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北冬天漫長,長年在酷寒中,當地民族於是發展出特別的飲食方式:攝取多蛋白的蠶蛹與吃狗肉暖身子。

Banner 圖片來源:https://s3.amazonaws.com/ooomf-com-files/RpgvvtYAQeqAIs1knERU_vegetables.jpg

身為道地的南方人,我對於北方與南方飲食習慣不同所帶來的「飲食文化衝擊」深有所感。去年跟隨老公回他中國東北的家,在對岸的一個多月期間,坐在餐桌前,眼前擺過驢肉、狗肉,上過林蛙、蠶蛹。

可怕吧!幸好,不是每餐都吃這些,但上館子、餐廳時偶而會遇到這狀況。這種時刻,光視覺刺激就足夠了。然而,我心裡再怎麼覺得受不了,基於禮貌,不能太過於顯露於表情與言語上,只能報以微笑並表示我實在不習慣吃。如果人家好意堅持,我就忍耐著吃個蛙腿、或喝點狗肉豆腐湯。人家夾了驢肉給我,我做樣子吃個幾絲肉,接著趁沒人注意,火速往老公碗裡夾。至今,我實在無法嘗試的就是「烤蠶蛹」。第一次吃新疆烤串時,看到蠶蛹被串在鐵籤上時我已大大皺眉,再定神細看,發現穿腸破肚的蟬蛹竟還扭動著肥嫩身軀的瞬間,我幾乎反胃,後來連吃烤牛、羊肉串的心情都沒了,整餐直灌可樂,因為僅有可樂不會讓我想到活生生的動物形象。(同場加映 社會縮影:從武俠省思東方文化

中國東北

(圖片來源:來源

我們或許很難理解為何他們非得吃那些對我們來說難以下嚥的動物,但事出必有因,飲食習慣的形成也是同樣道理。東北人吃蠶蛹,吃的是專門養來食用的蠶蛹,特別肥大。冬天時節,路邊大型的蔬果店就兼賣活蠶蛹,一整簍肥滋滋的蠶蛹就在眼前蠕動著,頭一回看到我還誤以為蔬果店兼製蠶絲呢!當地人之所以會吃蠶蛹,主要是東北冬天漫長、天寒地凍,而從前肉類資源又很有限,生活在農村的人們為了補充營養,將很好養的蠶蛹丟入火堆裡烤,隨著劈哩啪啦一陣火星迸出,蠶蛹也烤熟了,這時就可以吸食蛹內的汁液,而這就成了蛋白質的最佳來源。據說,蠶蛹的口感很像雞蛋白,但比雞蛋白多了幾分香甜。

至於吃狗肉,剛開始我覺得殘忍至極,看到長春市區好多掛牌賣狗肉的餐廳,特別難以理解,甚至忍不住大加撻伐一番。那到底為何他們要吃狗肉?東北的少數民族以朝鮮族為主,而朝鮮人的日常美味佳餚,不少是以狗肉為食材,這跟此民族所處的地理環境也有關。朝鮮族發源於長白山,亦即現在中朝的界山,氣候嚴峻而寒冷,喝酒、吃狗肉,對補充能量、暖和身子特別有效。他們現在吃的狗並非是家裡眷養的,大多數是從大量養殖場型態的養狗場裡出來的。無論是北韓在長春投資的餐廳,還是吉林省當地朝鮮族開的餐廳,許多都提供狗肉佳餚。

同場加映:《十二夜》導演Raye:溫柔推翻這個世界,許狗狗一個明天

很多朋友聽我分享這段經驗都會很反抗的說,狗有靈性,又比豬、牛、羊聰明,吃狗肉太殘忍了,質疑我怎能接受這事在眼前發生。其實,他們的想法也正是我最初的感受,但當我去到當地,了解到這是民族飲食文化的一部分,我就決定我可以不點、不吃,堅決不踏進狗肉餐廳,但我沒有權利否定與批評當地人的飲食習慣。想想,我也不會希望西方人對著正在吃滷豬腸的我指指點點,埋怨豬內臟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