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many 編按:
身為女性網站,很多人訝異著我們竟然會關心服貿議題(大都來自男人的質疑),但是因為是 womany,我們相信每個女人都不一樣,每個女人關心的議題也都是多元而且複雜的,誰說女人只能關心美妝和時尚?誰說女人只在意愛情與居家?政治,是天下事,女人當然也需要關注!我們為大家帶來代表坐鎮在立法院反服貿的觀點
五問五答,反服貿公民說什麼是民主!,也帶來現場第一手的社會觀察,今天,我們想為大家帶來另外一種觀點,為什麼有些人會支持服貿?我們相信反服貿的人並不是台灣罪人,也相信挺服貿的人也並不就是賣台行為,我們呼籲理性以及多元角度的辯論,且來聽聽,為什麼有些人支持服貿!


以下,來自美國賓州大學學生 Vincent 的觀察:

美東時間星期二早上,打開 Facebook 看到「 地震的同時,兩岸服務貿易協定也在三分鐘之內通過了......」然後看著越來越多朋友站出來分享懶人包、幹譙政府。人在國外的我,從不懂大家為什麼要抗爭、砸碎玻璃,從傳統媒體的偏頗報導,到看到現在越來越多的真相。大部分人是理性地坐在立法院,有明確的訴求爭取程序上透明、公正、與正義。我看到了希望,主導議題的不再是藍綠,我也不相信我在立法院的朋友們是暴民,這是我們一起改變台灣的契機,讓我們有機會參與塑造我們未來生活的國家的機會。

針對程序的正義,最不希望看到的情況就是好幾千人的抗爭、遊行跟努力,只換來一個逐條審查,然後服貿還是會過,制度一樣沒有改變-執政黨依舊野蠻、在野黨依舊擺爛,下次協定大家再來一次。這是執政黨、反對黨、跟我們能夠一起讓台灣進步的機會。

執政黨應該利用這樣的抗議,爭取更多與對岸談判的籌碼。說穿了,台灣跟中國還是一個敏感的政治關係,中國在政治利益的前提下,或許還有許多讓步空間。反對黨應該投入資源協助我們建立未來的程序正義及服貿配套措施(而非基於自身利益的主導和煽動)

我們需要的不只是服貿,而是未來每一個與中國有關的協議,與外國有關的貿易協定,從談判、簽訂到執行,如何確保下一代有「知」的權利,如何保障我們的國家利益,如何訂定國家在大規模開放後的戰略。

至於我們,除了抗議,每一個人都應該嘗試了解服貿,閱讀、思考、辯論服貿的利弊,避免去看具有既定政治傾向的懶人包們。只有透過如此思辨的過程,我們才能一起進步,真正成為自己的主人,而非被操控、利用。最後,如果執政黨只會擺爛,反對黨只會搧風點火,那我們應該有獨立批判的能力,提出我們的觀點及”實際解決方案”。畢竟,這是我們的未來。

快速理解服貿,兩邊意見都應該看

就服貿本身的利與弊,如果真的沒有時間的人,還是想用懶人包的人,請參考兩個版本的懶人包。鄭秀玲教授的兩岸服貿協議對我國的衝擊分析懶人包:那些服貿反對者(故意)忘記告訴你的事 提出了對於服貿的利弊分析。


兩岸服貿協議對我國的衝擊分析 @鄭秀玲 from Steven Tu


懶人包:那些服貿反對者(故意)忘記告訴你的事⋯ from weiyuchen01

儘管多數新聞指出臺灣開放64項而中國開放80項產業,但若僅參考服貿文本及其附件,可以發現台灣開放項目為 86 項,中國為 58 項 (見表一,以WTO CPC分類進行計算,缺乏CPC者試情況記入)。其中台灣單方面開放商業服務 25 項及運輸服務 7 項為主要差異來源。

然而,參照鄭教授引用之諾貝爾獎得主 Joseph Stiglitz 觀點中貿易協定對等的概念,我們必須檢視高產值產業開放程度是否對等,例如當台灣開放批發零售業時,中國是否對等開放對其重要性相同之產業,而非開放項目。不能只看項目數字,而要看對應開放產業的重要性。

也許,該來點稍微深入的分析:

我先來檢視大家較關心的批發零售(配銷服務)、醫療(健康與社會服務)、運輸、及金融服務。我的了解跟解讀或許不能全面或完全正確,但希望能引起大家對實質內容的討論。也歡迎有更多產業重要性資訊的人提供資料參考。分析的結果,希望能讓大家思考:

  1. 服貿本身應不應該通過(不論程序正義)
  2. 若不通過應如何修正
  3. 若通過應如何建立配套措施

以批發零售來看,台灣在談判中並未爭取到對等的條件。台灣除特定產業 (批發:武器警械及軍事用品、農產品市場交易法所稱之農產品批發市場;零售:武器警械、軍事用品、藥局及藥房) 外,全面開放中國進行跨境交付、境外消費及商業據點的建立。

 

反觀中國,除境外消費完全開放外,在跨境交付僅開放郵購零售,商業據點的呈現也有 30 家以上則出資比例需低於65%的限制。至於經銷,因中國已於 WTO 承諾開放而未列入服貿。

醫療產業

以醫療產業大家關心的醫院來說,台灣除人才外流的可能性外,其實的確有爭取到較優惠的條件。

台灣僅開放中國業者合資建立醫院,且未持有台灣身分(含大陸人及外國人)擔任董事席次不得超過1/3,另需1/3以上董事遇有台灣醫事人員資格。中國則全面開放台灣於省會城市及直轄市建立獨資醫院,並可在全國獨資設立其他醫療機構。至於人才外流的問題,則應以台灣國內制度面進行改善,避免台灣訓練的醫療人才直接輸出大陸。(但當然政府必須提出實質配套措施)

運輸產業

運輸產業的談判中,台灣爭取到的條件大致對等,不對等部份兩邊各有得失,令台灣單向開放。

以海運而言,台灣開放港埠、貨櫃集散等輔助性服務業,但限制商業據點的建立時,中國業者總持股需低於50%;中國則開放台灣在福建得獨資設立港口裝卸企業。以空運而言,兩邊共同開放空運服務之銷售及行銷,另台灣開放中國業者投資航空貨物集散,比例不得高於10%。陸運而言,兩國皆開放貨物運輸,台灣另開放小客車租賃、公路運輸維修、轉運站、公路橋樑隧道管理及停車場,其中公路橋樑隧道管理有50%股權上限及不具控制力的限制;中國則開放貨運站獨資、客運站合資(股權上限49%)、及貨物運輸的代理服務。

金融服務

金融服務上,台灣則爭取到較優惠的條件。

中國開放台灣申請村鎮銀行、建立異地支行、及股權投資的機會,另開放設立占多數股權的基金管理公司及全牌照證券公司(上海、福建、深圳各一);台灣則開放中國銀行投資台灣銀行及金控,依照台灣金融機構型態有10%-20%不等的股權投資限制,另同意銀聯來台設立分支機構。

總體而言,服貿本身並非毒藥,但也不會立即拯救台灣的經濟。

雖然沒有把台灣經濟送給中國,但也無法真的佔到中國便宜。在協助台灣簽訂不同經濟協議,進入區域經濟的同時,政府跟在野黨可以加強以下幾點

1) 提供更透明的管道跟方便的方法讓我們能了解服貿的全盤利弊,相信一份好的協議會得到人民的認可 

2) 提出完整的配套措施,讓被影響的企業、員工能完整了解如何改善企業,提升整體台灣產業競爭力(這是在野黨最能發揮影響力的地方)

3) 建立制度化的協商機制,確保每一份協議都完整考量產業需求。

 

如果有人有相關想法,歡迎留言讓我們討論!我們相信現階段越多的討論以及鑽研協議,越多的平衡報導,都有機會替台灣的明天開啟更多美好的未來!

 

關於服貿,我們一起討論
〉〉五問五答,反服貿公民說什麼是民主
〉〉從洪仲丘到服貿:遊行之後,為什麼我們得不到公平正義?
〉〉3/19 立法院服貿現場走訪:一堂真實上演的公民教育課
〉〉一夜不眠的台灣憤慨:反服貿黑箱的現場直擊
〉〉台灣要末日了嗎?寫給台灣的十點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