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many 的駐站作者 Google 繼印度(黃色的印度,灰色的臺北)之後,這一站來到柬埔寨吳哥窟。如果你還沒去過柬埔寨,來看看他的遊記,感受屬於這個城市的華麗與傾頹,渺小與偉大雙生,有空的話記得去走一遭,看見欲望,感受天堂。

沒有想到我會近期之內來到柬埔寨,來到吳哥。也是在因緣際會之下答應朋友,我才會糊裡糊塗的就過來了,對吳哥本身,我並沒有太多瞭解。是到了當下才趕緊買本旅遊書和介紹,才對它有一知半解。

吳哥王朝起源於九世紀,由第一位國王闍耶跋摩二世帶領國家脫離爪哇王國的統治,十二世紀初,蘇利耶跋摩二世弒君取得真臘國王位,而新王遷都吳哥,因為蘇利耶跋摩二世靠非正統方式取得王位,為了表示天授神權,他只好大興土木,建造比前任國王所興建過的任何廟宇更宏偉的建築,作為國廟和自己將來升天後的陵寢,這也就是吳哥窟的由來。

吳哥窟從原文直翻的意思為「毗濕奴的神殿」,在中國元代古籍稱為「桑香佛舍」。毗濕奴是印度教的主神之一,印度教中三大主神當中,梵天代表「創造」、濕婆代表「破壞」、毗濕奴代表「守護」。

很諷刺的,那些最偉大的建築都是建給印度教的神,而當今柬埔寨人民已經幾乎沒有人信奉印度教了,超過百分之九十的人口信仰佛教。吳哥窟的印度古神殘敗的影子迴盪在那一個個高塔和迴廊,古樸的雙眼看儘一切過往,香火不再鼎盛,如織的也不再是信徒,而是成群的觀光客。

或許這個國家真正新的信仰不再是宗教,而是金錢至上的觀光主義。

有時候我常常在想,這樣的古文明,到底帶給這個國家的結果是好還是壞呢?過於輝煌的古文明,澤被現世,給予後代子孫幾乎是方便且不費力的賺錢方式。觀光收入為柬埔寨整個國家帶來大量財富,但是這樣的情況是否有所弊端?當整個國家的力量都投入在觀光、當整個國家都在消費祖先遺留下來的遺產時,他們沒有任何進步的力量。

美麗而宏偉的吳哥窟,鎖住的卻是一個民族上千年的輝煌和未來。

但撇開這些不說,吳哥確實有其魅力,整個吳哥古蹟群仿佛有種奇怪的魔力,將游人拉入,再將游人深深吸引住,即便是滿坑滿谷的觀光客肆虐在你的周圍,即便你身邊有來自五花八門各國口音各國語言的小販,即使你每次想拍照時景點旁邊都會排滿比著各種奇特姿勢的旅客,你還是能在吳哥莊嚴肅穆的建築當中找到一絲絲的平靜。

走在吳哥城內,陽光炙熱,成群的旅客漫步在連接吳哥王朝輝煌的大橋上,破碎的阿難陀龍圈住這個大橋,兩旁林立著天人與魔鬼,表情各異,含笑似嗔。書上介紹兩旁的天人與惡鬼,其實一開始都跟人類一樣會有生老病死,某種程度上,它傳達了佛家成、住、壞、空的概念,世界上沒有永恆存在的事物。

我們所珍惜的東西,總有一天會消散,不復記憶,也不復存在。

而如果說我們的選擇造就了我們現在的模樣,那麼或許橋上的人、鬼、神,或許那些安祥的面孔、憤怒的表情、猙獰的體態、甚至是那些對著鏡頭比著耶的旅客,其實本質上都相同,只是我們所信仰的道不同而已,人世間自有其天堂與地獄,自己造就的,自己承擔。

身在華麗壯闊的吳哥窟裡頭,我開始在思考,這些美麗的建築當中遺留著某種歷史的殘酷,不論曾經多麼輝煌、不論曾經多麼燦爛,這些東西也都將消散,我們看著殘破的遺跡遙想當年的輝煌,在文明的腳步下回頭看文明的痕跡,看著這些碎石遺跡,看著一團又一團的旅客前來這裡走馬看花,這些東西到底存在本身有什麼意義?

或許也根本沒有什麼意義。

景點本身,並沒有什麼意義。那些如林的佛寺、寶塔、迴廊和精美絕倫的壁畫,本身並沒有任何意義,它就是存在。是我們的存在賦予了他們意義,是我們的慾望和想望,賦予了這些毫無生命的景點意義,我們從景點當中看見的,其實都是我們自己。

從吳哥窟的建築當中,我們看到了我們的深深欲望。

在小吳哥窟當中,最高層的建築,象徵著天堂。國王必須先在代表地、火、水、風的浴池裡面洗滌身心,在他死後成為天神,登上寶塔上的天堂。這個著名的景點理所當然地吸引了許許多多的遊客,我們必須在豔陽下排隊等著登上陡峭的高塔上,一覽吳哥的風光。

走在梯上,我在想,那麼在塵世中的天堂,到底該要長成什麼模樣?登頂後,走到陽台邊向下望去,下方的景色,與任何一個地方的高樓相比,並沒有任何的不同。走向天堂的長梯,盡頭原來都是欲望,是我們過度膨脹的自我幻想,促使了文明的產生。由石頭建立起來的宏偉天堂,壯闊的大廟裡頭,除了死亡,到不了任何地方。

佛教與印度教相似,都是透過修行的方式解脫塵世的苦難。尤其佛教,修行的法門要旨首要在舍。而走過一個又一個華麗宏偉的建築,我卻陷入更加的納悶當中。為什麼一個重視捨棄的修行法門,卻會建立起一座又一座如此瑰麗璀璨的建築呢?

那是人對於生的深深眷戀,和對死的深深恐懼,我們因為自身的不足而成就了亙古的完美,因為個體的渺小而成就了整體的偉大。

開始原來就是終點,我後來在我們第一天到達的第一個景點當中找到了答案,那是著名的巴戎寺中,那抹高棉的微笑。四十九個塔林當中,有著面容各異的四面佛塔,四個表情分別代表悲、樂、喜、舍,我站在面孔的下面,看著上方的微笑,那是一片平和。我一直努力在表情中看出哪些代表悲、樂、喜、舍,雖然各自都有些許差異,但是我實在看不出來。

而我到現在才恍然明白,那抹微笑,或許是整個吳哥窟當中最接近真正的佛的意涵。悲、樂、喜、舍,原來都是同一種表情,那都是一種理解,一種了悟,從他們莊嚴又有些哀傷的笑容當中,才知道一切都只是放下。

原來整座吳哥都像一場琉璃夢幻的破敗輪迴,毀滅與新生、繁華與寂滅,或許總有一天時間會停止,而總有一天吳哥也會毀壞,不復存在,但這樣的微笑,會在我們心中建立起另一座吳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