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別從來也不是一個特定的時刻,離別是一個持續性的動作,是一段時間、一段記憶和一段生活。

坐在晨間往台北的列車上,搖搖晃晃。

今天早上最後一次和爸爸擁抱的感覺,手上仿佛還有一些餘溫。然後我帶著行李,走出家門,家後那條國小旁的小巷,早晨的景象,宛如過去二十多年來每一天走過的一樣,一直到我走到巷子口,即將要離開的時候,我忽然鬼使神差的回頭看了一眼,我才意識到,這將是未來一年左右的時間,我最後一次走過這個巷子。

推薦閱讀:陪伴一輩子的,是那些充滿愛的例行小事

在印度的時候,我有時會看著那些和我一同生活在印度這片黃土地上的德國志工,除了膚色以外,我們之間的最大差別就是我在此待一個月,而他們卻是待一年。我常常會想,當初他們離家的感覺,到底是什麼呢?離開家鄉來到陌生的土地一年,到底會是什麼樣的心情?我當然也在腦海中不只一次模擬過這樣的情景,我會很傷心嗎?我會很不捨嗎?我會慢慢地走過,還是我會怕感傷快速地逃離?

推薦閱讀:我在印度人身上學到的事:最難是心安

我從來沒想過,原來離別的感覺是這樣,就跟除了今天以外的任何一天一樣,吃著差不多的東西,走著差不多的路,差不多的速度,差不多的感覺。沒有特別感傷,也沒有特別興奮,無喜亦無悲。不,可能悲傷的感覺還是居多吧,那一縷悲傷如此淡,卻實際的存在,你不會特別察覺,但內化在我周身骨骼肌膚裡。

我一直期待或幻想中的離別會如同戲劇般的場景,我會哭哭啼啼地抱著那些我愛的人,驚天動地的三步一回頭,五步一垂淚,然後離開的那一瞬間如同儀式一般莊嚴肅穆,如同電影一樣動魄驚心。

但實際上,離開的時候,如同我在此生活的每一天一樣,媽媽準備出門,爸爸還是時不時在我耳邊念叨,叫我記得要幹麻幹麻。只有我要離開時,多給了爸爸一個擁抱,而那一瞬間他因為不習慣而身體頓了一頓,輕輕地回我一個擁抱,如此的輕。而爸爸的肩膀也比我記憶當中寬厚了一些。我們有多久沒有擁抱?我也不記得了。


圖片|來源

或許離別從來不是說再見的那個當下,離別通常是說再見之後的事情。

是你走在陌生的街道上,看見一樣昏黃的路燈,恍惚間,此景此景似曾相似,但記憶中的那條路、當初陪你走過那條街的人,都離你很遠很遠。離別是當你看到一個有趣的畫面,習慣性的想要轉頭告訴別人,卻撲了個空,怔怔然的那個瞬間。離別是那些醜醜水泥牆上的窗戶,透出的那些燈光,十年如一日的裊裊炊煙,最是溫暖的人間煙火。

離別從來也不是一個特定的時刻,離別是一個持續性的動作,是一段時間、一段記憶和一段生活。

我們習慣將生活區隔為一個又一個的事件,每個事件都有特定的主題。但實際上生活是持續的,如同一部蹩腳的一鏡到底電影。我並不是特別重要,世界少了我一樣會繼續轉動,而我身邊的人也是,他們會繼續過活。離別之後,我希望他們會好好過活,而我也會。

所以我才終於明白那天最後一次見到師父,離開的時候,路燈已經暗淡,師父淡淡的說他腳踏車停在下頭,我跟著一群師兄弟要離開,我看著師父的背影跟他說,一年後再見。我本來期待師父會轉身回頭好好的說再見,或是會特別囑咐我什麼、特別再傳我一些什麼。然而,師父沒有回頭,如同一個真正的道家高人,只是一擺手。道家講求緣分,緣聚緣散,不特別重視離別,而師父也已經將他的囑咐、他的道別,融在那些相處的點滴,化在每一次地口傳心授當中。

記得我曾經在一本書中看到一句話,讓當時的我很震撼,它說:「世間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而母愛,卻是為了別離。」,或許不只是這樣,每一種情感都是為了相聚,同時也都是為了別離。而這也才讓我們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彌足珍貴,每一段的關係刻骨銘心,重要的不是離別,而是當下。

推薦閱讀:張鈞甯:人生有時候,沒有「下一次」

好好把握當下,珍惜每次相處的時候,當笑則笑,當哭則哭。

我們處於一個不斷別離的年代,而離別並不是一個真正能夠習慣的東西。記得那天跟外婆道別,離開的時候,擁抱了她一下,外婆的一生看盡人間百態、世間炎涼,而在面對離別的時候,我還是看見她紅了眼眶。

或許生活就是這樣,我們永遠無法去習慣,只能選擇面對。這次離開,我沒有機會跟許多人好好的道別,許多人也沒有見到面,許多事情想做但沒有去完成,但又如何呢?我本來就不可能做完所有的事情,見完所有的人。我冀望的,也不是他們口中的一句再見、或一滴眼淚。我希望的是他們能跟我相處的時候一樣,好好的生活。

同場加映:蘭嶼的溫度:關於離別,我們還有很多要學

沒有我的時候,我相信你也會好好過活。

再見了。

等我回來的時候,記得再給我一個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