕對不能出現的15個錯誤思考。

如果你想成為一位成功的創業家,或是你想在你從事的工作中贏得勝利,那麼那就先從學習成功人士的習慣開始吧。

​ 想成為一位成功的創業家,或是你想在你從事的工作中贏得勝利,那麼那就先從學習成功人士的習慣開始吧, 以下是成功人士絕不會說出口的話:

1. 這件事我們做不到

讓一個人,或是一間公司成功的要素就是能解決客戶需求和問題;如果一項需求不斷被提出,那麼成功的人就會知道要如何回應這樣的需求,並提出解決方案。(推薦閱讀:你是「人力」還是「人才」?職場的不抱怨心法

2. 我不知道怎麼做

與其一開始就認輸,想成功的人往往會想辦法在自己的工作或是計畫中取得勝利。舉例來說,一位常飛往義大利的成功商務人士,你不會見到他拒絕學習怎麼說義大利語的。

3. 我不知道那是甚麼

忽視不會讓問題自動消失,這只會讓問你問題的人轉向其他地方去尋求解答。當然,對和你一起工作的人誠實是沒有錯的,但記得再補上一句「我會找出答案」來收尾,這會讓你變得更成功。(同場加映:「做事不難,做人比較難」職場必備的公關溝通術!

4. 我自己一人完成所有的事

成功的人懂得讓自己身邊充滿聰明、機智和忠誠的夥伴;要做到這件事情,就是要懂得給出信任感,這些信任在之後也會回饋到你身上。記得找出曾幫助你,或是對你造成影響的人,這些人在未來會持續帶給你成功的動力。

5. 那太早了

你絕對不會從富蘭克林或是賈伯斯口中聽到:「那對我來說太早到了」;如果一大早有一場網路會議、計畫發表會或是面談機會,成功的人會盡可能地提早到場。因為,成功的一部份來自在對的時間到達對的地點,這和你是個早鳥或夜貓沒關。

6. 這太晚了

和前一點一樣,如果你要和一位有潛力的商業夥伴見面,就算是約在晚上9點的邀約,你能到就要盡量趕到。就算你那天累了整天,但想一想,這樣的會面可以造就你之後的職涯或是任務成功,就值得了。(你會喜歡:殘酷,但年輕人不可不知道的職場五小事

7. 我們不能一起工作真是太讓人遺憾

商場上,碰到臭味相投的好夥伴是罕見的事情,如果你碰上了某個你很想合作的朋友,那就想辦法讓這件合作案成功吧。因為能找到和你溝通無礙的人並不常見,對成功的人來說,懂得把握和自己有相同目標和興趣的人,也是通往成功的秘訣之一。(推薦閱讀:13 件創業 CEO 每周必做的事

8. 保持聯絡

這句話已經成了場面話一樣的存在,因為沒有人會真的繼續去聯絡彼此,但成功的人會懂得要保持聯絡,這也代表真正成功者會努力建立實質的人際關係。建立自己的人脈存摺就代表,你懂得替對方著想,同時將彼此的關係放在心上。

9. 不好意思,我沒空

機會來敲門的時候,成功的人會懂得把握。

10. 這都是我想出來的

如同第4點所說過的,成功的人懂得分享勝利。沒有任何一個點子/想法是真的屬於單一人的,因為那是集結眾人互動,從彼此的點子激盪而出才成立,想要建立成功的團隊或是企業文化,就要懂得讚美並分享勝利的果實。(延伸閱讀:團隊是最重要的資產!矽谷頂級風險投資 Andreessen Horowitz 的三個識人心法

11. 我從不看書

金融規劃師 Tom Corley 研究有錢人的習慣,結果發現富人閱讀的時間比窮人高出許多,他說「63%的富人會要求他們的孩子一個月念2本以上非小說類的書籍,但窮人只有3%。」;另外,他也發現「63%的富人會利用時間在通勤時聽有聲書,而窮人僅有5%。」。閱讀可以幫助人抒發壓力,加強創造力,並增加記憶力。

12. 我還不夠好

成功的一部分,來自對自我的珍惜;想在工作以及人生上取得成功,那麼做你自己就是很重要的特質;聆聽你真正的興趣,問自己:「如果不需要賺錢的話,我想做甚麼事情?」

13. 沒關係(然後說了一遍又一遍)

成功的人知道甚麼時候該打住,同時也知道何時不該再聽藉口。如果碰上瓶頸、遇到阻礙你及時完成計畫,或是讓你沒法完成目標的人時,這時候就要懂得設下停損點,並決定何時抽身。

14. 我們的競爭對手沒有它,那我們也不需要

許多公司會失敗,是因為他們只知道抄襲競爭對手;真正的創新來自相反的地方,記得看清楚對手沒有做哪些事情,並把那樣的空缺補足,這也等於回應了部份消費族群的需求。

15. 輸家才會想放假

真正的成功,也代表在各方面都經營得很好,所以一個人該擁有的不只是工作,也該同時有假期、家人朋友以及周間的休憩時光。有時放個假可以讓你在工作上表現更好。(推薦你看:怎麼休息還是累?三個小動作提升工作品質

 

編註:對原文報導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 “You'll Never Hear Successful People Say These 15 Phrases
 
延伸閱讀:
成功人士教你怎麼減低壓力
怎麼說服人才好
芬蘭式裁員:看看 Nokia 如何照顧待走路員工

 

(以上連結央外連至站外網站)

本文同步刊載於地球圖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