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 DiSC 模型,我們可以更快了解一個人與生俱來的行為偏好,進而調整自己的表達方式——這不只是用在職場團隊合作,更能成為親子教養與伴侶溝通中的關鍵密碼。
你是不是也曾經想過:「我明明已經退讓、妥協了,為什麼對方還是不開心?」 或者:「我一直努力把事情做到完美,卻總被說太慢、太龜毛?」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慣用的溝通方式。而這些方式,來自我們天生的行為風格。
DiSC 是什麼?
當我們在人際互動中,總會發現有些人喜歡主導、有些人熱情外向,也有人溫和親切,或是謹慎細膩。DiSC 行為風格模型,正是一個幫助我們更懂彼此、理解這些差異的實用工具。
DiSC 這個理論最早由心理學家威廉・馬斯頓(William Marston)在 1928 年提出。他觀察到,人們在面對環境與他人時,會展現出不同的行為傾向,大致可分為四種:有些人傾向果斷直接、善於做決策;有些人則充滿活力、喜歡與人互動;也有人習慣維持和諧、關心他人的情緒;還有些人注重細節、在行動前會經過謹慎思考。
這四種傾向並沒有對錯之分,而是展現了每個人獨特的思考方式與溝通風格。透過理解自己與他人的行為模式,我們能建立更有共感與效率的溝通,也更容易在關係中找到平衡與連結。
透過 DiSC 模型,我們可以更快了解一個人與生俱來的行為偏好,進而調整自己的表達方式——這不只是用在職場團隊合作,更能成為親子教養與伴侶溝通中的關鍵密碼。
當你開始理解每一型的特質與需求,就能做到真正的「同理」,少一點誤會,多一點連結,讓關係回到柔軟而有力量的起點。
兩題簡易測驗,看看自己的 DiSC 風格!
想知道自己的風格嗎?以下簡易測驗提供給你!
測驗前提醒:風格沒有好壞之分,皆有優勢和盲區!每個人是都是四種風格混合,各有優先性和傾向性。
第一題:
第二題:
DiSC 四型風格總覽:下滑看詳細分析!
- D 掌控型:目標導向、行動派、直率
- i 影響型:熱情開朗、愛社交、直覺型
- S 沉穩型:溫和支持、重視關係、喜歡和諧
- C 嚴謹型:邏輯理性、追求完美、謹慎分析
如果你覺得自己比較像是「領導型、活力派、說話直接不拐彎」——
你可能是 D 或 i 型, 可以點這篇去看看另一篇風格解析 ➜ DiSC 測驗風格解析(上):給總是衝第一、帶動氣氛的你
穩定型(Steadiness):不是沒有底線,是不想破壞氣氛
S 型人格(穩定型,Steadiness)的人性格溫和、親切、耐心,是團體中最讓人安心的存在。他們重視人際關係與和諧氛圍,擅長傾聽與陪伴,也樂於支持他人。比起變動與挑戰,S 型更偏好穩定與熟悉的節奏,他們的信念是「慢慢來,比較快」。
在團隊中,他們往往是默默穩住節奏、照顧大家情緒的關鍵角色。當身邊的人情緒波動時,S 型常是那位讓人願意靠近、傾訴與信賴的對象。雖然不愛衝突、較難拒絕他人,有時也可能因此委屈了自己,但正因他們總以他人為重,才讓關係更有溫度、更有連結感。
-
給 S 型傾向的一句話:「你溫柔得像風,也該為自己撐起一把傘。」
-
你的傾向特徵是:溫和體貼、願意傾聽、重視和諧、忠誠可靠、抗拒衝突
-
你總是退一步,換來和諧;總是先想「別人會不會不舒服?」再想自己。但久而久之,連你也忘了自己的聲音。
-
你不喜歡衝突,但不代表你沒想法;你願意傾聽,也值得被傾聽!
-
你不只是好好先生/小姐,而是真心在意關係的平衡,想讓彼此都安心、舒服。
-
-
如何與 S 型風格溝通?「請先給我一點溫柔同理,再理性談事。」
-
說話語氣放柔和,避免太衝或太急
-
強調合作與支持,別讓他覺得被單獨拋下
-
給 S 型傾向時間適應改變,尊重他的步調與情緒
-
-
給 S 型傾向的爸媽:「你溫柔無比,但有時候要堅定,孩子才能學會獨立。」
- 「我們再等一下吧!」這句話其實是出於對孩子的照顧與包容,希望一切能順利和諧。然而,有時過於遲疑,會讓孩子過度依賴你的選擇,試著鼓勵孩子自己做決定,並在必要時給予支持與引導。
謹慎型(Conscientiousness):不是難搞,是在乎數據要精準
C 型人格(謹慎型,Conscientiousness)的人理性、務實、追求完美。他們重視規則、標準與正確性,做事之前會先分析、規劃,凡事力求精準與周全。對 C 型來說,細節決定成敗,只有品質過關,他們才安心。
他們擅長資料蒐集與邏輯判斷,是團隊中的分析師、計畫者與風險控管高手。在需要細膩處理或高精準要求的工作中,C 型總是能展現令人佩服的執行力。雖然可能因完美主義傾向而給自己較多壓力,但正是他們的嚴謹與堅持,讓團隊與產品品質始終維持高水準。
-
給 C 型傾向一句話:「你不用事事完美,偶爾放過自己,也是一種成熟。」
-
你的特徵是:謹慎思考、重視細節、理性分析、講求標準、害怕犯錯
-
你的觀察入微、邏輯縝密,一點點不合理就會讓你在心裡翻騰很久。
-
你怕出錯,不是怕被罵,而是怕讓人失望。
-
你是默默撐起品質的人,是所有成功背後的隱形結構。
-
-
如何與 C 型風格溝通?「請給我資料和邏輯,也保留思考時間。」
-
先給出具體資訊與邏輯依據,幫助理解全貌
-
避免過度情緒化與催促,尊重他們的思考節奏
-
給時間釐清與分析,他們就能做出最理性的選擇
-
-
給 C 型傾向的爸媽:「你的細心讓一切有條理,但有時候放手,孩子才能成長。」
- 「不是這樣做,你要這樣做才對呀!」這句話其實是希望孩子做事能有條不紊。但過度的標準要求與細節控制,可能讓孩子感到壓力,甚至產生抗拒。試著放下些許完美主義,給孩子更多探索與犯錯的空間。
在每一段關係與每一個團隊中,我們都能看到不同性格帶來的力量。對於 S 型(穩定型)的人來說,他們的溫柔與耐心,往往不是最張揚的特質,卻是最能讓人安心的存在。他們擅長傾聽、支持、穩定情緒,是在關係中默默守護、長久陪伴的角色。這份「不強出頭」的溫暖,正是許多人最需要的依靠。
而 C 型(思考型)的人,則以他們的精準、謹慎與高標準,為團體帶來井然有序的節奏。他們對細節的敏銳與對品質的堅持,是讓人可以放心仰賴的根本。他們不輕易妥協,卻也因此讓整個團隊多了一份可靠的品質保證。
這些風格,可能不像 D 型的果斷或 i 型的熱情那樣立刻被看見,但卻同樣不可或缺。在這個節奏快速、變化劇烈的世界裡,我們不需要每個人都跑得快,也不必為了迎合他人而改變自己。你原本的樣子,就已經很好。每一種節奏,都值得被尊重;每一種風格,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學會欣賞這樣的多元,也是在學會更深刻地看見自己。
如果你覺得自己是比較偏行動派、衝第一的人,另一篇介紹也許更適合你 ➜ DiSC 測驗風格解析(上):給總是衝第一、帶動氣氛的你
當我們願意看見自己的樣子,也願意理解他人的不同,溝通就不再只是技巧,而是一種連結彼此的能力。從 DiSC 開始,讓理解成為關係的起點,也讓你我都能自在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