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正為了 MBA 的申請焦頭爛額嘛?念 MBA,絕對會是段辛苦的漫漫長路。再申請之前,或許你該問問自己:「唸MBA值得嗎?」、「唸 MBA 對我來說的意義是什麼?」這次 MIT Sloan 的畢業校友 Jossy,針對今年 MIT Sloan MBA 只錄取一個台灣人的現象,特別找到 MIT 面試官 Mr. Rod Garcia 來分析台灣人面試上的三個缺點,溝通技巧不佳、專業態度不足、欠缺國際視野,以及可以更進步的空間!

深度訪談 MIT Sloan 資深面試官 Mr. Rod Garcia 

在過去的20年中,只要你曾經申請過 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 MBA Program ,你一定知道 Mr. Rod Garcia!申請學校時總要寫申請論文(application essay) ,MIT Sloan 每年的題目都不同,但以下這題每年都不變:

「請寫一封自我介紹信(最多500字)爭取進入 MIT Sloan MBA 學程。信中請介紹你的成就,並包含任何能幫助我們評估你申請條件的事蹟。這封信請依照商業標準模式書寫,並指明收信人為 Mr. Rod Garcia , 資深入學申請總監。」

Bingo! 現在你知道他是誰了 Rod 從1988年九月開始為 MIT Sloan 的入學把關,今年九月剛剛慶祝在 MIT Sloan Admission 服務滿25年!

我跟很多申請 MIT 的人一樣,2009 年的秋天寫了一封自我推薦信給素未謀面的 Mr. Rod Garcia,比許多人幸運一點,在 2010 的春天我飛到香港和他聊了一個小時,相談甚歡,最後很幸運的收到錄取通知。後來,我再見到 Rod,是 2010 年的八月, MIT Sloan 新生訓練,我說:「謝謝你收我進 MIT!」令我驚訝的,他微微傾身鞠躬說:「謝謝你選擇了 MIT!」

很快的開學了,第一個學期非常辛苦,在許多時刻都感覺自己比同學笨很多。於是我寫信給Rod,問他可不可以給我一些建議,我半開玩笑說:「我想知道你為什麼錄取我?因為我覺得我和同學們很不一樣,我想要確定我不是你不小心收錯的學生!」“I'm curious about why you brought me in, because I feel that I am so different from my classmates. I want to make sure that I wasn't a mistake that you made!”老實說,當時我的確有這個想法,覺得我很可能是他不小心收錯的學生。(延伸閱讀:唸MBA,值得嗎?

Rod 非常好,他跟我約在他的辦公室,然後他打開眾多抽屜裡的其中一個,再從抽屜裡厚厚一疊資料夾中拿出一張紙,那是他當初面試我時手寫下的筆記。不只我的,他保留所有他面試的筆記。然後他一點一點的告訴我為什麼學校要收我,我身上有哪些他覺得可貴的地方,跟其他和我年紀相仿的人,他看到我有哪些強項跟弱項。從他而來的鼓勵很有力量,我漸漸找到自己獨特的專長和貢獻的方式。

後來,我成立 MIT Sloan Design Club 也得到他的支持跟鼓勵。畢業的時候我特別寫了一封信謝謝他,他也很熱切回應。今天,我又再次跟他約了見面。這次不是為了我自己,而是為了台灣地區的 MBA 申請者。

今年 Sloan 只錄取了一位台灣人,身為台灣人,當然希望 Sloan 收更多台灣人!所以今天討論的重點是:「為什麼 Sloan 不收更多台灣學生?身為一個 Sloan 的畢業校友,我可以提供什麼幫助?」“Why didn't Sloan admit more Taiwanese? And how can I help as a Sloan Taiwanese alum ?”

(經查證,MIT Sloan MBA 今年錄取的台灣人其實有兩位,但只有一位接受錄取許可選擇入學。作者文中所指台灣人的定義是在台灣出生長大求學工作的人,因此不包括台裔美籍人或是大部份時間待在台灣以外的台裔。另外,作者文中引用 Mr. Rod Garcia 的話,並非逐字翻譯他所說,而是將談話內容中提到的想法加上作者的觀察與理解寫成文句,又為了方便台灣讀者吸收資訊,因此以問答方式呈現。若有造成任何誤解或不便,深感抱歉。--- 作者 Jossy 更新於 2013.10.31 )

以下我盡量將我跟 Rod 的討論完整呈現:

Jossy:「為什麼今年 Sloan 沒有收更多台灣學生呢?」

Rod: 「今年(2013)是對申請者來說是難度比較高的一年,整體錄取率只有 8% ,往年都是 10% 左右。所以今年難度的卻是比較高的。再來,就是整體的申請者素質都高,台灣申請者相較之下並沒有特別出色…」

Jossy:「你每年面試世界各地的頂尖申請者,你覺得台灣申請者和其他地區相較之下,有哪些地方特別需要加強呢?」

Rod:「我觀察到幾個有趣的現象,但原因我不確定,或許你可以幫忙我瞭解。首先,台灣申請者普遍來說,問題出在 溝通(communication)。請別誤會,我並不是說英文,他們的英文夠好,但清楚表達想法的能力欠佳。或許是因為台灣的產業偏向本土產業,台灣申請者在職場生涯中,沒有機會發展溝通技巧和面試技巧,在這方面沒有被好好栽培(well-coached)。相較之下,香港,新加坡,中國,泰國的申請者在溝通方面表現就較為出色,可能是因為他們比起台灣申請者有比較多的機會在跨國公司,向外發展的產業,工作本質比如說擔任面對客戶的角色也給他們足夠的訓練在溝通技巧上。」

Jossy:「所以你認為台灣申請者主要的瓶頸是在面試時的溝通技巧,不是申請人數太少或是論文故事不夠有力?」

Rod:「沒錯!我認為瓶頸在面試。台灣申請者平均來說絕對有被邀請到面試的資質,他們也有很好的想法,但可惜好的想法沒有用清楚的方式呈現出來,所以面試官無法接收到。」

Jossy:「那為何溝通技巧對學校來說如此重要呢?」

Rod:「當我在面試學生時,我心中想的是,這個學生未來能不能成為一個領導者(leader),他畢業後,能不能成為一個成功的創業家或是經理人。不管他的職涯發展是什麼, 一個領導者都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

「如果你要創業,你需要能夠賣出你的想法給投資者給客戶,你必須說服你的員工加入你的新創公司。如果你要成為經理人,未來你要能夠清楚溝通公司的願景給數以千百計的員工,要能夠激勵人心,你要能夠跟董事會清楚描述公司下一步的策略方向…就算我們不用看到那麼遠,就看在學校期間找暑期實習跟畢業後的正職吧!」

延伸閱讀:創業一定會遇到的八個困難

「你的溝通技巧會一次又一次的在和公司面試的過程中受到挑戰,如果你在和我面試的時候沒有好的溝通技巧,我會對你之後跟企業僱主面試時的表達能力打上一個很大的問號,這代表你找到好工作的可能性可能相對低,而我希望收進來的學生在畢業後,不管當經理人或是創業家或是其他發展,都能有好的發展,成為 MIT 引以為榮的學生。」

Jossy:「還有什麼是你觀察到台灣申請者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呢?」

Rod:「我感覺台灣申請者來面試時,對於面試沒有正確的認知觀念(mindset)。他們大部份給我的感覺太隨性了(too casual),欠缺“成熟”(maturity)與“專業”(professionalism)。」

Jossy:「可不可以多說一些?因為我回想三年前和你面試時,我記得整個氣氛是很舒服很愉悅的(comfortable & pleasant)…那是你指的隨性(casual)嗎?」

Rod:「不是,我希望面試者感覺到舒服愉悅的談話環境,就像你感覺到的一樣,但我期待的是在這樣的氣氛下,還是能看見申請者成熟專業的應對進退。舉例來說:在舒服愉悅的氣氛下,有時候台灣申請者讓我感覺他們忘記這仍然是一場面試,不是閒聊,他們應該要把握機會清楚表達他們的優點(selling themselves)」

「我的比較標準(benchmark)是比如說中國學生,他們在整場談話中腦子都設定在面試模式,即使氣氛輕鬆也清楚這是一場面試,非常擅於把握機會推銷自己。這點台灣學生相較之下就需要多加強,這又回到之前說的溝通技巧,讓我聯想到學生進 Sloan 後緊接而來的工作面試表現或許也會差強人意。」(延伸閱讀:台灣不該只是個故步自封隨波逐流的海島小國

Jossy:「還有沒有其他你特別在台灣申請者身上觀察到的呢?」

Rod:「還有一個就是比較深層的問題了,台灣申請者身上很難得看到有“國際視野”(global outlook),他們在工作經驗上通常有累積商業知識(business aw areness),但我在尋找的是一種國際化的視角(global perspective),一種跳脫本土思考模式的開放觀念(open mind)。很可惜的是大部份的台灣申請者都讓我感覺他們只專注在島上發生的事,他們的視角太本土了(perspectives are too local)。」

「但別誤會我說的,並不是只有台灣申請者有這樣的問題,也不是每位台灣申請者都有這樣的問題,我也有看過在麻州出生長大,從未離開過的人,這樣的申請者即使再優秀也會讓我猶豫。」

Jossy:「為什麼呢?如果這個人過去都沒有多元經驗,那不是代表 MBA 能夠給他這些體驗的機會嗎?」

Rod:「我想我們在挑學生上,非常倚賴申請者過去的行為和所做的決定顯示出他的價值觀(value & mindset)。因為他過去的選擇沒有證明他是樂於擁抱多元文化的人,這個人大可以選擇到西岸工作,甚至到其他國家,但他沒有,而是選擇從頭到尾都待在麻州,我會假設他進來後可能分組都只會跟美國人在同一組,他可能不會參加 G Lab ( MIT Sloan 著名的 G lobal Lab,MBA 學生到世界各地做 project ),可能不會讓 Sloan community 成為一個更多元的社群。」

延伸閱讀:王品集團戴勝益說:年輕人,你要擁有好的價值觀

Jossy:「回到台灣的申請者,你認為是什麼原因造成過度本土的視角呢?」

Rod:「我猜想可能是因為台灣太舒適了,人們可能想說這樣何必麻煩去看外界發生什麼事呢?也有可能因為台灣是個島國,本身有地理上的局限,又總是擔心中國的威脅,所以在想法創新上不夠大膽。事實上,對於能夠突破舒適圈的台灣人我是很敬佩的,因為在台灣你必須要做額外的努力才能跳脫你習慣的思維(you have to make extra efforts to go beyond the boundaries)還有可能是因為台灣人的文化比較內斂(introverted)。或許台灣人集體擔憂,如果打開界限接受新想法,就會失去原本很珍貴的台灣文化。」

「相較之下,拿中國當例子,他們鼓勵拋下舊有的文化,擁抱新觀念,我感覺中國跟台灣在這點上形成強烈的對比。千萬不要誤會,我並不是說中國這樣比較好;而是我相信,應該有在兩種觀念中取得最好平衡的方式。」

Jossy:「那你建議台灣學生怎麼做才能培養多元的視野呢?」

Rod:「我覺得一切都回到你選擇跟什麼樣的人共事共處(who you choose to surround yourself  with),你身邊的人的價值觀跟視角會影響你的,你們會互相影響,這是為什麼我的工作是確保收進來的學生能夠組成一個多元的學生群體(student body)然後正向的影響彼此。」

Jossy:「那有沒有什麼建議關於增加國際經驗?現在台灣有許多學校提供交換學生的機會,你覺得那對於增加國際經驗的幫助有多大?」

延伸閱讀:趁年輕時擴展自己的視野

Rod:「我想,台灣學生在這點上比較吃虧,因為回到跟亞洲其他國家比較,新加坡,中國,韓國,泰國,香港的產業環境都提供比台灣產業更多的國際機會(global exposure),相較之下台灣產業就比較偏向本土。不過我覺得,還是回到你經歷的人事物,還有做這些決定的動機。如果你能幫你的公司開拓海外市場,或是選擇學習日文並且到日本在日本人的社群中生活一陣子,這些都代表你對異國文化有興趣,且願意敞開心胸接受新的觀念。」

「如果你選擇到美國交換學生一年,但每天總是跟台灣人在一起,那我不覺得對於多元視角或國際觀念的幫助有多大,因為你只是人在美國境內而已,你的視角跟觀念都沒有跳脫原本的模式。除此之外,到香港購物也不算,哈哈哈!」

Jossy:「還有什麼原因今年沒有收更多台灣人?(試圖問出更多)」

Rod:「我想還有就是有些申請者他們未來職涯的方向,並不是 MIT Sloan 的強項。我沒信心他們進來 MIT Sloan 我們能有適當的資源和幫助他們,相反的他們到別的學校可能會有更適合他們的訓練和發展。」

Jossy:「身為 MIT Sloan 的台灣校友,有什麼是我能幫忙的嗎?」

Rod:「我想就是提供適當的輔導(coaching)和教育(educating)關於整體溝通能力的提升。我知道歐洲有幾個國家這樣做,你可以參考一下。他們召集幾個不同學校的 MBA 畢業校友,在某個週六下午舉辦座談會,基本上就是讓申請者有機會問校友問題,關於各個學校的分享以及實際在申請過程中的面試的技巧,然後分組做模擬面試。或許台灣的 MBA 畢業校友也可以參考,也或許你們會想出更好的方法,到時別忘了讓我知道喔!」

與 Rod 聊完後,我反覆思考著,對於他眼中看到的這些問題,究竟是不是台灣普遍的現象呢? 溝通技巧不佳,專業態度不足,國際視野不夠…若真是台灣申請者的問題,那為何今年除了 MIT 以外的友校 MBA 都錄取了不少的台灣申請者,且有些學校還破新高呢? 我也沒有答案,但仍然決定將這些想法分享出來,因為漸漸轉涼的天氣提醒我,又到了 MBA 申請者最焦頭爛額的死線前夕,希望這些建議能對大家有一些些幫助!

如果你是 MBA 申請者: 增加國際視野不是接下來這一兩個月可以快速改進的問題,但增強溝通技巧,以及在面試中表現積極上進的態度,卻是現在這臨門一腳的時機可以改進的。建議你:

  1. 早點開始想面試的臨場問答,自己模擬回答,我當時是先把常問的問題都抓下來,答案逐字寫下,反覆說出來直到它內化成為身體反應的一部份,一遍一遍琢磨到最好。切忌死背。

    *小訣竅: 當年我常常洗澡時或走在路上就像念咒語一般喃喃自語的練習,在咖啡廳時,若怕隔壁桌的人覺得自己是瘋子,可以戴上耳機這樣看起來很像你在 skype!

  2. 找身邊念過 MBA 的朋友,練習面試。前幾次一定很差,我還記得第一次找人練習時啞口無言的窘況,但想想在朋友面前出糗,總比胸有成竹的去面試最後在學校考官面前出糗好多了吧?寧可在朋友面前跌得狗吃屎一百次,也不要在考官面前有一個小踉蹌。

    *小訣竅: 所以一開始要找夠好的朋友,你不怕在他面前丟臉,也信任他會給你誠實 feedback 。最理想的情況下,這樣的朋友有念過 MBA(最好是你要申請的學校),或在企業工作有許多面試人的經驗。

  3. 在我準備的過程中,也受到許多學長姊的幫助!因為想把愛傳出去,所以在情況許可之下,我願意提供 40 分鐘的時間,20 分鐘模擬面試,20 分鐘給 feedback 和回答你的問題。不過請原諒我的 offer 有附帶條件:

A. 你已經得到至少一個面試邀請,從以下學校: MIT, Duke, Oxford, UCLA, Kellogg, Cornell, Harvard, Stanford, Yale. 這些學校是我申請過或是有好朋友念過的,因為對這些學校有一定程度的瞭解,我才有信心能給你有幫助的建議。回到 #2 的 tip,練習面試的對象最好有申請過你要申請的學校喔!

B. 如果你很幸運(也很努力)的申請上了,未來在情況許可下,你也願意花時間幫助其他的台灣申請者。

你可以在 facebook 找到我:Jossy 

加油加油!如果念 MBA 是你的夢想,祝你成功;但若沒有,表示你的人生有其他更好的安排。Getting an MBA doesn't guarantee a happy life. Wish you a life filled with joy & bless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