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投資前要注意什麼?從 im.B 事件與紀錄片《馬多夫:華爾街吸金惡霸》,帶你認識何謂「龐氏騙局」及 7 件投資必懂的事!

文|亭安 Ann Lin

名人代言的不動產借貸媒合平台 im.B,2023 年爆出「龐式騙局」詐騙,逾千人受騙,金額超過台幣 25 億元,這個新聞事件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曾經犯下美國史上最大龐氏騙局的金融家馬多夫(Bernard Madoff)。

馬多夫曾任那斯達克主席,在美國金融業的影響力可想而知,他所主導的這場騙局,始自 1970 年代早期,直到 2008 年金融風暴,投資人大量贖回資金,馬多夫無力負擔,這場騙局才被揭穿。

詐騙金額近 650 億美元,受害者人數超過 3 萬 5 千人,包括一般的市井小民與專業金融投資機構,如匯豐控股(HSBC)、蘇格蘭皇家銀行(RBS)、野村控股(Nomura)等。

他的故事被拍成電影《龐氏騙局》,由知名影星勞勃狄尼洛主演,2023 年 Netflix 的紀錄片《馬多夫:華爾街吸金惡霸》則以戲劇、真實新聞影像,與相關當事人採訪交錯,完整講述馬多夫從出生,到他獄後的生命歷史,以及整個詐騙案的始末。

新興騙局,不必然是用高獲利誘惑你

所謂的龐氏騙局,民間通俗的說法是「老鼠會」,央行的網頁上寫:「它是一種投資詐欺的形式,以不正常的高額報酬來誘騙投資人加入,而投資人的報酬並非來自真實的商業業務,而是來自於新加入投資人所投入的資金。」

「為引誘新投資人,龐氏騙局的報酬率一定很高,惟一旦新加入的投資人人數減少或停止,騙局就會崩潰。」

其實隨著詐騙集團對人心的熟稔,有些投資詐騙,並不是以高額利潤,而僅僅是以比定存略高的獲利,在誘惑投資人。

《馬多夫:華爾街吸金惡霸》裡採訪的其中幾位受害者就說,很多人說他們受騙,是因為貪婪,實際上並非如此。

他們要的並不是不合理的高報酬,也明白高報酬必須要承擔的代價,他們只是想把一輩子辛辛苦苦攢的錢,交給一個專業的投資人,為他們賺取比存款高一點點的利息,好讓他們可以好好過上退休生活。

而在正式投資之前,他們也透過多種管道,做了能做的所有功課,馬多夫無論在各方面,都是無懈可擊的讓人放心,他們才把錢交予馬多夫,沒想到,一輩子的心血,與慎重交託的信任,最後,竟換來一場老淚縱橫的噩夢。

延伸閱讀:薪水少如何存錢?金流自動化管理、夢想可視化, 4 招存下理想人生|女性理財

騙局
圖片|Photo by Mati Mango on Pexels

我只是希望我的辛苦錢,不被通膨吃掉而已。

我過去曾在外商金融機構工作過十餘年,服務過多種不同的客戶,有的是以節稅為主要訴求的高資產投資者,但更多的,是勤勤懇懇,努力工作的一般投資人,他們很多只是企求,在物價不斷上漲的時代裡,自己的辛苦錢,不被通膨吃掉而已。

看似小小的盼望,選擇難度卻一點都不低,尤其在資訊爆炸的社群媒體時代,金融商品推陳出新,怎麼保護自己,怎麼在風險與報酬之間,取得一個適當的均衡點,確實要認真做些功課。

我作為一位曾經的金融業從業人員,從防弊的角度,提供幾點建議,供讀者們參考:

一、投資一定有風險,沒有穩賺不賠的投資

即使預估投資報酬僅略高於定存,也必然會有風險,看得到的風險,還可以評估,「穩賺不賠」,看不到風險的商品,風險可能無可計量,因此,只要是號稱沒有風險,或是不會賠錢的投資商品,都可以直接視作是詐騙。

同場加映:「以房養老」真的安心嗎?規劃退休前,必知的 3 種房地產養老方式|女性理財

投資
圖片|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

二、理專與業務的話,不能盡信

一般人最容易直接接觸到的理財專家,多是銀行或投顧的理專,或是保險業務,他們雖然有一定的專業,但要謹記,他們是有業績壓力的業務人員,所以他們的說法,未必可以盡信。

而隨業務資歷,與公司的文化與訓練不一,也不是每位業務,都有讓人安心的專業,我過去曾經服務過理專,有些理專美麗溫柔,或帥氣健談,可是論及專業,就常讓我深深地替他們的客戶擔心。

三、沒有鐵口神算的理財專家,如果有,那肯定是詐騙

至於在媒體或網路上的理財專家或名嘴,他們的看法,也要多方參酌,不要單一的只信奉某一人的看法。

還在金融業界時,常被客戶或親友詢問市場看法,有些比較強硬的客戶,甚至會要求我給「穩賺不賠」的建議。

對於這樣的客戶,我總是說,我也只是在台北市租屋的普通上班族,每天早七晚八,工作十幾個小時,如果能夠神機妙算,應該早就爽爽過日,何必辛苦工作?

我們只能專業上提供看法,不保證百分之分準確,任何投資決定,客戶仍然需要自負風險。

近幾年 ETF 很夯,加密貨幣等等的新興商品,也在媒體報導下變得很熱門,我過去的專業領域在海外基金,業界的朋友也都在同一領域,對非我們專業的商品詢問,我們都是坦誠自己的不熟悉,請他們另尋高明。

儘管同是金融商品,也有不同的細項專業,鮮少有人,可以什麼都懂,就像同樣是醫療,婦產科跟腸胃科的專業醫師,能夠詳細解答的問題,自然也不會相同。

延伸閱讀:錢錢與它的產地|SPY ETF 是什麼?合理價格、操作策略報你知,投資小白也能快速上手

諮詢
圖片|Photo by Mikhail Nilov on Pexels

四、合法立案的投資機構

如果不確定投資機構是否合法,可在金管會網站查詢。

金融業是特許行業,主管機關對於從事金融業務的機構,及其工作人員與發行商品,都有專業的審查與規範,過去我在金融業服務時,我們的專業資格,以及我們個人金融投資的狀況與變動,都是需要申報的。

然而,找合法的專業機構投資,只是代表在防弊上,有政府做第一層專業的把關,不代表就絕對不會踩到雷,2008 年的連動債風暴就是一例,最好的防護,還是自己多做功課。

五、多看多問,了解風險

投入資金或簽下契約之前,盡可能地多蒐集資料,即使是看似最安全的保險商品,也要多問多了解,我一直以來的理財原則是,只要不了解商品,就不會投入資金。

詐騙
圖片|Photo by polkadot on Pixta

六、用「繳學費」的心態,嘗試不熟悉的商品

而若真的對不熟悉或是新金融商品有高度興趣,也不是完全不能投資,可以用少量的資金,用「繳學費」的心態去嘗試。

如果遇到損失,就不會太心痛,反而是獲利高時,才需要特別小心,無論從中賺取多大的利潤,都要控制投資比例,在安全的資產組合範圍內。

七、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看似老生常談,但這不只是股票或基金不要集中投資,也包括不同種類的理財商品,應該分散投資。比較安全的理財,裡面至少要有安全數額的存款、適當的保險,與其他不同種類的投資商品,如股票、ETF、海外基金等等。

能夠富有,是絕大多數人的期望,因此,投資理財一直都是很吸引人的主題,但投資理財,最重要的,並不是可以得到多少利潤,而是需要承擔多少風險,理解風險與代價之後再投入,才能做出最安適的理財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