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別人⋯⋯」、「要是別人知道⋯⋯」很多時候,我們在意著外界的品頭論足,便以別人的眼光來評斷自己。

在一次偶然品嚐到巴斯克蛋糕的場合,作者深深體悟:「真正的美好是成為自己,不是符合他人期待。」

文|Yuyu Chang

「這都焦了怎麼吃呀?」第一眼看到巴斯克蛋糕的人,可能都會這樣反應。

我們很習慣甜點精緻的模樣,可能是金黃酥皮夾著乳白的卡士達醬、一抹輕盈淡綠交織紅艷的草莓果粒,或者是擁有閃亮光澤的甘納許巧克力淋面蛋糕,總之就不會是巴斯克蛋糕這樣焦黑的模樣。

但如果你願意給它一次機會,品嚐那焦黑外皮底下的滋味,滿滿的乳酪濃香及軟綿的口感,表面因為烘烤產生的深色,反而帶來迷人的焦糖風味。那樣的美味太讓人驚喜,你甚至會忍不住揶揄自己,如果因為外表的不完美而錯過這麼好吃的蛋糕,豈不是太愚蠢又太膚淺了嗎?


圖片|作者提供

真正重要的東西,只用眼睛是看不到的

溫暖可愛的小王子送給了我們這麼一句話:「真正重要的東西,只用眼睛是看不到的。」在我們被各種紛亂訊息轟炸的日常中,謹記著面對生活的該有的溫柔真心。

儘管如此,還是有時會掉入別人給的完美框架,於是選工作時不免想著是否要個閃亮的名牌公司,或者聚會時不禁想要展現符合期待的樣子,常常在乎自己是否完美,那種能讓別人稱讚的「完美」。

「一直在意『別人怎麼看自己』,就無法誠實地活下去。」水島廣子在書中《別讓「應該」框住你的人生》這麼寫道。

這話說來容易,但自己總是不小心陷於別人的眼光與評論。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努力達成別人所謂的「優秀」,取得好成績也進個好公司,一切都要追求卓越,然而對於自己內心聲音的忽視,卻時常讓我在低落時自我懷疑。

延伸閱讀:接納自我的三個練習題:人生意義,在於打破固有循環


圖片|作者提供

不以貌取蛋糕,也不以別人的眼光評斷自己

有一次與老師約在咖啡店聊天,說是聊天其實是想找人解解我的困惑。他一邊喝咖啡一邊聽我說話,我記得我說了好多「可是別人⋯⋯」跟「要是別人知道⋯⋯」我當然明白我太在意那些外在的因素,可我又放不下。

老師只是靜靜地聽,給我溫暖而誠摯地支持。「你說的我都懂,我以前也經歷過這樣的煩惱。你先吃一口蛋糕,這是這家店的招牌呢!」

說到這我才發現,我眼前那塊巴斯克蛋糕都還沒有動過,我用小叉子挖下一角,表層有著深烤的痕跡,厚厚的乳酪餡濕潤濃郁,雖然外表有著不平整及焦色,卻有著非常美妙華順的口感,奶香與焦糖的苦甜融合恰到好處。

「哇!這也太好吃!我看它還以為不怎麼樣呢!」我驚訝這樣簡單樸實外型,竟然擁有這麼迷人的口感。

「你是不是以貌取蛋糕了!」老師這話真把我逗笑了。

「哈哈哈!原諒我的膚淺。」

「你看別人覺得這個蛋糕好不好看重要嗎?身為一塊小蛋糕,它也不追求那些別人世俗的眼光,就安安份份做好自己,做得盡責又有內涵,這不是很好嗎?那你這塊小蛋糕怎麼不好好做自己呢?」老師用甜點巧妙地回應我前面所吐的所有苦水。

同場加映:一個女孩的穿搭告白:瑞典社會教會我的尊重與接納


圖片|作者提供

在越快的時代,越要聽清自己的聲音

我們生活在一個很快速的時代,因此符合別人期待的樣子,成了一種最清晰又最簡單的交流型態,以人來說,可以對應上社會的標籤,會快速形成一個明確的人物形象;以甜點來說,可以有精緻美觀的外型,就代表了頂級及可口。

然而隨著更多的標籤,就同時把人更加分類成幾個模樣,在不斷地複製及模仿之下,其實該被點醒的是內在的樣子。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有一陣子這句話在網路上特別流行,或許也反應了在訊息豐富又雷同的網路世界裡,大家漸漸意識到內在也是不可忽視的。

我在咖啡廳的落地窗邊座位,看著陽光灑在焦黃的巴斯克蛋糕,略黑且不整齊的外表或許不符合人們對於「甜點」的期待,但是品嚐過它的美味,你就會明白真正的美好是在內在,又何必那麼在乎別人的眼光呢!